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在欧洲圈粉

2019年,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的首次出访均选在了欧洲,足见中国对欧洲的重视。3月23日,在习近平主席访问期间,意大利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成为七国集团(G7)首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

随后,3月27日,在中国海南博鳌,在李克强总理和卢森堡首相贝泰尔共同见证下,卢森堡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至此,共有26个欧洲国家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此外,法国和德国近期也都做出了积极表示。3月25日,在与到访的习近平主席会谈时,法国总理马克龙表示,欧盟互联互通战略要加强同“一带一路”倡议对接。26日,在巴黎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同习近平主席会谈时表示,愿意积极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德方期待着充分用好中国扩大开放带来的市场机遇,也将为中国企业赴德投资兴业提供公正、良好的市场环境。

欧洲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正从之前的怀疑、观望,向接受和积极加入转变。


“一带一路”在欧洲圈粉

▲ 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白俄罗斯国家馆展示中白工业园建设情况。

“一带一路”对欧洲充满吸引力

目前,中国已是13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近1300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三;再加上改革开放40年所带来的巨大红利,所有这些都让“一带一路”建设有了坚实的基础。在欧洲,中国也是大多数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并从贸易向投资伙伴迈进。

以中东欧为例,中国对这一地区国家的顺差很大,而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国已同相关国家签署协议,加大从中东欧国家进口肉制品、乳制品、水产品、水果、蜂蜜、葡萄酒等优质农产品,满足中国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也促进双方贸易平衡发展。李克强总理4月12日在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出席第八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时透露,2018年中国与中东欧农产品贸易额超过12亿美元,其中葡萄酒、乳品比2014年分别增长了37.6%和85.5%。此外,他表示,中方将进一步加快检验检疫准入程序,为中东欧优质农产品输华提供便利。同时,中国的资金、大型基建项目建设和管理经验都是中东欧所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签署的大型项目涉及能源、铁路、铜须、燃气、污水处理等很多领域。此外,一批互通互联重点项目也在加快推进。“我高兴地看到,去年‘16+1合作’又取得一系列新成果。匈塞铁路、克罗地亚佩列沙茨跨海大桥等大项目取得新进展,黑山与中国、马耳他三方合作的莫祖拉风电项目稳步推进,德国曼海姆开通途经波兰至重庆的中欧班列新线路。中国公民赴中东欧国家旅游人数超过140万人次,中东欧国家来华旅游达到35万人次。”李克强在此次会晤中表示。所有这些无疑将大大推进这些国家的发展。截至2017年底,所有中东欧国家都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2015年6月,匈牙利作为欧洲首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匈牙利前驻华大使、中国问题专家库绍伊•山多尔说,“一带一路”是一项伟大的倡议,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是跨区域的务实合作平台,有利于促进欧盟的均衡发展。在近日央视的采访中,匈牙利汉学家绍莱特表示,匈牙利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状况不佳,而“中国的火车要好得多、快得多、准时得多”,所以他们“真的需要基础设施”。绍莱特还介绍说,中国企业已经为匈牙利创造了1万个就业岗位,而匈牙利是一个只拥有1000万人口的国家。绍莱特认为,从全球层面来看,“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贸联系和人文交往,阻止了地区冲突甚至战争的发生,促进了世界和平,因为它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

“一带一路”正给欧洲带来切实的发展机遇。金融危机以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近年来,为消除欧债危机的影响,欧央行推出欧版量化宽松政策,导致欧元不断贬值。为提升欧洲经济竞争力,欧委会提出3510亿欧元的战略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容克计划,这一计划正与“一带一路”对接,推动欧亚互联互通建设,进一步延伸欧洲市场,提振欧洲经济。

2018年8月,作为首个西欧国家,希腊与中国也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近年来,在希腊遭遇债务危机冲击的情况下,中方不仅给予了坚定的政治支持,还提供了互惠的经贸合作,进一步赢得了希腊政府和人民的信赖。此外,希腊地理位置优越,不仅是中东欧与东南欧之间的重要通道,紧邻北非、中东,地处连接“一带”与“一路”的重要节点,海陆空交通完善,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难以替代的区位优势。另外,尽管希腊开始告别举债度日的艰难境地,但其经济总量仍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债务负担GDP占比仍高达170%以上,可持续发展仍面临巨大挑战,因此迫切希望从“一带一路”共建中获得发展机遇。希腊政府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对于经济正在回暖的希腊而言意义重大,希腊可以利用好自身比较优势,将自身打造成为全球重要的贸易、能源和交通中心”。此外,近年来中希旅游合作增长迅速且潜力巨大,不仅为希腊带来了经济实惠,也为促进双方民心相通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带一路”在欧洲圈粉

