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狂人:憑藉“吃虧”式運營 擁有36萬員工 如今身家高達1200億

世間最公平的事物,莫過於時間。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老一輩的企業家,基本都到了退休的年紀,如今正在逐漸退居幕後。其中,民營企業家的接班人,往往會選擇交給子女。在1月10日,擁有中國最大的民營基礎設施建設公司的嚴介和,選擇將持有的70%的股份,全部交給了33歲的兒子嚴昊,正式退居幕後。

作為商界大佬,往往都會伴隨各種標籤。圍繞在嚴介和身上的標籤是“中國最大包工頭”、“基建狂魔”、“第一狂人”等,還是比較犀利的。但是,如今的嚴介和卻顯得低調很多,很多人甚至都沒聽說過他。但是,嚴介和一手打造的太平洋建設,卻是建築行業的龍頭老大,旗下員工人數,達到36萬人。

在嚴介和的記憶中,童年生活還是比較窘迫的,甚至連鞋子都是草編的。讀書生涯,也不是很出眾。不過,由於年代原因,對於民辦教師來說要求並不算高,嚴介和成為了一個民辦學習的語文老師。但是,當著教師以後,空餘時間比較充裕。閒不下來的嚴介和,總是想著自己做點事情。於是,折騰起了副業。這樣一來,相當於擁有了兩份工作。後來,他就乾脆把教師的工作給辭了,專心做生意。

嚴介和憑藉為磚瓦廠土坯提供防雨設備,賺到了3萬,成為了村裡的第一個萬元戶。不過,在1986年,嚴介和的家庭作坊,遭遇取締。嚴介和進入鄉里的水泥預製板廠做臨時工,由於這個工廠常年處於虧損狀態,進行了承包改制,嚴介和發現了建築收益的商機,通過競標成為了廠長。


嚴介和的商業目光還是很敏銳的,在經營水泥廠的過程中,他發現只做水泥的話利潤太低,而國家正在大力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所以,做建築收益比較高。自己做建築的話,使用自己生產的原材料,容易獲得收益。於是,嚴介和辭掉了廠長職位,又創立建築公司。

創立企業很容易,但是,想要將企業拉入正軌,卻沒有那麼容易。起步階段的小企業,很難拉到承包項目。不過,功夫不負苦心人,在長達幾十次的往返中,嚴介和拿到了南京三個涵洞的項目。這個項目並沒有賺錢,還虧了5萬,不過嚴介和要求員工通過提高工程的質量和縮短工期來打出自己的口碑。


嚴介和的“吃虧”式運營,逐漸打開了市場。而嚴介和真正的起家靠的是獨創的“BT”模式,即先允諾墊資給政府做市政項目,但同時要求政府擔保,以政府融資的方式取得工程項目。拿到工程後,則以自有資金啟動項目,但隨後是向銀行大筆舉債。然後,將工程分包,由各工程隊自行墊資建設,而工程材料款項也是先行賒購。

嚴介和憑藉這一模式,成功的令太平洋建設包攬了非常多的工程。而太平洋建設的成功,也令嚴介和的身家,水漲船高,身家高達1200億。如今,嚴介和又將一手打造的企業,交給了兒子嚴昊,實現了家族財富的傳承。對於嚴介和,你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