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師在群裡公開說“學習不是老師的責任”,對這句話有何看法?

三春花事好為學須及早


“孩子的學習不是老師的責任,家長更有責任。”這句話一點都沒錯,我是這樣認為的。

如果斷章取義的看到“學習不是老師的責任”那就是問題了。

學習本來家長、學生、老師都有責任,其實現在的老師挺難做的,沒當過老師的人,可能只看到老師有雙休,有節假日,還有寒暑假,有課的時候上課,多美,多舒服,其實現在的老師比原來難做多了,社會地位不高,工資不待遇不高,孩子吵不得罵不得,孩子的成績不好還要被學校和家長指責。

我遇到過一個學生,上學一年,父母沒有過來參加過一次家長會,更不提過問孩子學習的事情了,老師想見見孩子父母都比較難,我問孩子:“你爸爸媽媽幹啥的,這麼忙”孩子說:“我爸說我媽只會逛淘寶,啥也不管。”結果這個小姑娘成績不好,還不自信,有時你多她一句,她就會低頭不語,事實上她父母不是很忙,孩子媽媽在家全職帶孩,不過是以自己玩為主。

如果家長認為把學生送到學校,學習就不用管了,一切都是老師的事情,那就徹底錯了,老師要負責全部幾十個孩子的學習,還要備課,批改作業,處理學生在學校的日常。家長會質疑,現在的家庭作業都要父母輔導和批改,其實這是為了讓家長更清楚的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畢竟老師不會一個一個的單獨輔導,家長批改過作業之後第二天老師會根據孩子的錯題情況再次講解的。

所以說:孩子的學習不僅僅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也是老師的事情,也是家長的事情。


快樂兒童ing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就預感有問題,後來詳細看了信息,發現真是如此!



老師信息原文是:希望家長要清楚一個事情,孩子的學習不是老師的責任,家長更有責任。

問題就出在信息文字上。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有時候還真要學會“咬文嚼字”。

如果老師的信息是這樣寫的:

希望家長要清楚一個事情,孩子的學習不只是老師的責任,家長更有責任。

相信很多的家長不會有任何的異議。



這位老師估計在編輯信息的時候,心裡想表達的意思其實是不只是,忘記寫了一個“只”字,意思就差了十萬八千里,完全是另外一個意思,這個從後面的“更”字能看出來。如果這位老師是這樣發的信息:孩子的學習不是老師的責任,而是家長的責任。這就是這位老師的不對了,這就屬於推卸責任了!

最後,還是要建議我們的老師朋友們以後在家長群裡發信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文字的使用,編輯好了多看了兩遍,確認沒有問題了,再發出去,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大鵬老師講小升初數學


這老師說話水平不行,乍一看這老師確實很欠罵😂😂😂。

但作為教育行業的人,我很清楚他在說什麼。

教學、教學,一要老師會教,二要學生願學。整個教學的核心就三點:教、學、管。

老師真正能做到的只有“教”和“管”(而且教還好說,管這東西真的很麻煩),“學”這一點更多要落實到學生與家長身上。老師的講課水平,個人魅力只是一部分。有些學生,家長十幾年都教不好,能指望老師一下子就吸引住,那是很難的😓。

遇到不願學,性格頑劣的學生,縱使孔子也只能痛罵“朽木不可雕也”。


袁河蝦說


我是雨後山林靜,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在這個問題的截圖中,我看到老師在群裡公開說"學習不是老師的責任,家長更有責任。"我不知道前面老師說了什麼,但從後面"家長更有責任"這句話中可以理解為,老師其實想表達的意思是"學習不只是老師的責任。"

作為一名老師,誰都知道老師的職責是什麼?是傳道授業解惑,是要做學生的引導者。要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愛心。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這位老師為什麼會說"學習不是老師的責任呢?"難道是老師真的不管學生的學習了嗎?只要求家長去管嗎?我想,我們更應該讀懂這位老師這句話背後真實的意思。



現在的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這是毋庸置疑的。但真正又有多少家長願意花時間在孩子身上呢?有沒有部分家長沒有時間管孩子,而認為孩子上學了,很多事都應該由老師來管呢?我身邊就有這樣的家長,從孩子上幼兒園起,就對老師說:老師,我這個孩子我管不了,麻煩老師多管管。言下之意就是,我把孩子交給幼兒園了,老師就應該管好孩子的一切。反正由老師管了,我就可以不管了,我管也管不了。



老師這樣說,是希望父母能承擔起教育子女的責任。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父母。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從胎兒開始,你喜歡看書學習,孩子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也會對書籍產生興趣。如果父母每天抱著手機,卻要求老師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要愛學習,這不是很為難老師嗎?父母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是不是很重要呢?




