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倒春寒回南天潰瘍病高發怎麼辦?這幾招沒做難怪產量少

什麼是潰瘍病?

獼猴桃潰瘍病是一種嚴重威脅獼猴桃產量的毀滅性細菌性病害(學名:丁香假單胞桿菌,簡稱PSA)。發生嚴重地塊瀕於全園毀滅,發生輕的造成樹勢衰弱,不僅降低產量,而且導致果皮變厚,果味酸澀,果實大小不一,品質下降。

發病條件

獼猴桃潰瘍病是一種低溫、高溼性病害,容易在冷涼、溼潤地區發生並造成巨大的危害。潰瘍病病菌在5℃以上就可以侵入,15℃條件以上病菌迅速擴大,15-25℃是生長最適宜溫度,病菌在樹體傷流液中該菌生長旺盛。潰瘍病病菌對高溫適應性差, 30℃以上往往不怎麼危害。

發病原因

從多年來發病調查情況看,施肥偏氮、過量施用化學肥料及未經腐熟的生糞、使獼猴桃根系變色、根系衰弱,是獼猴桃潰瘍病發生的根本原因。

發生規律:1年發病有2個高峰期

2月中、下旬開始發病,如遇大風雨或連日高溼陰雨天氣,病害易流行。

3月上、中旬以後樹體汁液活躍流動期,病情發展迅速,潛育期亦短,尤其在發育不成熟的夏秋梢上發病更加嚴重。

4月中旬枝幹出現發病高峰期,菌膿溢出量以從新梢頂端迅速伸長期開始到4月底的這一時間內最多,

5月中下旬隨溫度升高溢出減少。

8月下旬~10月份隨著氣溫降低,低溫高溼(多雨),葉片出現發病高峰期。病菌浸染,通常7~10天后有明顯表現症狀。

9~10月,寄主均可產生暗褐色愈傷組織。

11月以後,感染則產生紅褐色或暗綠色水漬狀病變,並有白色菌膿溢出。病原菌在病組織、土壤表層和野生獼猴桃上越冬,成為第2年的初侵染源。

【獼猴桃】倒春寒回南天潰瘍病高發怎麼辦?這幾招沒做難怪產量少

發病症狀

病菌主要危害發育較差的新梢、枝蔓、葉片和花蕾,引起花腐、葉枯、皮層龜裂和死樹,以危害1~2年生枝梢為主,一般不危害根和果實。

①主幹和枝條受害:從枝幹傷口處往外冒白色黏質菌膿,後期溫度升高後,皮層下可見韌皮部開始變為深灰色、黃褐色、鐵鏽色。病害樹皮組織逐漸變軟呈水浸狀下陷,病部位龜裂。

②葉片染病:發病後,會在新生葉片形成水漬狀褪綠小點,外圍可見不明顯的黃色光暈圈;後期發展成不規則形或多角形、褐色病斑,高溫條件下病斑呈紅色,病斑周圍有較寬的黃色暈圈,有時也不產生黃色暈圈。葉片上產生的許多小病斑相互融合形成枯斑,葉片邊沿向上翻卷。

③花蕾受害:不能張開,變褐枯死後脫落。受害輕的花蕾雖能開放,但速度較慢或不能完全開放,這樣的花可能脫落也可能座果,但形成的果實較小,易脫落或成為畸形果。

【獼猴桃】倒春寒回南天潰瘍病高發怎麼辦?這幾招沒做難怪產量少

葉片潰瘍病(左前期 右後期)(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獼猴桃】倒春寒回南天潰瘍病高發怎麼辦?這幾招沒做難怪產量少

合理使用農藥,注重農業防治

1、引種;嚴格把關,做好引種檢測,防止帶有潰瘍病致病菌的種子或苗木。

2、有條件選擇山的正南面,且西面無遮擋的低窪區域,減弱北風侵襲和南部沿海時期的滯留所帶來的低溫高溼環境。

3、適時灌水;根據季節變化和植株生長情況,在傷流前期合理控制灌水量,以預防獼猴桃潰瘍病的蔓延。

4、修剪過程中儘量減少機械損傷;傷口越多,其感染獼猴桃潰瘍病的風險越大。

5、在栽培過程中堅決杜絕大果靈等果實膨大劑類產品的使用,防止出現大小年,降低植株的抵抗力。

5、控制掛果數量;根據樹齡大小、植物長勢合理留果,常規掛果量控制在2500kg/畝左右,避免因果實過多,導致植物抵抗力下降,易感獼猴桃致病菌。

6、冬季把帶病菌的枯枝落葉集中燒燬,早春結合修剪除去病蟲枝、病葉、徒長枝、下垂枝等,以減少傳染病源。有條件的地方宜摘除夏梢。

7、使用植物免疫劑激活樹體抵抗力,提前分泌抗病蛋白酶和植保素等做好抗病準備。

推薦微補方案:微補抗力1000倍連續噴3次,間隔7-14天(轉色期停用)

營養均衡忌過量,改善土壤,強化根系,提高樹勢抗病強

①獼猴桃潰瘍病發病與硼磷雙缺有關,控制此病須磷硼雙補。(如:微補精力+微補硼力)

②合理深施重施磷混有機肥,合理施硼,保持土壤具備高磷中硼營養水平,避免樹體傷口累積,可有效控制此病害的發生。(如:因迪樂精華液、因迪樂有機海藻硼)

③杜絕過度施肥,採果後有目的多施有機肥,並適當施加生物菌肥,以補充植株所需營養物質,改善土壤環境,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和根系環境,達到提高樹勢和樹體抗性的目的。(如:微補根力鈣、微補OM45有機精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