【美文鑑賞】寧武頭百戶老街記憶

寧武頭百戶老街記憶

□王樹森

寧武縣城的頭百戶老街,因為排位第一道故而名之。這個不太多見的街名,考諸史實,源自明朝景泰元年(1450 年)設寧武守禦千戶所於今寧武縣城,迄今已有570年的歷史,算得上一條真正的老街了。

頭百戶街是生我養我的故居,我對它的一磚一瓦知之甚詳。

阡陌院落

明朝在寧武設守禦千戶所,駐軍守戍,其首領稱千戶把總;千戶所的土圍子內從南到北順次排列著一至十的十條街道,每條街分駐著一百戶軍旅人家,其首領稱為百戶,街道即以首領依次命名為頭百戶、二百戶……直至十百戶。頭百戶即為街道之首,其原住民應是當時的駐地顯要。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上世紀50 年代初,革故鼎新,才改名為富有時代氣息的新興街,並延用至今。但街巷裡的老住戶們卻還總是慣稱頭百戶街,而當地人尚武、耿直、率真、豪爽的民風,也似與先祖們多是行伍出身有關。

頭百戶街東西走向,西起南門坡,東至水口門,全長約500 米。直到20 世紀50 年代,這條可容兩輛馬車對開的街道,還保留著原始的大青石塊鋪設的路面,總寬約一丈五尺左右,路兩側有石頭砌的順水道。街道兩側的臨街,排列構建著幾乎青一色五檁四椽兩出水的筒板瓦平房,原本多是做買賣的鋪面,有百十來家,後來便大多改為民居了。每座鋪面後都帶著規整的四合院,佔半數的富家院子裡都有一眼安裝轆轤的水井,一座小二樓;四合院有二院連串的,三院連串的,更有著名的趙氏九進院坐落於街之中部,反映出當時居民的權位和生活的寬裕。

商埠傑人

打從清雍正年間設寧武府、縣兩級政權機構以來,寧武縣城就是晉西北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埠交通樞紐。而頭百戶街,則在寧武縣城中佔據舉足輕重的政治經濟地位。

民國年間,辛亥元老、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北京文史館員的南桂馨;原國民黨軍軍長、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山西省政協委員的楊耀芳;抗日英雄趙廷玉;我國鍊鐵工業先軀趙鐵卿;山西大學工學院首任院長王憲以及曾經奪得過民國年間亞太地區女子網球冠軍的王春菁、王春葳姐妹等,他們的故居都建在頭百戶街上。

世居在這條街上的若干富有開拓意識的大戶人家,他們曾經把生意做到鄰縣、省城以至海外。南、趙兩家生意遠涉晉西北各縣、太原、陽泉、京津等地;楊氏在陝西經營食鹽等軍需物資;走西口的李氏在他們定居的包頭城創辦商貿企業,生意興隆;上頭百戶王氏開辦的美孚公司,經營煤油、火柴等進口貨品;下頭百戶王氏經營的“大成店”車馬客棧,組成駱駝馬匹運輸隊,遠足我國北疆海拉爾,以至蒙古國和俄羅斯,以內地磚茶、鐵器等物資,與當地商家進行皮貨等交易。

頭百戶街歷來是縣城的商貿中心,頭百戶西端的南門街清代就相當繁華,街道兩側有百餘家百貨、飲食鋪面,每逢集日更是熙熙攘攘。頭百戶街的兩側鋪面,鱗次櫛比地分佈著郭、趙、高、劉幾家車馬大店,王、彭、符、辛幾家百貨棉布門店,丁、侯、張、高几家豆腐、麵粉加工作坊,路、姚、葛、楊等幾家裁縫成衣鋪,趙、高、蘇、常等幾家從事銀器、木工、建築的匠藝之家,此外還有不少小商販。

新中國成立後,國營和集體企業在頭百戶街開張營業的有:華紗布公司、縣糧食局售糧門市部、糧食局醬醋酒加工廠、糧食加工廠、合作商店、城關醫院、縣印刷廠、牛奶廠等。

官署文教

這條街上,清代曾設有都司衙門,駐著正四品綠營武職外官。1949 年後,先後駐於頭百戶街的人民政權軍政機構有縣兵役局、武裝部、公安局、法院、看守所、稅務所、縣招待所等。街道的行政管理機構——西街街政府,除管理經辦市民日常事務外,還設有青年市民組成的負責夜間街巷巡邏的民兵分隊和市民掃盲識字班、夜校等。

就文化教育事業而言,新中國成立初期,西街街政府組織有一班業餘道情劇團,演職人員就是街政府所屬民兵隊和夜校的青年男女。他們白天各務本業,晚上無償排演。逢年過節,道情劇團便會在四胡、四塊瓦、鑼鼓的伴奏下,挨著商戶鋪面環坐在旺火邊,逐家獻藝。

上世紀70 年代後,縣文化補習學校、教師進修校及縣民辦中學先後建成運營,具有戲劇、電影、會議綜合功能的人民大禮堂在原財神廟廢址上興建落成,縣城關完小已擴建成可容納數千名兒童就讀的縣實驗小學,並獲省級模範學校榮譽。這一切,更使頭百戶街的社會功能躍上一個嶄新的臺階。

經歷過五個多世紀的歲月,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後,隨著縣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原設於此的軍政、商貿、文教等方面的設施已陸續遷到了縣城的新開發區。如今的頭百戶街,南側已被開發為現代鋼筋水泥結構的門面小樓,尚待開發的北側舊屋如前,臨街大多是經營紙紮工藝品的小店。享受著社會保障實惠的頭百戶世居老者,以及進城務工的農家父老們,悠閒地坐在街道兩側的石條臺階上,沐浴著溫暖的陽光,回憶著老街的故事。

【美文鉴赏】宁武头百户老街记忆

解讀網絡新規|關注時政熱點

傳遞權威資訊|弘揚時代精神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