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絕非偶然,交易大佬是怎樣在市場賺10億?

賺10億難嗎?

有一種說法,睡眠越少的人,智商越高。愛因斯坦、特斯拉這些天才,每天就只睡幾個小時。所以,看看前述三位期貨大佬的作息時間,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結論:凡是期市賺大錢的人,大都是天才?天才,其實不過是比別人更勤奮的一群人而已。

勤奮,是期貨大佬的第一位的要素。一天二十四小時,真正能在期貨市場熬下來賺大錢的人,幾乎沒有一個不是非常非常勤奮的!可是,很多小交易員,年薪也許幾萬元,也是有著跟大佬們一樣的作息時間表。一些從事內外盤套利或投機的人,更是天天晚上要熬到三四點鐘才睡覺,早上9點又要開始新的一天戰鬥了。他們為什麼沒有成為大佬呢?

這些或許是你沒能成為交易大佬的原因:

第一,時間還不夠,沒熬到頭,還沒熬出來。你以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需要高溫煅燒“一段時間”的。任何一個人,在期貨市場這個吃人的地方,必須要熬5-10年才會成才,才有希望脫穎而出。傅海棠虧損9年之後才一舉成功,徐長波先虧6年後平6年,歷經12年磨礪才找到了盈利之途。另一位期貨市場的大佬林軍曾在2008年之後迅速賺到了10億元以上,而在此之前,他從事期貨投資曾有13年時間沒有賺到大錢。

看看,要能耐得住煎熬,耐得住常人難以忍受的考驗,而且,時間要長。沒有5-10年的虧損,根本無法誕生出一位期貨投資大師。我認識的優秀期貨投資家,能入道3-5年就開始盈利的只有那麼幾個人,比如李永順、周俊等。而且還多數是後起之秀,他們的專業與金融相關。

但是,在期貨投資這條道路上,能堅持5年以上的會有幾個人呢?5年,中國期市投資者的平均生存週期是不足2年。能熬到10年的,基本已經成精了。他們最後能冒出來,也是完全正常的。

第二,經歷還不夠。即便你在一個圈子裡熬了十年,並不意味著你就能出類拔萃,修車20年的人,還是一個修車匠;理髮20年的人,也還是理髮師。在期貨圈子裡混10年,如果還只是零打碎敲做雜事,而沒有深入到期貨投資的本質去,沒有足夠的悟性,不善於做總結,那最終也就是一個期貨市場研究者或者普通工作者而已。

而在交易過程中,最重要的經歷便是要有那麼幾次爆倉(期貨術語,意指本金賠光)過程。期貨爆過倉,猶如士兵打過槍,都是成長途中不可缺少的經歷。普通人爆倉一次,徹底歇菜,絕大多數就此退出市場了。有的人會堅持兩次。極少人會堅持三次。即便有人堅持了三次,也還會有第四次,因為不總結經驗之故。

那些最出色的期貨投資家,能在早期虧損的經歷中迅速頓悟,明白虧損的原因和爆倉的根由,然後有針對性地總結出規律,由此形成自己的獨特的投資交易系統。

第三,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交易系統。每一個在股市中、期市中賺到10億元以上的人,其實都是有自己獨成一家的投資系統的。這種投資系統的核心是包括如下幾點:進場的理由;持倉的理由;出場的理由。

其中,最重要的是進場的理由。優秀的投資家是可以解決如下問題的:

1、為什麼要進場?理由是否足夠充分?理由是否讓人激動?

2、投入多少資金?佔我資金的比重多少?

3、預期我能賺多少?預期誰會來接單?

4、我的最大風險是多少?

5、萬一預期沒有達到,我的止損計劃是怎樣的?