父母教育孩子這件事,是誰都取代不了的。父母有錢,可以為孩子請名師補課,但若沒有引導好,你花再多的錢也買不到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父母永遠是孩子的榜樣,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不要對老師說的這句話耿耿於懷,給老師多一點理解吧!孩子的成長需要家校配合才行。為了孩子,大家一起努力!

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講師和國家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感謝您的關注!


雨後山林靜


老師的責任是在於教,學生的責任在於學。所以這句話一點問題都沒有。

教育本來就應該如此。

這個道理這麼明顯為什麼很多人還要把這兩個混在一起呢?

有人說老師教的不負責,負責點的老師早就被學生家長整的離開崗位了。

現在的政策沒那個老師敢真正負責的,你想想看需要負責的學生都是調皮搗蛋大家鬥毆欺負同學的學生,他們的習性哪裡來的,都是家長言傳身教的,老師說幾句,家長就打到學校,打到教委去了。那老師只有一個結果。

所以老師教,家長還是要敦促學,現在是老師沒法管,不敢管,請家長管那是沒辦法,換個角度也是負責了,肯告訴家長孩子有問題。

把矛盾指向老師是不對的。教育政策才是矛盾的根源所在。


無觀時間


老師說“學習不是老師的責任”,此話多少有些詭異。想來老師的本意在於強調學習應是孩子自己的事。這倒不是為老師開脫,而是說作為學習的主體,孩子的作用是不可替代而且是具有決定意義的。

如果學生學習的成效家長或老師可以決定,那教育就簡單了。可常識告訴我們,那一定是一廂情願。外因要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內因才是根本,你若沒點兒超常的智慧,基本上還得認同這個是規律。家長對孩子的期待可以理解,為孩子學習所做的努力令人欽佩甚至為之動容。但是家長所做的一切,無論對孩子的學習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都不能說明你能左右孩子的學習。也正因此,孩子的學習成效稱了家長的意當然多是好事,但主要的功勞未必屬於家長,同樣不稱心如意也說明不了家長沒盡心盡力。在這個意義上說,老師之於學生學習也大致如此,只是老師與家長的作用不同罷了。

教一定是老師的責任,但教單獨不能存在,它一定是為學服務,而且接受學習成效的檢驗。學生學習一塌糊塗,無論如何都不能說教的沒問題,更不能在這個意義上說責任全在於學生。倘若這個責任都歸於學生,要你老師嗎用?自學的結果充其量也就是個一塌糊塗,也許還未必。教學一體不光是個教育學概念,它也是教育實踐。

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特徵,以及家庭、教育環境的差異,落到學生個體本身,影響是千差萬別的。學生猶如種子,他能生長成什麼樣,甚至哪些因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產生更大的影響,都不會人人一樣。真正智慧的家長和老師,最應該做的是更準確的把握孩子成長髮展的可能,並給予最大限度的引導和幫助,這就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因材施教。

教育並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是個絕對的好東西。一來教育容易過猶不及,二來教育永無止境或者簡單說學海無涯,再者教育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反之可能有害而無益。極端的說,孩子學的呆呆傻傻,身心出了毛病,甚至厭世輕生,誰還覺得教育那麼可愛嗎?本想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結果反而要了命,還不能讓更多的人警醒嗎?

“學習不是老師的事”,老師說的還是太輕巧,估計沒太顧及家長的感受,而且容易引發爭論不休的推卸責任的指責。作為常人的老師,面對繁重的工作壓力,表達一下情緒無可厚非,不過語言表達換個說法也許更穩妥,譬如:孩子的學習是我們大家共同的責任。


田家大院田老大


孩子的學習不是教師的責任,但督促學生學習、教授學生知識的卻是教師的天職,如此避重就輕,我看還是給孩子換個負責人的老師吧。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也是稱其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原因。

這位教師如此說,不知其立足點是什麼,如果單隻學生主動學習,那麼教師教授知識,學生不學,那是學生的責任,但如果要說其他方面不是教師的指責,例如輔導作業,那麼這位教師直接可以定論為推卸責任。