▲ 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芬兰国家馆举行仪式庆祝中欧班列在芬兰正式开行。

而意大利作为G7首个成员国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对其他西欧国家产生很好的示范效应。目前,意大利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五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双方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5G通讯、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面正加快合作步伐。中意创新合作周已举办9届,促成数千次技术对接,地方、旅游、教育等各领域合作与人员往来愈加密切。所有这些都为双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合作奠定了基础。

意大利总理孔特表示,意大利在互联互通建设方面有着特殊地理优势,意大利很高兴抓住历史机遇,参加共建“一带一路”,充分挖掘意中合作潜力;并期待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欧委会前主席、意前总理普罗迪表示,现在人们在谈论“一带一路”欧洲段港口时,提到的是荷兰鹿特丹或希腊比雷埃夫斯,但意大利的这些港口却是距离中国最近的。和中国共同发展基础设施,将符合双方共同的利益,也会为意大利公司带来非常宝贵的发展机遇。

欧洲工商界摩拳擦掌

其实,在欧洲一些国家政府态度转变之前,欧洲的工商界已经行动起来。

2018年3月3日,德国工商总会宣布其下属商会正发起推介活动,以便让德国企业了解“一带一路”项目中蕴藏的商机。德国工商总会外贸负责人弗尔克•特莱尔(Volker Treier)表示:“德国经济界尽早介入是一件好事情。对于德国企业来说,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参与一些项目,应当很有吸引力。”他表示,毕竟十年后世界经济增长的90%都是在欧洲之外实现的。“因此,中长期内开发这些相互连接的新市场将成为焦点。”

负责为德国招商引资开展市场营销的德国贸易与投资协会(GTAI)也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会给德国工商界带来巨大商机。该协会经理尤尔根•弗里德里希(Jürgen Friedrich)认为,在亚投行参与的项目中,机会更多,因为亚投行项目的招标过程透明度很高。他表示,“一带一路”项目不仅只对已经立足中国的德国跨国公司拥有吸引力,一些专业程度高的中小型企业也同样可以从中受益。德国驻外商会对2500家在华德资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大约35%的受访企业相信会从“一带一路”项目中受益。

法国企业施耐德电气公司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法国跨国公司之一。公司副总裁皮埃尔•塔巴里说,“一带一路”倡议正给公司提供更多机遇。他们还专门成立团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项目。他说:“‘一带一路’是中国非常有开创性的倡议,我认为这是一个促进多国多方商贸合作的平台。我们针对‘一带一路’相关各国不同的项目,采用不同的商业团队来应对,由此来更好地参与到‘一带一路’项目中来,这是我们公司开创性的发展战略。”

此外,一些欧洲银行也看好“一带一路”大型基建项目在世界范围内所带来的巨大业务潜力,并积极行动起来。

据2018年3月1日《金融时报》报道,渣打行政总裁温拓思(Bill Winters)对“一带一路”的融资业务就表现了很大兴趣。“(机会)巨大——如果一切按计划实现的话,随之而来的私人部门资本将非常有影响力,”他说,“我们的工作就是尝试穿针引线,把不同的碎片凑成一块拼图,因为还必须有一些当地的融资。”

一些欧洲大型银行还举行了关于“一带一路”的会议,任命资深银行家为他们在这项倡议中争取有利角色,并设立委员会来协调跨越不同业务活动的战略。

据报道,渣打在2018报告年度业绩时,着重介绍了该行在“一带一路”相关业务上的强大地位。渣打列出了过去4年期间赢得的与“一带一路”相关的20笔融资交易。这些交易包括为赞比亚一家发电厂提供的5.15亿美元项目融资(中国提供担保);为一个中国财团承建的一家孟加拉国发电厂提供2亿美元项目贷款;为斯里兰卡一个天然气码头提供4200万美元出口信贷安排(中国提供担保)。

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欧洲企业的吸引力。企业也正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欧洲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无疑会对政府的政策走向产生巨大影响。


(本刊记者 张辉)

(摄影 / 虞向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