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消费对经济贡献率超过65% 消费仍是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

摘要:随着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平稳,市场潜力不断释放,预计后期消费市场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稳中回升的良好势头。

本报记者 韩鹏栓报道

据相关数据显示,前3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78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比1-2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1%,消费继续成为需求动力的主导力量。在全部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占比为47.7%,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

分析称,中国经济一季度增速好于预期,其中消费持续发挥第一驱动力的作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巩固,预计全年消费市场将继续保持平稳向好、稳中回升的态势。未来将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为中国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财经观察 | 一季度消费对经济贡献率超过65% 消费仍是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

消费市场实现平稳开局

我国经济一季度增速好于预期,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积极因素逐渐增多,其中消费仍是驱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指出,一季度国内消费市场主要呈现服务消费增势良好;居住类商品销售回暖;网上消费占比提升的特点。

具体看来,服务消费增势良好。一季度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支出比重为47.7%,较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全国实现餐饮收入10644亿元,同比增长9.6%,高于商品零售增速1.3个百分点。大众化餐饮、现制饮品、外卖等细分市场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同比增长20.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9%,较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

居住类商品销售回暖。一季度特别是3月份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开发投资和销售均呈现平稳态势,受此影响,3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家具和建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2%、12.8%和10.8%,较前两个月分别加快11.9、12.1和4.2个百分点。

网上消费占比提升。全国网上零售额22379亿元,同比增长15.3%,比1-2月份加快1.7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7772亿元,增长21.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8.2%,比1-2月份提高1.7个百分点。

“今年一季度全国消费市场实现平稳开局,各个经济指标总体上表现较好,服务消费增势平稳,居住类消费在三月份出现回暖迹象。消费对GDP的贡献程度虽有下滑,但依然高达65.1%,为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随着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平稳,市场预期不断改善,积极因素逐渐增多,市场潜力不断释放,预计后期消费市场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稳中回升的良好势头。”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院付一夫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538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7.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160元,增长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525元,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

近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在不断巩固。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毛盛勇指出,从支出的角度来看,需求领域的贡献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今年一季度,消费保持了较快增长,消费是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力量,也是主导需求的力量。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是拉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付一夫分析指出,按照经济学理论,消费对经济增长意义重大。首先,消费的扩大可以刺激生产的发展,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进而带动经济发展;其次,消费结构的升级可以倒逼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另外,消费可以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起到改善民生的作用。

财经观察 | 一季度消费对经济贡献率超过65% 消费仍是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

进一步提升消费潜力

据了解,2018年商务部对推进消费升级行动计划做出全面的部署。今年,这一态势仍在延续。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司长蔺涛表示,今年一季度,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消费方式不断创新发展,消费领域新旧动能转换稳步推进,居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

从城乡消费来看,城乡消费结构继续优化,农村市场增速快于城镇。一季度,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2%,增速高出城镇市场1.0个百分点。

从消费方式来看,消费方式不断创新发展,消费增长动能逐步转换。新兴业态快速增长,网购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社交类媒体快速发展,助力网上零售等新兴消费方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从消费商品类型来看,商品结构持续调整,转型升级类消费较快增长。一季度,与消费升级相关的通讯器材类商品同比增长10%;化妆品类增长10.9%,加快6.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增长7.8%,明显高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平均增速。

付一夫分析指出,整体上看,居民消费的各项经济指标表现较好,尤其是服务消费增势平稳,这便佐证了消费升级的步伐得到了很好的延续,预计这一势头将继续保持。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在各个城市落户门槛全面降低的今天,要警惕个别城市楼市炒作之风的抬头,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防止房价上涨给居民消费带来的“挤出效应”的强化。一季度消费的良好表现,将为全年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创造有利条件。

“但是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消费的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毛盛勇表示,一方面消费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这几年看到的一些事件,消费者的权益保障还需要加强。另外,消费升级领域里的优质供给还要进一步跟上。从这些角度来看,释放消费潜力,特别是居民消费潜力还有很大空间。

未来,如何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可以从需求端、供给端和流通环节分别讨论。付一夫分析称,在需求端,接下来的切入点应该是在广阔无际的三线以下城市以及农村,有人将它称为“下沉市场”。值得注意的是,三线以下城市及农村地区的居民规模多达10亿人,但是他们的收入水平普遍没有一二线城市这么高。如果能够让这一部分群体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进而让他们乐意消费,这对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提振内需来说显然是意义非凡的。这需要从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农村)等方面予以发力。

在供给端,要着力推动技术进步与生产效率提高,以此来实现商品质量更加优化与商品品类愈加丰富,并且通过减少生产成本来带动商品价格的不断降低,从而让国人能够提高自身的边际消费倾向,激发消费潜力。此外,政府部门还应着力构建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推进国内消费品与国际标准对标,在支持企业培育新品牌等方面落实政策,强化监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付一夫补充道。

在流通端,付一夫表示,要加强中西部地区与农村的仓储、物流等领域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真正形成盘活全国各地的流通体系,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消费体验,进而提高消费意愿,释放消费潜力。

蔺涛表示,去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消费、促消费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提高养老金、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减税降费等,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完善养老服务、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净化市场环境等,有利于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引领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有利于对接消费升级新需求。随着这些促进消费政策的落实,居民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

中国产经新闻

经济成功人士的标志读物

新闻拼盘 品味中国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订阅:cien_offical

微博:@中国产经新闻

投稿[email protected]

讲述,你在产经一线的故事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击 “阅读原文” 阅读中国产经新闻数字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