像題目所說的教師,直接在學生群內大放厥詞,雖然群內沒有反駁這位教師的,但我想,多數家長內心深處也得跑過一群“草泥馬”。

“孩子學習不是老師的責任,家長更有責任”,老師的這句話,如果僅僅是為了提醒家長督促自家孩子學習,還情有可原,但如果不是,這位老師的師德絕對不合格。

我們常常講:在其位謀其政,也就是說,既然身處這個崗位,那麼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教師給家長施壓,難道就能逃脫使命?也許只是自欺欺人吧。

術業有專攻,專業人士不幹專業的事,夢想著推給外行,如此德行只怕是整個行業的現狀,不然行事者絕對沒有這樣的膽量,教師同樣如此,如此怎能得到大眾的尊重,如此怎麼好意思追求漲工資。

總是,是你的終歸是你的,你推辭不了;不是你的,你想拿也拿不過去。


心情保溫杯


學習是自己的事情,當父母期待一個不會說話的孩子學走路時就已界定了,可以說是靠孩子自己躍躍欲試的那股勁而成功邁出了第一步,父母責任是鼓勵、引領、看護好孩子別磕磕碰碰。學校的孩子,走路已不用別人幫扶,但思想仍是白紙一張,如何讓孩子在這張白紙上塗畫出自己的美麗,老師和家長同樣富有鼓勵、引領、看護的責任,事分陰陽,老師在學校正面教育引領,家長在家看護同時肩負督促還有暗中使勁,孩子在學校自然由老師看護,另外環境對人成長至關重要,學校就是提供了一個學習的環境。人從學走路懵懵懂懂開始就是靠自己,學習只有靠自己才能真正的長進,其他都是外因,所以老師的職責是教育,學生的責任是學習,家長的責任是督促。


xmlyhcs


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目前,總有人斷章取義,把師生關係、醫患矛盾等等放大到無窮大做,挑起社會矛盾,引起社會民眾不安。

這位老師的原意應該是學習不僅是老師的責任,家長也有責任,甚至更大。

雖然說老師每天跟學生在一起的時間是最長的,但是家庭教育的責任其實遠遠大於學校的教育。學校要面對無數的學生,面對無數的家長,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而且很多教育也不是隻靠學校就能完成的。

學校更多的是負責孩子自身的知識點學習,以及在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相處(同學間關係的處理)

而家長,更多的是負責孩子的成長。好多家長在強迫孩子學習的時候自己在玩手機,在逼迫孩子學作業的時候自己在看電視,告訴孩子要努力的時候我們在想怎麼把工作分出去。這樣做,我們如何讓孩子對學生對讀書產生正確認識呢?

回過頭,因為自己的孩子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不愛寫作業,不愛讀書高,反過來怪學校老師沒教育好,這就是無理取鬧的行為。

以上是我的看法,你怎麼看這個問題呢?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教培行業於盼


“孩子的學習不光是老師的責任”這樣說更恰當

我相信老師想表達的意思也是這個意思

只是沒有表述清楚而已

原話是“孩子的學習不是老師的責任,家長更有責任”

明顯指的是“孩子的學習老師有責任,家長也有責任”

如果孩子的學習都是老師的責任,那麼請問為什麼“一個班的學生有的成績好,有的成績差呢?”

難道老師上課的時候還能區別授課?

在課堂上對一部分同學多講,對另一部分同學少講?

我怎麼沒聽說過現在一個班還有分開授課的情況呢?

同一顆樹上的蘋果,為啥蘋果的大小能差那麼多呢?

同樣是一棵蘋果樹

同樣是一種基因

同樣是一位的果農打理

同樣是一樣的地理位置

同樣是一樣的水分

同樣是一樣的光照

同樣是一樣的養料

同樣是一樣的生長時間

為什麼結出的蘋果是不一樣的?

為什麼有的蘋果大,有的蘋果小?

為什麼有的蘋果圓,有的蘋果方?

為什麼有的蘋果紅,有的蘋果青?

為什麼有的蘋果甜,有的蘋果酸?

為什麼有的蘋果完整,有的蘋果有蟲洞?

為什麼有的蘋果可以賣錢,有的蘋果卻掉地上了爛掉了?

能回答出上面這些問題嗎?


老強調老師的作用,那請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