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輩不在了,孫子就不能給爺爺上墳了嗎?

發光的金子4531


這個問題,我想我還是可以回答的。。

由於種種原因,我家裡人一直在外地常年沒有回老家,家裡的5個祖墳,都是由我和我大姨在走。記不得是從12歲還是13歲開始。每年過年都這樣,我買好香燭 一個個的走墳,甚至我到現在都不知道除了我爺爺奶奶以外的的祖祖叫什麼。

但我還是每年沒有斷過的去看一次,而我爸我媽在遠方也不回來,頂死了我媽會每年清明節在小區下面的河邊,找個地方,畫個圈,寫上他們的名字,燒紙給他們。我爸就完全沒有任何打算。不過我已經習慣了。。 我大姨按理說也是嫁出去的人,不能回自家墳頭,但是因為我的這種情況,她每年還是陪我一起走。

總之如果你想盡孝,就不要去管那些條規,按照自己心意來。


床上沒人



在農村,墓地是在一塊的。立族人之後,按輩分依此往下排。一直到自己父母這一輩。

父母不在了,做兒子的一定會為他們上墳。在燒紙時,除了給自己的父母燒紙外,還要對上兩輩的爺爺奶奶,上三輩的曾祖父母等燒紙。

因為人們追憶的都是三代以內的宗親,所以這些祖先的墳上是一定要燒紙的。


我家的祖墳是我爺爺立祖的。埋了我的祖父母,還有父母。每當為我父母燒紙時,就會順便為祖父母墳前燒一把紙。再往上的輩分呢,就由爺爺奶奶代為孝敬吧。

上墳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表達的是一種思念和追憶的情緒,只要有時間,給爺爺奶奶上墳是完全可以的。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按照傳統的祭祀輩分,一般是祭祀到高祖一代,高祖就是爺爺的爺爺。在往上是天祖、列祖、太祖、遠祖、鼻祖。一般情況下,天祖到鼻祖都是整個同宗的大家族,在三至五年時間相約共同祭祀。

我小時候在雲南老家,看到我父親在清明節“寫包”就寫到他的高祖一代,也就是從我父親那一代往上數五代。在老家,由於有自己家的祖墳山,每到清明節,整個墳山上都是白幡飄揚,而高祖墳墓上插的白幡最多。

如果是移民,祖墳四代以上的祖墳不在當地,那就沒辦法了。但,即使是父親去世了,當孫子的必須祭祀爺爺,如果連爺爺都不祭祀,那就談不上祭祖了。所謂“祖”,就是爺爺輩往上的祖宗。因此,孫子必須給爺爺上墳,有條件的,還應該給太爺(曾祖)或老太爺(高祖)上墳,那才叫真正的祭祖。


若愚趣談


祖籍地離現住地150KM左右,每到清明,祭祖掃墓的穿流不息。交警五步一哨,十步一崗,車輛還是堵!

我地習俗是清明掃墓,雖遠,但必須去的。坐半天車才到,凡找得到的祖塋,一律燒紙點香敬拜。不管相隔幾代!

更有甚者,有位相隔二十六七代的祖先,定在春分日集體去祭祖。本姓氏中人三十多臺車,浩浩蕩蕩,依次排開,還僅為一個小地方。到墓地一看,人山人海,炮仗不斷,那個熱鬧,無可形容。第二天第三天,安排另幾個縣的人來祭祖。相約在同一天,會擠得透不過風。

所以,孫輩不給祖輩燒紙一說,僅限提問者那一姓那一族那一家!


筱硝雨歇


可笑!

1、為自己的父母上墳更切更頻,那是人之常情。符合人倫道德,符合自己感受。

2、給父母上墳的同時,必須給已知祖上上墳。而且,有教養的人是按輩份與大小次序進行的。

3、父母不在了,或者是父母行動不便時,為自己的祖輩上墳,那是應盡的義務。一是你在盡你的義務,也在替父母盡義務。二是你身上有你爺爺奶奶各四分之一基因,有你曾祖父祖奶各八分之一基因,有你爺爺的爺爺十六分之一基因。

4、我們家上墳歷來都含蓋爺爺的爺爺的父親。我們遷移到此也就這些祖輩了。現在的兒子輩一樣,孫子輩也將一樣。我感覺絕對有好處。長輩說1949年前是幾門爭先,可幾十年來只剩我們這一門上了,本門內也有個別不應的,他們只給父母上。不過,我的感覺越認真的人越旺事越順,不認真的多事,甚至人氣不斷下降,幾盡絕門了。


魚磊衛靜


這個不存在吧,我今年去上墳燒紙,有我大奶奶的,太爺爺太奶奶的,還有我高祖父,也就是我爺爺的爺爺的。

我感覺燒紙並不一定非要是兒子燒給父輩的,不要說幾代,這個完全在於家風的影響吧,比如我大奶奶沒有兒子,不過逢年過節這些禮數從來沒有錯過,再者,像我們這一支人丁比較興旺,所以高祖父的墳還在,而有一些其他同族的宗親可能由於種種原因導致只有在世人的父親一輩的墳墓,但一到清明寒節也會對著墳頭的大體方向去燒紙。

