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在資金性質上有何區別?

西北狼VS


個人認為公募基金與私募基金的區別主要有如下幾項:


1、基金機構的企業性質有本質區別

公募基金一般都是大型基金管理公司,大多數具有國企背景。

私募基金則一般是由長期混跡資本市場的非正規軍,但由於國企的薪酬機制,不少國企金融機構高層人員毅然投身私募基金行列。

2、基金髮行的對象有根本區別

公募基金是向公眾發行,在銀行、證券公司或其他代銷機構均可買到。買入門檻低。如一般股票型基金1000元起。投資者眾多。

私募基金雖也在銷售,但買入的門檻較高。如100萬起甚至更高,投資者較少。

3、費用不同

公募基金向投資者收取管理費用,投資者需要交納基金的認購、申購、贖回、管理費等。即便是基金淨值下降,這部分管理費用也足夠基金管理人分配,即不管投資者是否掙錢,反正他掙錢。按基金管理辦法公募基金合同的格式化內容較多。

私募基金一般的盈利模式按受益計算,即如果掙錢,私募基金的管理者會收取利潤的20%左右,那麼如果該基金賠錢,私募基金的管理者也會不掙錢,基金合同商議性的內容較多。

4、流動性即投資週期不同

公募基金一般上市後,可以隨時贖回。

私募基金一般有一定的約定週期,約定週期內不可贖回。

5、信息披露不同

公募基金一般在各大基金網站上可以查到淨值。

私募基金是不可能公佈的。

6、投資標的

公募基金按基金合同的規定,可投資股票、基金、債券、貨幣市場等等,一般看名字就知道投資的標的,主要是二級市場的金融產品,但按相應監管規定,投資的品種需要有一定的倉位,可以說不能隨時應對市場的變化,另由於其管理資產規模相對較大,也不是那麼容易加倉或減倉的。

私募基金則的投資標的除了二級市場的品種外,呵呵,比特幣它都敢投,當然也必須在基金合同的約定範圍之內。至於倉位什麼的,它都可以空倉,這都不是事兒了。因為規模相對公募基金比較不大,操作較為靈活。

我感覺這些應該差不多了!

謝謝!


拙言33


公募基金的資金更具有公眾性,它面向是全市場的投資者,一般而言購買基金的人數也比較多,遠超私募基金的200人上限,只要購買基金份額就是它的持有人,換句話說就是基金的股東,每隻基金都有成千上萬個股東。正是基於這個特點,法律對於公募基金的運作進行了詳細的規定,投資標的、信息披露都有要求,可以說公募基金的運作都是公開透明的,大家都可以看到,因為這本身就是公眾的資金。

而私募基金則不太一樣,從名字我們就可以看出來,私募,所謂私,就是私底下、非公開。意思就是不能公開募集資金,說明相對而言私募資金都是小範圍的,更具有私人理財的性質。法律規定每隻私募基金的投資者不能超過200人,與公募有著本質的區別。相對而言,法律對於私募基金運作的要求就可以那麼嚴格、只要符合相關規定就可以。

舉個例子來總結一下,公募基金就像大食堂,誰都可以來吃,沒有什麼最低消費,也不限制人數。私募基金則是小飯館,飯菜價格高一些,飯菜質量相對也好一些,還有最低消費,小飯館桌椅有限,所以也會限制人數,要不然也坐不下。

以上就是二者的區別,希望能解答你的問題。


財經密探零零發


公募和私募的主要差異是公募受國家委託和監管,面向全體公眾募集資金,投資標的和投資比例有嚴格規定,須定期公佈持倉比例和結構,操作週期相對較長,對擇股能力要求較高,一般中長線,熊市也得保持高倉位。

私募只能向特定高收入高淨值人群募集,受監管,但不嚴格,操作較自由,可空倉或滿倉,不需要公佈持倉結構,主要為投資人掙錢向他們負責,會定期公佈淨值。

個人判斷私募因其靈活性應該掙錢能力更強,但也盡然,跟管理操盤人能力相關,象今年的逼空行情,很多私募就反應太慢,錯失行情,若變通能力差,會一步不順而步步不順。


michaellll


公募的資金來自廣大基民,基民雖然持倉比股民穩定,但依然散戶化情緒化嚴重,因此,除設立的投資渠道限額等限制外,面對隨時的贖回壓力,基金經理的風控能力要足夠高,因此收益曲線較平滑。

私募對應特定人群發行,也有約定清盤,故經理投資比較激進,收益曲線波動較大。


盤絲Dong主


性質上一個針對大眾,一個針對小眾。公募基金如同套著枷鎖在戰鬥,私募基金沒有枷鎖,操作相對自由,但太自由了,風險反而加大。


曹操說說


公募基金由公募基金公司直接發行成立,面向社會不特定投資者公開募集資金,受到證監會的監管。私募基金多數借助信託公司的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發行,面向合格投資者私下募集資金,包括機構和個人。


我和欣然有個約定


其次私募基金經理的收入和基金的絕對正收益綁定,公募不是。

再次私募基金可投股權,公募基金只能投入證券


80後銀行高管辭職創業


都是金錢交易。在認為合法與不合法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