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文 / 王立軍 郝曉金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中國人十分重視家庭觀念,那麼快來一起從漢字中看看中國古代的家庭文化吧~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關於古代家庭形成的時間,大家存在著不同的認識:有人認為,有了人類社會就有了家庭;也有人認為,當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才產生了家庭。但有一點是大家所公認的,即家庭形成的歷史是極其悠久的。家庭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是社會文化的縮影,也是家庭成員的心理慰藉和精神依託。

早在甲骨文中,“家”就是一個常用字了。但對於“家”字的構形的解釋卻有著較大的分歧。《說文》:“家,居也,從宀豭省聲。”許慎認為“家”義為居住,是個形聲字。周伯琦在《六書證偽》中說:“家與牢同意,豕居故從豕。”這是認為家和牢一樣是會意字,當解釋為“從宀從豕”,會合出“豕之居”(即豬圈)的意思。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也指出:“此篆本義乃豕之居也,引申假借為人之所居。”他認為,人所居住的家是從“豕之居”引申過來的,也作會意字理解。吳大澂等人根據殷墟卜辭中的辭意,認為“家”就是宗廟,其中的豕是供奉給祖先神靈的犧牲。楊樹達則認為,“家”字之所以由宀、豕組成,是“懸豕於堂”的樣子,他還是認為“家”本來就是“人之居”,而不是“豕之居”。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那麼,“家”的涵義到底是什麼呢?考察甲骨文和金文,我們找到“家”字的如下常見寫法: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甲骨文家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金文家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除了甲骨文的前三個字形和金文的前兩個字形外,其他三個字形並不從宀從豕,而是從宀從犬。這就證明了,許慎所說的“豭省聲”是與“家”的古字形不相符的。

“家”字為什麼既可以從豕又可以從犬呢?關於這個問題,方浚益在《綴遺齋彝器款識考釋》中說得很好:“豈以犬豕皆家畜,故或從犬或從豕歟?”犬和豕都是很常見的家畜,用它們作為家的代表是合乎情理的。因為有了家庭飼養的動物,才是人們定土而居的開始,也才是家的早期的起源。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在遠古時期,人們主要靠狩獵作為生活來源,當捕獲的獵物有了剩餘,便把其中一部分關起來,加以馴養,這些野獸慢慢就變成了性情溫順的家畜,這就是“拘獸以為畜”。被馴養成為家畜的種類很多,除了“豕”之外,還有牛、羊、犬、兔等,這些牲畜不僅能夠為人們提供肉和皮毛,而且還能充當祭祀用的犧牲,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家庭飼養因此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逐漸取代了田獵,成為人們獲取牲畜的最主要手段。這時,人們的生活方式便開始由遊居改為定土而居。因此可以說,人類從田獵生活進入定居生活的標誌之一,就是對牲畜的飼養。而當人們定土而居之後,才算真正有了家。

據《禮記·禮運》記載:“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這裡的“營窟”與“橧巢”分別指穴居和巢居。當人類還不知道如何建造房屋的時候,這是人類兩種主要的居住方式。《韓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築巢而居,不僅可以隔開溼熱的地面環境,更重要的是開可以躲避野獸的襲擊。不過,這兩種居住方式都會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於是人們逐漸改進自己的居所,比如把在樹上建居所,改成在由木樁製成的“木臺”上建造居所。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甲骨文京 金文京 小篆京

這種居住習俗在漢字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漢字中的“京”字,甲骨文的字形上半部分像屋頂有牆身的房子,下半部分是由幾根立柱架起來的木臺,整個字形就是架在木臺上的房子的形象。木臺上面是供人居住的室內空間,木臺下面則是半敞開的,可以用來豢養家畜。這樣的習俗在近現代時期的少數民族地區仍可找到蹤跡。衛聚賢在《國學月報》上發表的《釋家補證》一文中說:“李濟之先生說現在雲貴一帶所住的房子名叫‘欄干’,上面住人下圈牛羊豬等。……欄干下有一群豕,自遠觀之其形為家,即以此現象亦可作人的‘家’。”由此可見,“家”或者是以常見的家畜作為家的象徵,或者本身就是先民人畜同居一處的生動寫照。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甲骨文圂 小篆圂

隨著社會發展,這種生活方式逐漸發生變化,圈養豬的地方開始與人住的房子相分離,於是便出現了“圂”字。《說文》:“圂,廁也。從囗,象豕在囗中也,會意。”甲骨文的字形,正像豬在圈中的形象。

家對於人們的意義,不僅僅是一棟建築,更重要的是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夫婦、父子、兄弟,這些最為親近的家庭倫理關係,是其他社會關係所無法超越的。下面這組字,分別是夫、婦、父、子、孫、兄、弟在甲骨文、金文、小篆中的寫法: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說文》:“夫,丈夫也,從大一。以象簪也。周制以八寸為尺,十尺為丈,人長八尺故曰丈夫。”這裡所說的“丈夫”,並不是指男女結婚後女性的配偶,而是泛指成年的男子,這就跟“丈人”在上古漢語中不指岳父而是泛指男性老者是一個道理。成年男子身材魁梧、體格健壯,往往“人長八尺”。而古代男子成年的一個最重要的標誌就是要舉行加冠禮,加冠要束髮插簪,所以“夫”字的構形,就是在像大人之形的“大”的基礎上,加上像簪之形的“一”。後來“夫”才逐漸由成年男子引申為男女結婚後女性的配偶,與“婦”相對。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甲骨文婦 金文婦 小篆婦

