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歸傳統 四川嶽池縣城一新娘出嫁,按婚俗進行傳統的“坐歌堂”

迴歸傳統 四川嶽池縣城一新娘出嫁,按婚俗進行傳統的“坐歌堂”

“新姑娘”和閨蜜看著手機屏幕的文字唱“坐歌堂”歌曲

4月13日上午,四川廣安市嶽池縣城“同創家園”小區住戶唐正華的女兒苗苗出嫁。苗苗出嫁前的一天(即12日)晚上,苗苗的閨蜜、親友圍坐一起堂屋(即現在的客廳),用“坐歌堂”的方式陪苗苗度過做女孩的最後一夜。唐正華說,無論居住在哪兒,用傳統的方式把女兒嫁出去心裡才踏實。

以往,在廣安華鎣市、廣安區、嶽池縣,南充蓬安縣、高坪區等地方農村的傳統婚姻,一般要經過說媒、吃見面酒、定婚、迎親、坐歌堂、辦婚禮、回門等程序。如今“坐歌堂”在鄉村也極為罕見了。唐正華家在嶽池縣城,苗苗在成都工作。但唐正華嫁女,依然固守坐歌堂民俗。唐正華說,這是受他八旬老母的影響。

唐正華的母親叫盧春玉,今年86歲。她出嫁時,就是在原汁原味的“歌堂之夜”度過的。她育有9名子女,其中有5個女兒。她的女兒出嫁前一天晚上,多經歷了坐歌堂。孫女苗苗出嫁,當然也要坐歌堂。因此,苗苗從成都趕回嶽池完婚時,家裡所有人都不同意免去“坐歌堂”這一環節。

迴歸傳統 四川嶽池縣城一新娘出嫁,按婚俗進行傳統的“坐歌堂”

新郎新娘合影照

在嶽池“坐歌堂”婚俗中,準新娘在大婚前一晚上叫“新姑娘”。12日晚上8點,兩個姐妹手執銀燈,把頭頂紅帕的“新姑娘”苗苗從閨房中扶到客廳,眾姐妹邊走邊唱:“歡迎新姐到中堂,一對銀燈照粉牆,鏡屏高高擱桌上,今夜恭賀新姑娘”,稱為“迎燈”。坐定後,苗苗開唱,俗稱“開聲”。再由姐妹中一人領先唱歌,稱“起頭歌”,然後由眾姐妹和長輩輪流接唱。歌詞內容有苗苗與同伴、親友的依依惜別之情、感恩之情,也有苗苗的姨媽、姑姑告誡苗苗要如何待人接物、尊老愛幼、勤儉持家、處理好婆媳關係的內容。唱到誰時,誰就向桌上丟錢,名曰“壓箱錢”。晚上11點,姐妹們唱起“散堂歌”、“送燈歌”,再手執銀燈緩緩把苗苗送回閨房。之後,苗苗的爸爸給每位唱歌的親友發一份“唱歌錢”,苗苗的“歌堂之夜”結束。

坐歌堂的詞和曲,大多數年輕人沒有接觸過。在苗苗出嫁的坐歌堂中,苗苗和她的閨蜜多用一些現代流行歌曲來代替,偶爾來一小段坐歌堂詞曲,也必須看著手機屏幕的文字唱。但苗苗的奶奶、姨媽、姑姑等都能唱坐歌堂老詞舊曲,她們讓坐歌堂充滿了濃濃的傳統元素。

"手把窗花十二格,回六格來留六格。留得小兄接姐姐,接回姐姐過正月......"苗苗的姑姑唐正蓉,以苗苗的弟弟的口吻唱說接姐姐,把姐弟情那纏綿的離情別緒,唱得蕩氣迴腸。

據悉,“坐歌堂”婚俗來自湖廣移民。明末清初時,湖廣填四川,湖廣“嫁女歌”隨之帶入川東北,後發展為具有川東北特色的傳統婚俗文化——“坐歌堂”。以往川東北的姑娘出嫁前一天晚上,幾乎都要坐歌堂。但是現在坐歌堂只零星分佈在廣安華鎣市、廣安區、嶽池縣,南充市蓬安縣、高坪區等地區鄉村了,歌堂上的詞曲面臨失傳。2007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將《婚嫁歌》(坐歌堂)列為“四川省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目前,廣安、南充文化部門和民間文藝家都在採取措施搶救“坐歌堂”。南充、廣安都有民間文藝家通過四處尋訪和蒐集坐歌堂歌曲,有的坐歌堂歌曲還被搬上了舞臺。

迴歸傳統 四川嶽池縣城一新娘出嫁,按婚俗進行傳統的“坐歌堂”


“感謝父母多辛苦,起早摸黑盤大奴。如今要舍父母去,怎不叫奴落淚珠……”坐歌堂詞曲令人回味。然而,讓“坐歌堂”迴歸女孩做女孩的最後一夜,還任重道遠。

親,你怎麼看?歡迎在下方留言,聯繫小編,《嶽池掌上生活》將推出更多關於廣安的資訊!喜歡家鄉的親們,請點擊關注《嶽池掌上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