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書畫家4萬人,美協書協會員5萬人,省市級會員過10萬人

(摘要:中國古代到民國1000多年書畫家有記錄的4萬多人,美協書協會員已近5萬人,如果算上各省市級美協書協會員,總數過10萬人。)

古代書畫家4萬人,美協書協會員5萬人,省市級會員過10萬人


趙祿祥先生主編的《中國美術家大辭典》收入從古至今美術家(包括書法家)8萬多人,其中古代和民國一千多年錄4萬多人,1949年之後以“國家級”兩協會員(截止到2000年入會者)為收入標準也錄入4萬多人。

這部《中國美術家大辭典》大部頭,60多年產生的書畫家人數竟然與漢唐宋元明清民國千年歷史長河產生的書畫家的數量相當!

如果有收藏者迷信這部選錄標準的《大辭典》,拿它作為書畫收藏的指引,則誤入歧途幾乎是不可避免了。大辭典中兩協會員4萬多人,其中真正的書畫家佔多少?而因不是兩協會員被《大辭典》踢出的真正書畫家有多少?

古代書畫家4萬人,美協書協會員5萬人,省市級會員過10萬人


所謂書畫“兩協”,即“中國書法家協會”和“中國美術家協會”。此兩協號稱中國書畫家的“正規軍”,其會員自稱和被稱為“國家級書畫家”。其相應的省市協會會員則分別號稱“省級書畫家”“市級書畫家”。如果非各級兩協的書畫家則被“正規軍”們稱為“業餘書畫家”“雜牌書畫家”“不入流書畫家”“江湖書畫家”……等等。

筆者從事書畫收藏和經營二十多年,開始也很信奉上述說法,並不深究這種說法的來源及其合理性,一概以上述說法作為決定入貨與否標準。於是,凡入貨,不看其作品水平如何,先看名頭,尤其要看作者是否為兩協會員,如果是,且價格“便宜”就毫不猶豫地收入;如果不是,則一概不收。

於是“兩協”會員的大作大批進來了,陳子莊、黃秋園、劉知白、徐生翁、陸維釗、管鋤非、申石伽、關友聲、蕭龍士……諸多書畫大師的作品則被我拒之門外,因為他們不是兩協的會員(甚至也不是畫院的畫師)。

古代書畫家4萬人,美協書協會員5萬人,省市級會員過10萬人


那時這些非兩協的書畫大師的作品多便宜啊!可惜擦肩而過,痛失良機。

若干年後,我覺得不能只進不出,畢竟財力有限,至少也得出一部分以藏養藏。然而當我拿這些“國家級書畫家”的作品四處兜售,送畫廊、送拍賣會、淘寶開網店推銷、上微信朋友圈吆喝……能想到的“市場”全都佔領了,結果……不說也罷,真是欲哭無淚,人家大多不收,上百萬的貨基本成了死貨。

我不甘心,心裡認為是市場不識貨,於是拿這些作品去諮詢高校美術學院的教授和一些資深的書畫鑑賞家,他們皆無法認可,有位國內頗有影響的鑑賞家說“你這批藏品雖不能說全是爛貨,但確實都是平庸之作,水平十分有限。”我將信將疑,它們都出自“國協”會員之手,而且大部分都是向其本人直接購藏不存在真偽問題,它們怎麼會“水平十分有限”的“平庸之作”呢?

古代書畫家4萬人,美協書協會員5萬人,省市級會員過10萬人


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收藏路徑是否正確。我開始醒悟這次的滑鐵盧既與自己缺乏書畫鑑賞經驗有關,也與我對書畫圈信息不靈有關。其實書畫圈對於“兩協”的質疑早就洶洶如潮了,網上這類文章和帖子如雪花飄飄,可惜我一直沒有想到去搜索去關注。經過三年書畫鑑賞學習,我的鑑賞經驗突飛猛進,回頭再看自己收藏的這些“國家級書畫家”作品,我只有苦笑。

痛定之後,我開始關注一些非協會的大隱書畫家,陳子莊、黃秋園、劉知白、徐生翁這樣的大隱書畫家我這輩子是甭想再有入貨的機會了,除非我財力非凡,可惜我還只是箇中產階級,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是大隱書畫家難道絕種了嗎?非也。每個時代都有大隱高手,他們就生活在各個角落,只要你具備一定的鑑賞眼力,機會是隨時都有的。

果不其然,近十年來,我收藏了不下十家的真正書畫家的作品,他們都是具有真才實學的學者型、文人型書畫家,雖然他們不是兩協會員,沒有什麼頭銜,但是他們知識淵博、著述等身,或隱於高校,或讀書山中,或耕作與鄉野,或謀生於各業。他們平淡而知足地生活在社會的角落,不與“正規軍”們爭眼球爭交椅爭利益,可以說中國書畫之魂就寄託在他們身上。經過十幾年的曲折,我總算找對了收藏的路徑。

古代書畫家4萬人,美協書協會員5萬人,省市級會員過10萬人


我現在總算明白,原來所謂“兩協”是“正規軍”“代表國家水平”,非“兩協”會員不是書畫家,最多隻是業餘書畫家之類的說法都是“兩協”那夥人的欺人之談,好在這種屁話已經被越來越的人識破了。

安徽的一位煤老闆只有初中文化,卻搞到了書協主席的大位。我市的一位地產商高價買了美協某領導一幅作品,馬上也成了會員,而他操練毛筆字不到半年,作品錯別字連篇。廣東有位混混連繪畫都不會,到桂林買幾十元一張的行畫簽上自己的名字充當自己作品,也成為美協會員……

吳冠中先生曾經對兩協和畫院進行過猛烈抨擊,譏諷其養了大批不下蛋的雞,呼籲解散。但是兩協和畫院已經成為某些人圈錢的工具,解散談何容易。但是市場並不吃他們這一套,這就是我早年藏品失去出路的根本原因。

古代書畫家4萬人,美協書協會員5萬人,省市級會員過10萬人


就說拍賣行吧,他們根本就不收兩協會員作品,卻問我有沒有陳子莊、黃秋園、劉知白、徐生翁等人的作品。市場經濟托起的是真正有水平的藝術家,而不是兩協會員作品。隨著社會進步和藝術市場的成熟,絕大多數兩協會員的作品將一落千丈張。

另有一組數據也很能說明兩協會員作品不可濫收:就是其會員的總數和每年入會的人數都是巨量的。早在15年前的2000年,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人數就達1萬多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人數達3萬多人,每年新入會人數都在500人以上。如果算上各省市級會員,總數已超過10萬以上。

“物以稀為貴”這是藝術投資和收藏的鐵律,元青花為什麼天價,因為它極少。如果元青花在市場上有4萬件,你還天價嗎?兩協會員十五年前已是4萬餘人,目前已近5萬人,但是這支龐大的隊伍,有多少水平高的書畫家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