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投入2.5萬,半年竟收穫500份表單!這個律所究竟用了什麼絕招?

誰說投入不能獲得超額回報?

僅僅投入2.5萬,不到半年時間就收到500多份表單,案件量比去年全年翻了一番!

這個致力於徵地拆遷相關業務的在明律師事務所做到了,他們把很多中小企業心中的夢想變為了現實。

那麼,他們到底是如何獲得這樣“意外驚喜“的呢?

需要法律援助的用戶在哪裡?

僅投入2.5萬,半年竟收穫500份表單!這個律所究竟用了什麼絕招?

說起在明律師事務所,就不得不談起他的創始人楊在明。

楊在明律師在年幼時,受到一部律師電視劇的影響,認識到律師可以幫助那些受到不平等待遇的人,因此他立志成為一名律師。

2005年,他的夢想實現了。

2012年在律師行業中小有名氣的他,成立了在明律事務所,並致力於徵地拆遷領域的垂直業務。

憑藉著對當事人認真負責的態度、紮實的業務能力和超強的開庭能力,在明律所的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

但是,律師這一行業有其特定的客戶人群,同時客戶的需求性也具有時效性,在明律所遇到了所有中小企業都會遇到的棘手問題:客源。

僅投入2.5萬,半年竟收穫500份表單!這個律所究竟用了什麼絕招?

豐富的品牌推廣也掩蓋不了收到的表單量“停滯不前”的情況。

市場部不得不繼續尋找新的推廣方式。

難道真的沒有其他辦法了嗎?真正需要法律援助的用戶到底在哪裡呢?

用對的方法才能找到對的人

轉機發生在2016年底。

作為在明律師事務所市場部的負責人史偉仁,在周圍朋友的推薦下,第一次聽說了今日頭條的信息流廣告。

看到周圍的同行紛紛投放今日頭條的信息流廣告,並取得不錯的效果時,在明律師事務所在今年的3,4月正式決定開始投放頭條的信息流廣告。

僅投入2.5萬,半年竟收穫500份表單!這個律所究竟用了什麼絕招?

在今日頭條優化師對創意以及落地頁等多方面的指導下,史偉仁對在明律師事務所的廣告賬戶進行了針對性的優化,平穩地度過了起步階段。

除了與專業人士溝通之外,在賬戶消耗過程中,史偉仁也多次嘗試CPC(按點擊付費),CPA(按表單計費)等不同的投放方式,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在反覆的試驗與總結經驗教訓之後,史偉仁在兼顧了品牌形象的同時,也提升了在明律師事務所的廣告投放效果。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

在投放日趨穩定後,僅僅半年的時間,律所就收到了500多份表單。截止九月,接到的案件量與去年相比已經翻了一番。

在明律師事務所市場部負責人也表示,今日頭條信息流廣告給律師事務所線上推廣開了一個很好的頭,雖然表單的轉化率仍需優化,但接下來也會繼續選擇今日頭條這個平臺投放信息流廣告。

在今日頭條投廣告究竟好在哪?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僅僅依靠線下活動尋找客戶資源是遠遠不夠的,口口相傳也不再是最直接的傳播方式,今日頭條信息流廣告應運而生。

那今日頭條的信息流廣告到底厲害在什麼地方?

僅投入2.5萬,半年竟收穫500份表單!這個律所究竟用了什麼絕招?

首先它可以精準定位用戶。每一個ID的背後都是有血有肉的用戶,都會生成屬於自己的屬性標籤。

其次它的用戶體驗度高。信息流廣告不僅考慮了向用戶發送什麼廣告,還決定了什麼時候發送給他們。讓廣告主投放精準廣告的同時,保證了用戶體驗不打折扣。

另外,今日頭條廣告的原生性強。比如,今日頭條廣告與新聞資訊的相似度很高,不會影響到用戶的正常閱讀,使用戶的留存率大大增加。這樣在實現廣告主目的的同時,給用戶帶來良好的體驗。

僅投入2.5萬,半年竟收穫500份表單!這個律所究竟用了什麼絕招?

律師作為一個特殊的職業,其客戶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找到最合適的客戶是律所發展的重要一環。

很幸運的是,在明律所在恰當的時間遇到了今日頭條,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