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戰國-三家分晉,戰國七雄中的韓趙魏是怎樣出現的

晉國當年在晉文公重耳時代也是一個強大的國家,無奈盛級必衰,到了越王勾踐打敗吳國的時候,晉國已經分成了好幾個小國家,已經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了,他們互相攻打,互相征伐。

這時候晉國比較有勢力的大的家族一共有四個,分別是智家、趙家、魏家、韓家。那個年代大的家族比國君還富有,他們佔著大量的土地,有自己的軍隊和官僚機構,直接統治著人民,勢力越來越大,晉國的實際大權其實都落在了大家族的手裡了。

烽火戰國-三家分晉,戰國七雄中的韓趙魏是怎樣出現的

這四家要數智家的勢力最大,勢力一大喜歡當老大,他對趙、魏、韓三家說:“我們晉國一是華夏的霸主。但是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前後起來,成為了霸主,這是晉國的羞辱。現在只要把越國打敗,晉國依然還能當上霸主。我主張每家拿出一百里的地盤和一萬戶人口來歸給公家。公家的支出增添了,壯丁增添了,勢力才會加強,才夠從頭當上霸主。”這三家早就曉得智伯瑤想獨吞晉國。他所說的“公家”,實在就是“智家”。但是他們三家心不齊,沒法跟智伯瑤鬧翻。智伯瑤派人去處韓康子要一百里的地盤和戶口,韓康子如數交割了。智伯瑤派人去處魏桓子要一百里的地盤和戶口,魏桓子也如數交割了。智伯瑤就這麼增添了二百里的地盤和戶口。隨著他又派人去找趙襄子要一百里的地盤和戶口,趙襄子可沒有給。說:“地盤是祖先的財產,我怎樣能送給他人。韓家、魏家他們情願送,不干我的事,我可不給!”來人回去把趙襄子的話向智伯瑤陳述,智伯瑤氣得鼻子呼呼地響。他派韓、魏兩家一同出兵去打趙家,還承諾他們滅了趙家以後,把趙家一切的地盤和戶口三家平分。

公元前455年,智伯瑤本身帶領中軍,韓家擔負右路,魏家擔負左路,三隊人馬直奔趙家。趙襄子曉得眾寡不敵,就帶著趙家的兵馬退到晉陽(在山西省太原市)城裡,籌算在那兒死守。這個晉陽城是趙家最堅固的一座城。當初由趙家的家臣董安於一手運營,裡面蓋了很大的宮殿,宮殿的圍牆內部全用葦箔、竹子、木板做成,裡面再用磚和石頭砌上。宮殿裡的鉅細柱子滿是上等的銅鑄成的。一切的修建又健壯又雅觀。董安於以後,趙家又派家臣尹鐸管理晉陽城。尹鐸減輕科罰,削減官差,很得民心。趙襄子一見晉陽城很嚴實,糧草又充沛,父老鄉親也甘願答應跟他在一路,他就安心多了。

烽火戰國-三家分晉,戰國七雄中的韓趙魏是怎樣出現的

沒有多少日子,三家的兵馬把城圍上。趙襄子叮嚀將士們果斷守城,不要出城交兵。每逢三家攻打的時辰,城上的箭就好象雨點似地落下來,智伯瑤沒法打出來。晉陽城就這麼仗著弓箭守了半年多。但是箭都使完了,怎樣辦吶?襄子為了這,百感交集。他部下的謀士張孟談對他說:“傳聞當初董安於在宮殿裡籌辦了無數的箭,我們找找去。”這一下可把趙襄子提示了。他立即叫人把圍牆拆去一段,公然內裡滿是做箭桿的現成質料。又拆了幾根大銅柱子,鑄成無數的箭頭。有了這麼多的箭,再使幾年也使不完。趙襄子感嘆著說:“如果沒有董安於,現在上哪兒找這麼些刀兵去?如果沒有尹鐸,老蒼生哪兒能這麼不怕死地守住這座城吶?”

三家的兵馬把晉陽城圍困了兩年多,沒打下來。到了第三年,有一天,智伯瑤正在觀察地形的時辰,一看到晉陽城東北的那條晉水,就有了主張了:晉水是由龍山何處過來,繞過晉陽城往下流去;如果把晉水一半引到西南方來,晉陽城不就淹了嗎?他就叮嚀士兵們在晉水中間挖一條河,一向通到晉陽城,又在上游何處造了一個很大的蓄水坑。在晉水上築起壩來,攔住上游的水。這時候候正遇上雨季,連續下了幾天大雨,蓄水坑裡的水都滿了。智伯瑤叫兵士們開了個豁口,洪流就直衝晉陽城,灌到城裡去了。不到兩天功夫,城裡的屋子多數給淹了。老百姓跑到房頂上和高地上。竹排、木頭板子都當了筏子。燒火、做飯都在城頭上。但是全城的老蒼生寧肯淹死,不願降服。

