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黄、肢涩、发枯,脾气还不好,有可能是气血不足!用这些方法可以调节

畏寒、脸色发暗、疲倦无力……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很多女性。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崔淑华表示,这些往往与气血不足有关,这也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健康预警。

气血不足的原因有两种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气是运行在人体内的一种精微物质,血是流动于经脉中的红色液体。

气和血一是来源于父母的先天遗传,所以气血不足的症状不分男女;二是来源于脾胃运化的后天形成,不合理的饮食规律也会导致气血不足。

气能生成血,推动血液循行。气血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二者密不可分。气虚会导致血虚,血虚又会导致气虚,从而出现气血两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和身体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具体来说,由于平时体质虚弱、大病久病耗伤气血、脾胃运化失常、营养不良、过度劳累、失血过多等原因都会导致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会引起早衰

气血不足多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的病变。

气虚表现为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气虚者症状为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

血虚表现为面色萎黄或苍白、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妇女月经量少、月经后延或闭经。

崔淑华表示,女人一旦气血不足,就会出现面色萎黄、肢涩、发枯、头晕、乏力、气急等症状。

气血不足的人常常会出现阳气虚性亢奋的脾气不好,会无缘无故发脾气。这种人不是个性不好,也不是心情不好,而是身体气血不足,表现为脾气不好。

这些生活细节要注意

气血不足的人需要注意的事项非常多,其中饮食、运动、防风保暖等生活细节都很重要。

忌生冷辛辣:日常饮食中不要多吃生冷辛辣的食物,以免伤脾胃影响消化吸收。

忌大量进补

:气血不足的人,切忌在短时间内大量进补,以免加重脾胃负荷容易造成消化吸收困难,引起脾胃积滞。

忌过度劳累:工作生活要合理安排,起居要有规律,午间适当休息,保持充足睡眠,工作不可过于劳累,以保证消化系统有充分的血液进行食物的消化吸收。

忌大量排汗:不宜选择在饥饿、疲劳状态下运动,以免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缺血缺氧症状。也不宜做大负荷运动和大量排汗的运动,以免过度耗散气血。

注意防风保暖:春夏之交,正是多风的时节,中医上认为,风为百病之长,易引发各种呼吸道、消化道疾病,损伤正气,耗伤气血。所以气血不足的人,要格外注意防风保暖。

吃对了可以调养气血

时下正是养肝健脾,调养气血的好时节。

养肝应该晚上按时睡觉,清晨应该早些起床,适当进行室外运动来保证肝的疏泄及升发功能正常。饮食上,建议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食品,如枸杞、桑葚、薄荷、茉莉花、麦芽、谷芽、香菜、香椿、莴笋等。

肝气郁滞会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调,所以在情绪上忌暴怒、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恬静、愉悦的好心态。饮食上可以选择甘味的大枣、山药、茯苓、人参、油菜、茴香、白菜等。

选择正确的运动方式也会改善气血不足、增强心肺功能。崔淑华建议人们此时可选择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做广播体操等。老年人可以选择做一些柔缓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