“婦”字繁體作“婦”,《說文》雲:“婦,服也。從女持帚灑掃也。”也就是說,婦人是在家中服侍人的,其形象是手持掃帚打掃房間做家務的樣子。關於“從女持帚”的“帚”的構形,也有一些不同的說法。“帚”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多有出現,甲骨文作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等形,金文作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等形。羅振玉認為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是掃帚的象形字。唐蘭則認為此說有誤,他認為“帚字之形正像王帚一類之植物,以其可以掃彗,引申之,遂以帚為掃帚之稱,習久忘本,遂不知帚字本像樹形矣”。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就採用了唐蘭的說法,以帚字“象帚形,古以某種植物為帚,今猶編秫秸為之”。從甲骨文的字形上看,“帚”字的確很像植物的樣子,字形上部突出其枝葉繁密的特點,這種特點使其成為做掃帚的優選材料,因此,由這種植物做成的打掃工具也叫做“帚”。而在古代,用“帚”進行清潔勞動的多是家中的女人,因此,“帚”也就成了婦女形象的象徵。為了區別表示婦女的“帚”和表示掃把的“帚”,人們便增添“女”旁,這樣“婦”便成了表示婦女身份的專用字。其後,“婦”字意義逐漸引申,成為與丈夫的“夫”相對的妻子的意義。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甲骨文父 金文父 小篆父

父,《說文》曰:“矩也,家長率教者,從又舉杖。”其甲骨文、金文字形,均像以手舉杖之形。從許慎的解釋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家庭“嚴父慈母”的格局在幾千年前就已經形成了,父親在家庭成員內部擁有至高的權威,並且肩負著教育子女的責任。不過,也有人認為“父”的本義並不是父親,而是類似於“夫”,一開始是對男人的泛稱,而男人手中持棒也並非都是教育子女,也有可能是狩獵時代男人形象的局部特寫。後來,男人的這種身份、性格的特徵被保存下來並不斷強化,最終發展成為專指“父親”的意義。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甲骨文子 金文子 小篆子

子,《說文》:“子,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人以為稱。象形,凡子之屬皆從子。” 李陽冰曰:“子在襁褓中,足並也”。從這個字可以看出,“子”就是小孩子,字形抓住了小孩子柔弱、雙腿並著、頭大的特點,描述出一個襁褓中的嬰兒的形象。不過,許慎把“子”跟陰陽五行聯繫起來,就有些玄乎了。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甲骨文孫 金文孫 小篆孫

孫,《說文》:“孫,子之子曰孫,從子從系,系續也。”所謂“系續”,就是子孫後代綿延不斷,孫的小篆從系,早期的字形裡從系,均取絲線連綿不絕的意思。從這個字形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很早就有“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的觀念,希望家族可以人丁興旺、子孫永續。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甲骨文兄 金文兄 小篆兄

兄,《說文》:“兄,長也,從兒從口。”長者為兄,幼者為弟,所以《說文》說“兄,長也”。其字形下部是一個人,人的頭部突出其張開的大“口”,表示長者有權威來發號施令。也有人認為,“兄”就是表示禱告之義的“祝”字,像一個跪坐的人張開大口禱告的樣子,後來才引申指長者、兄長的意思。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甲骨文弟 金文弟 小篆弟

弟,《說文》:“弟,韋束之次弟也,從古字之象。凡弟之屬皆從弟。古文弟從韋次聲。韋束之次弟也。”段玉裁解釋道:“以韋束物,如輈五束、衡三束之類。束之不一,則有次弟也。引申之為凡次弟之弟,為兄弟之弟,為豈弟之弟。《詩》正義引《說文》有‘第’字。”這就是說,“弟”的意思是由表示次第的“弟”引申而來的。其字形像用牛皮製成的繩線捆紮東西的樣子。用來捆紮的繩線是有次序地纏繞的,兄弟之間的順序就如同這種次序一樣,所以可以用次第的“弟”表示兄弟的“弟”,而在表示次第意義時,則加了竹字頭,寫作“第”。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總之,夫婦、父子、兄弟,這些不同身份的人們,靠親情關係生活在同一個家庭中,形成維繫社會發展的最基層的組織。家庭倫理關係作為一種最基本的社會關係,在中國古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個人成長模式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

文章來源:《漢字的文化解讀》,商務印書館

---------------------------------------

文章作者

王立軍,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師大文學院黨委書記。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欄目主持人

董京塵,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專業博士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

---------------------------------------

特別鳴謝

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敦和基金會

---------------------------------------

章黃國學

有深度的大眾國學

有趣味的青春國學

有擔當的時代國學王立軍:漢字與古代家庭北京師範大學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中心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研究所

微信號:zhanghuangguoxue

專欄畫家:黃亭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