要解決上述問題,是需要有一套自己的完整的東西的。就是我們所說的“理論體系”。這種東西,往往來自於實踐,且以學識為基礎。理論的根底往往是現成的,不需要自己再去獨創,但自己得悟透理論,結合實踐,形成自己的東西。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交易大佬都曾反覆主張沒有精力的人長時間只做一個股票。很多人卻聽不進去。但是,在期貨市場,我們卻能發現很多大佬級人物十幾年如一日只在單一品種上下功夫。我熟悉的人中,有持有滬銅空單4年的人,這四年就只有滬銅的空單在手。有的人長期只做棉花,有的是滬膠天王,有的是農產品之王。河南一位投資家長期只做強麥,黑龍江的另一位則長期只做玉米和大豆,這些人的身價都過了10億元。

品種上如此,方法上也是如此。前文提及的徐長波,經過長期摸索,用技術分析做交易系統,持續8年以上盈利;市場派出身的付愛民也迴歸了交易系統派,以系統交易替代人工;傅海棠研究透徹基本面,常年只開多單,不輕易做空單;大佬們則十幾年如一日做期現套保,輕易不開單邊倉;套利鬍子魏丁等幾位高手常年只做套利交易;沒有任何一位大佬是各路通吃的!相比之下,股市中的投資者,有幾人能有此種心態!

第四,決斷力,還是決斷力!一般來說,如果你在A股市場跌宕了幾個輪迴下來,就會深刻感受到研究和投資的巨大差異。有一種感覺,市面上所有的投資類書籍,幾乎都是技術層面上的,最多解決一點點理論層次上的東西——但是,幾乎沒有一本書會詳細談及資金分配等決策層面上的,而這才是盈利的最關鍵因素。

大佬為什麼會爆倉?當然是因為資金分配不合理。倉位過重、過於集中,一旦市場逆轉,就很容易迅速虧光。等他們明白了道理東山再起,控制風險就成了第一要務。

但是,如果你僅運用一成倉位,永遠賺不了大錢。關鍵時刻,必須重倉!於是,問題就來了,何時重倉呢?傅海棠說,去年他曾有一天在出擊棉花漲停板後,賬面上一分錢也沒有了,是徹底滿倉!2008年,林軍在滬銅上暴賺數億元,得益於當時在銅上放了巨量空單,倉位一度達到97%,僅此一役,利潤10倍!

但是,此前3年的2005年,林軍卻曾經在銅上被爆倉過。你看,大佬的區別就在這裡。曾經讓他爆虧過的,卻恰恰成為他日後暴賺的品種。世間幾人能夠?



在總結經驗後擁有決斷力,才是制勝關鍵!

那麼,面對機會,有無魄力在關鍵時刻下重手,就成了小投資者與大佬的唯一差別。大佬們是研究在先、研究透徹之後,敢於在關鍵時刻重倉出擊,且最終一戰功成的。而普通散戶則研究做得不透,根本談不上是否重倉。而絕大多數散戶的重倉,最後都以爆倉告終。即便有些大腕投入巨資重倉,一旦失敗,就往往難以在市場上立足。結果,現在生存的大佬,無一不是重倉成功者。他們是倖存的幸運兒。

大佬們能生存下來,可不只是關鍵時刻的重倉,而是關鍵時刻的決斷,尤其是面對虧損時的決斷。市場上有一位大佬,在外盤上做空銅,曾一夜之間虧損9000萬美元,結果人就癱瘓掉了,最後數十天躺在床上起不來。但也有另一位大佬,日虧損2億元而面不改色照舊喝茶的。2015年,傅海棠先生的近億元資金遭受幾度虧損,最後只剩下1500萬本金,正是靠著這點資金,他在2016年才能實現60倍的收益。



交易者的世紀難題是什麼?斬倉!

但是,在前面幾次虧損的時候,面對幾千萬的損失,他必須做出決斷:斬倉,還是不斬倉?斬倉了,損失成真,白花花的銀子就白花花地不見了。不斬倉?也許最後就是爆倉。怎麼辦?

斬!你覺得這樣的口號才是有力氣的麼?那是自己辛苦賺來的血汗錢,不是一句口號能應付的。最重要的是,很多時候,也許就在“再堅持那麼一下下”的時候,就可以反敗為勝。是堅持,還是放棄?這個決斷,不正是“生,還是死”的問題嗎?

誰有決斷力,誰才能生存。但是前提要求,決斷力恰好是對的。而決斷力對與錯,取決的是你的研究力。再這樣想來,交易大佬的誕生是幸運還是必然呢?

不管怎樣,就算孤注一擲,還是輕倉半倉的好。重倉操作,短期投資,賺到是運氣,長期而言就沒有那麼多好運氣!倉位控制依舊是核心,心態是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