個人感覺,這個真的是看家風的影響,說得好了,有些人燒紙能燒好幾輩,說的不好了,有些人可能連父輩的都不燒,至於題主提出的問題,孫子當然可以給爺爺燒紙。


傳典守本


座標:廣西,我們這要一個星期才完成,從大宗族下來十二代人,第十六代已經有人出生了,清明第一天大宗族墳,第二天小宗族墳,第三天村宗族墳(就是第一個在這裡住的祖先叫造村公),第四天房族墳(我們是三房,就是造村公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叫一房,二兒子叫二房,三兒子叫三房,我們是第三個兒子的後代),第五天大堂墳,第六天大廳墳,第七天(就是爺爺的爺爺墳),第八天是自家的(就是爺爺的爸爸的墳)。後代男女都可以去。自家的,已出嫁的姑姑或女兒都可以回來(包括帶老公帶子女回來)。如果時間安排合適也可以去掃外公外婆的墓。這幾年我都帶兒子回去掃老婆家爺爺的墓。一些沒有兒子的先祖由傍糸後代去掃墓,我大廳墳就有七個,我太太太爺六個老婆,第一個娃娃親很小時候就過世,要回來在我們這邊安壯,第二個老婆長大了還沒過門也過世了,也要回來在這邊安壯,只有第六個老婆留下我太太爺一個兒子下來。


用戶1109054613656


我從小到大,每逢春節就會隨家裡人去給祖輩上墳,因為家裡長輩除了祖祖(爺爺的父母統稱)不在了都健在。所以從小認為上墳就是給從未謀面的祖先燒紙。直到二十歲過後奶奶不在了,才每年又多給奶奶上墳。

家族人員眾多龐大,所以每年上墳的時候總是一干人等,集體跪拜,磕頭作揖求祖先保佑來年身體健康等等。我們這裡從來沒有興過清明上墳,而是近些年通過網絡的傳播才慢慢開始清明也開始陸續回老家燒紙,因為我們這一代的都離開農村了,把父母也接到城裡了,老家自然就沒人了,只是每年春節要固定回農村老家去收拾收拾,會會族人等,所以春節才是我們祭拜祖先最濃重的時刻!

現在爺爺九十幾還健在,所以在我印象當中上墳就是給祖先燒紙,至於你說的那個問題就不存在了,反正每次上墳都是要把逝去的直系祖先都拜一遍的,不分男女!


九戒哈哈哈


不知道題主是哪裡的,怎麼會這樣的說法呢?我想,大部分地方都不可能有這樣的規矩吧!爺爺和孫子這還多親啊!一般來說,生前可能都還抱過你,帶過你,不能父輩不在了, 不應該就忘了爺爺。

俗話說,人死如燈滅,一了百了了,後人對他做什麼他也不會知道了,但掃墓上墳畢竟是我們的傳統,這個習俗應該一直延續下去。

別說爺爺了,哪怕是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只要墳還在,清明掃墓都應該去祭奠一下,緬懷一下 他們,畢竟他們可是你的祖輩,沒有他們哪來的你們呢?

如果是祖墳和現居地相隔太遠,來回不太方便,倒也情有可原,但不管怎麼說,三五年之內,在遠也應該回老家掃墓。

現在交通這麼發達,一兩天怎麼也能回去了,而且每年都有法定的清明假期,多少人在外地哪怕請假也要回去掃墓。

在我們這邊對祖墳是十分重視的,假如被人動了,那是要拼命的,有些因為開要求遷墳,給再多的錢,都不會同意,更別說不給爺爺上墳了,這要是讓他人知道了會被戳脊梁骨,背後罵你不仁不孝,所以,我認為只要是逝去的先輩不管隔了多少代,能找到墳就必須得去。

有些墳連是誰我們都不記得了,長輩也不知道,但就知道很久以前是一個家族的,哪怕它的墳在山上,又遠路也不好走,我們也都過去上一炷香,燒一把紙,哪怕是墳平了,記得那個地點,也一樣會過去祭奠一下,這就是我們後人應該為他們做的一點孝心。


傾城武本尊


這個完全可以去的,我是河南人。

在我們這裡清明節燒紙的的現象不是太多,反而到了大年初一那天去燒紙的人比較多。河南還是土葬,記得小時候和父輩們一起去上墳。一般火紙都是提前準備好的。到了初一那天上午,父輩們都用錢放在火紙上用裡壓一下,一摞一摞的打好之後放進籃子裡。籃子裡有提前裝好的煮熟的肉,水果點心一類的,用塑料袋裝好鞭炮。

父輩們帶著孩子們一起去村裡附近的土墳。小時候父輩告訴我們女孩子不能去,只能站著距離墳頭很遠的地方觀望,男孩子可以陪著父親去,到哪先放鞭炮,在把紙點燃,一般水果留下,肉還是要帶回去的。

地裡面有好幾個墳頭,有老太太,有太爺,有爺爺奶奶,。轉眼20多年過去了,當路過那裡的時候,以前陪著我們去上墳的爸爸,伯父都不在了。哎感嘆時間過得太快,如今每到大年初一隻有自己弟弟們去給他們送錢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