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發展造“闖將” 利津縣選派年輕幹部赴浙粵“訂單式”掛職

大眾網東營·海報新聞4月24日訊(記者 蘇旬 通訊員 單寶軍 陳榮花)今年以來,利津縣著眼謀長遠求跨越,採取“我方出需求、對方拿崗位”的模式,選派20名優秀年輕幹部赴浙江、廣東等地區開展為期一年的掛職鍛鍊,在融入實戰中提升本領,加速培養一批能幹事、幹成事的優秀幹部,為全縣跨越發展積蓄力量。

“不捨不得”

把最優秀的幹部派出去

利津縣以坐不住、等不起的緊迫感和危機感,在幹部培養上明確“不為一時一事、重在謀長求遠”的思路,把目前最為倚重、最優秀的年輕幹部選派出去,為事業發展培養“闖將”“干將”。

在人員選調上,堅持縣委主導,重點以全縣35歲左右科級幹部為範圍,不論職務正副、不論崗位性質、不論任職經歷,盯緊政治素養、綜合能力、學歷層次、專業素質、培育潛質5個方面物色人選,經過綜合分析和全面篩查,最終確定掛職人選,確保更加符合組織意圖。20名掛職幹部平均年齡35歲,全部為全日制大學以上學歷,其中部門單位正職2人,鄉鎮(街道)黨(工)委副書記6人,縣鄉經濟綜合部門12人,女幹部2人。

“這些幹部都是部門和鎮街的中堅力量,他們一段時間的離開,會使所在部門單位非常“舍手”,但為了全縣事業長遠發展,必須毫不猶豫地派出去學先進理念、成功經驗,這也充分體現了縣委實現跨越發展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 利津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董長嶺向記者說道。

“定向掛職”

在“實戰”中培養鍛鍊幹部

“工者匠心,必作於細、求於精、成於質”。去年以來,利津縣始終踐行“精細精準”工作理念,按照“精細培育、分類實施”的原則,相繼啟動了年輕幹部培育“薪火計劃”、“百名幹部上掛下派行動”,通過導師幫帶、菜單培育、掛職鍛鍊等多種方式,有針對性的把年輕幹部放到經濟發展最前沿、項目建設最一線摔打磨練。這次南方掛職,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此次掛職行動中,針對鎮街後續力量不強、部門專業型幹部不足的問題,利津縣堅持“定向培養、訂單施育”,綜合每名幹部的性格特點、專業特長等因素,明確了每名幹部的掛職培養方向,在此基礎上,向浙江、廣東掛職單位提出了意向崗位需求,經過充分溝通協商後,最終,聚焦複合型幹部培養,7人被安排到鄉鎮(街道)掛職;聚焦經濟類幹部培養,4人被安排到開發區掛職;聚焦專業化幹部培養,9人被安排到發改、金融、科技、城建等業務部門掛職,全部實現了“對口”鍛鍊。

“作戰不是作客、淬金不是鍍金”。20名掛職幹部從思想、身份、行動上深度融入掛職單位,在親力親為的實踐中體會當地的發展理念和經驗模式,在真刀真槍的實幹中長見識、增本領、作貢獻。掛職鹿城區五馬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張宗沙,報到當天就參與橋上片區拆遷改造項目;掛職瑞安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江濤,主動請纓牽頭田園綜合體申報工作;掛職鹿城區住建局副局長於秀勇,被安排分管建築質量安全執法……一個個掛職幹部撲下身子、熱火朝天,沉到一線具體幹、傾心幹,始終做到“幹中學、學中幹”,幹出了當地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溫州掛職幹部黨支部書記董洪曉說到,“我們每名掛職幹部都願意承擔最難的工作、最重的任務,主動經歷‘實戰’的摔打,在參與一項項具體工作中學到真東西、增強真本領。”

“蜂群採蜜”

在學思踐悟中汲取掛職成果

“學習先進性理念,帶著壓力掛職;學習市場化思維,帶著責任掛職;學習創新型機制,帶著問題掛職。”為確保掛職質量和成效,利津縣明確提出了“三學習”目標,要求每名掛職幹部不但武裝自己,同時像蜜蜂採蜜般向家鄉及時回傳各類信息資訊,進一步放大掛職鍛鍊效應。

赴浙江、廣東兩省各10名掛職幹部,分別組成了“問題小組”,圍繞利津縣在園區發展、鄉村振興、社會治理、城建規劃、經濟金融等領域存在的問題和瓶頸,篩選確定了37條“問題清單”,每名幹部結合掛職崗位和熟悉領域,主動認領、提前備課,努力在掛職實踐中尋找破解問題的“鑰匙”。

與此同時,20名掛職幹部主動願當“熱鍋上的螞蟻”,深度瞭解當地風俗文化,深度拓展思路視野,深入園區、企業學習考察,及時將浙粵地區的市場信息回傳到家鄉,作好“雙招雙引”的情報員。赴浙江溫州掛職幹部利用週末時間,到義烏、瑞安、鹿城考察學習“最多跑一次”改革,參觀僑貿小鎮、光源科技小鎮、塘下鎮陳岙村等美麗鄉村建設,深入各類企業走訪調研,積極撰寫了《現場感悟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關於科技工作的幾點思考》《架一副書梯、看一個世界——從溫州“城市書房”談起》等有價值、有針對性的調研報告,形成了一大批掛職鍛鍊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