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皇帝之死,到底跟信王朱由檢有沒有關係?是暗殺嗎?

史書上記載的的朱由校朱由檢兩兄弟關係非常好,這點在很多史料中都有提及。主要是因為這對兄弟的老爹朱常洛在當太子的時候地位並不穩固,不受萬曆皇帝的待見,所以這兩人雖然出生皇室,還是長房長孫,但是從小卻受盡了不少苦難,另外,明光宗雖然生了七個兒子,活下來的卻只有他們兩人,所以兩兄弟之間非常親密

天啟皇帝之死,到底跟信王朱由檢有沒有關係?是暗殺嗎?

所以當初《繡春刀.修羅戰場》播出的時候,對於信王朱由檢密謀暗殺他哥哥朱由校的橋段,當時我就對此嗤之以鼻,覺得此事絕對不可能!為啥呢?原因有二

首先,從崇禎即位當皇帝后在宮中連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不能保證的表現來看,不太可能!因為崇禎帝費了老大勁兒害死哥哥才當上皇帝,這樣的心機,這樣的膽大包天,肯定是團伙作案,如果自己的生命安全都無法保證,他殺兄奪位的意義在哪兒?

天啟皇帝之死,到底跟信王朱由檢有沒有關係?是暗殺嗎?

其次,明熹宗朱由校去世的時候,朱由檢才是個十七歲的毛頭小子,他既不住在皇宮裡頭又沒擔任什麼要職,只是一個太平親王的朱由檢顯然是沒有能力害死明熹宗的。

這樣一個既沒有動機也沒有實力的年輕親王去謀殺對自己關懷備至的親哥哥,顯然有些說不過去!但是,後來仔細深究起來,猛然發現,導演之所以安排這個橋段並不是僅僅為了烘托劇情,裡面可是大有玄機的,正史裡記載的很可能都是假的,而《繡春刀.修羅戰場》裡面的故事才是真實的最是扎心的歷史

明熹宗朱由校有可能就是弟弟朱由檢以及文官集團謀殺的!

天啟皇帝之死,到底跟信王朱由檢有沒有關係?是暗殺嗎?

為啥這樣說呢?明熹宗不理朝政,朝廷大權被魏忠賢的閹黨集團把持著,且不說魏公公如何老奸巨猾心狠手辣,把朝廷裡的東林黨以及整個文官集團整的奄奄一息,僅此魏忠賢把持朝政一項,文官集團就把魏忠賢恨了個底朝天!但是,魏忠賢是天氣皇帝跟前兒的大紅人啊,有皇帝保著他,司禮監,東廠都是他的地盤,真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吧!以至於,一幫無恥官僚紛紛投靠魏忠賢,並且阿諛奉承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這些人都尊稱魏忠賢為九千歲!牛吧?皇帝萬歲,他九千歲,皇后親王都比不上他。魏忠賢這麼囂張跋扈,難道就沒有人能治得了他嗎?

還真有這麼一個人能治得了魏忠賢,那就是皇帝大人!可是,天啟皇帝很顯然是不會誅殺魏忠賢的,文官集團們能有什麼招兒嗎?簡單,換個皇帝!這也有個問題,換誰去幹呢?

天啟皇帝之死,到底跟信王朱由檢有沒有關係?是暗殺嗎?

很顯然,天啟帝的兒子還非常小,能不能長大成人都兩說著呢(事實證明,確實沒長大,熹宗的三個兒子每一個活過一歲的),即便是即了位,那在老爹耳濡目染的影響下肯定也是跟魏忠賢親近啊!除了皇帝的兒子,能繼承皇位的就只有皇帝的弟弟了,於是文官集團自然而然的把目光聚集到了大明信王朱由檢的身上,我大膽猜測雙方肯定是達成了一致的目標(還記得劇中陸文昭說的那句話嗎?六部九卿,外地督撫都有我們的人!)

所以,即位前低調的幾乎不為人所知的信王朱由檢,登基之後君子豹變,一下子一飛沖天,

你看他後來剷除閹黨中的手段是多麼的雷厲風行,這顯然不是一個剛繼位的小皇帝會做的事,十有八九是幕後文官集團策劃很久的計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朱由檢作為被哥哥天啟帝稱道為堯舜之人,居然沒有聽從熹宗臨死前叮囑的話,要知道如果你是崇禎,魏忠賢可是熹宗留下實打實的顧命大臣,在剛繼位之初沒有顧命大臣的照顧,權力何在?如何號令群臣?但崇禎卻驚人的做到了!雷厲風行的號令群臣將閹黨乾淨利索的剷除、這不免讓我相信崇禎絕不是一個人,這背後絕對是一個政治集團,而作為絕對男主角的崇禎帝朱由檢也不過是他們的一顆棋子罷了,後來的事實也印證了這件事兒

天啟皇帝之死,到底跟信王朱由檢有沒有關係?是暗殺嗎?

崇禎皇帝艱苦奮鬥十七年,一心一意的為了把大明江山從死亡的邊緣上拉回來,有如此志向,有決心的人為何最後自殺殉國,為何會喊出文官皆可殺的口號!原因只有一個,他被騙了,被利用他的文官集團騙了(文官們的表現確實讓崇禎帝失望透頂),這樣就解釋了為啥他猜忌心越來越強,不相信大臣,隨意誅殺大臣,不停地更換內閣的原因,雖然這根崇禎帝的性格也有一定的關係,但是他對文官集團的失望絕對是佔了大多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