烽火戰國-三家分晉,戰國七雄中的韓趙魏是怎樣出現的

趙襄子感喟著對張孟談說:“民心當然沒變,如果水勢再高漲起來,我們不就全完了嗎?”張孟談說:“我總感覺韓家和魏家決不會甘願寧可甘心地把本身的地盤讓給智家。他們也是必不得已。依我說,主公多籌辦小船、竹排、木排子,再跟智伯瑤在水上拚個死活。我先想法子去見韓康子和魏桓子去。”趙襄子當天早晨就派張孟談偷偷地去跟兩家相商,約他們反過來一同去打智伯瑤。如果韓康子和魏桓子可以或許贊成的話,趙襄子就有救了。

第二天,智伯瑤號令下來,叫韓康子和魏桓子一同去觀察水勢。他指著晉陽城挺滿意地對他們說:“我用不著交兵,我可以或許叫這條晉水替我覆滅趙家。你們看,晉陽不是就快完了嗎?起初我覺得晉國的大河象城牆一樣能夠攔住我們三家。照晉陽的景象看來,水能滅國,大河反卻是個禍害了。你們看:晉水可以或許淹晉陽,汾水就可以淹安邑(魏家的大城,在山西省解縣東北),絳水也就可以淹平陽(韓家的大城,在山西省臨汾縣南)。是否是?哈哈哈!”韓康子和魏桓子連連承諾著說:“是,是,是!”智伯瑤見他們答話有點慌裡鎮靜,好象挺懼怕的模樣,本身才感覺說漏了嘴。他賠著不是說:“我是個直心眼,有一句說一句,你們可別多心!”他們兩小我又頷首哈腰地說:“是,是!您是頂天登時的豪傑。我們蒙您提拔,他們嘴裡雖然這麼說,內心可決議要隨著趙襄子幹了。

烽火戰國-三家分晉,戰國七雄中的韓趙魏是怎樣出現的

第三天早晨,約摸四更天,智伯瑤正在本身的營裡睡著,驀地間聞聲了一片喊殺的聲音。他趕緊從臥榻上爬起來,衣裳和被子已溼了,軍營裡滿是水。他還覺得大要堤壩開了口兒,洪流灌到本身營裡來了,趕快叫兵士們去搶修。不大會兒功夫,水勢愈來愈大。智伯瑤的家臣豫讓帶著水兵,扶著智伯瑤上了木筏。智伯瑤在月光下轉頭一瞧,就見兵士們在水裡掙扎著,這才明白對方把水放過來了。正在惶恐不定的時辰,五湖四海都響起了戰鼓。韓家、趙家、魏家三家的兵士都駕著划子、竹排、木排子,一齊衝殺過來,見了智家的兵士就連打帶砍,一點不放鬆。還喊著:“別放走了智瑤!拿住智瑤的有賞!”智伯瑤對豫讓說:“本來那兩家也反了!”豫讓說:“別管他們反不反,主公趕快殺進來,上秦國去借兵!我留在這兒破出死命對於他們。”說著,他跳上木排子,殺散仇敵,叫上將智國庇護著智伯瑤逃竄。 智國庇護著智伯瑤,坐著划子一向向龍山何處劃去。這一帶沒有追兵。智伯瑤才喘了口吻。他們好輕易把船劃到了龍山跟前,吃緊忙忙爬上了岸。好在東方已發白了,他們順著山道走去,跑了一陣子,略略寬了寬解。不想剛一拐彎,迎頭遇見了趙襄子!趙襄子早就推測智伯瑤準從這條路上跑,預先率領一隊兵馬在此處潛伏著。逮住智伯瑤,砍下他的腦殼。

三家的兵馬合到一起,把沿著河濱的堤壩拆了。洪流如故流到晉水裡去,晉陽城又暴露旱地來了。

趙襄子撫慰了百姓以後,就給韓康子和魏桓子叩謝。他們頒佈發表智伯瑤的罪行,就照古時辰的風俗把智家的男女老小殺得一個不剩。韓家和魏家的一百里地盤和戶口,固然由大家發出去。智家的地盤和戶口,他們就三家等分了。

烽火戰國-三家分晉,戰國七雄中的韓趙魏是怎樣出現的

韓康子、趙襄子和魏桓子三家滅了智伯瑤,都想趁著這個時侯把晉國分了,但是這麼大的工作也不是說幹就幹,總得找個得當的機會才好。到了公元前438年,晉國的國君晉哀公死了,兒子即位,就是晉幽公。韓康子、趙襄子、魏桓子他們見新君薄弱虛弱能幹,大夥兒就約定了等分晉國的法子。他們把晉國的絳州和曲沃兩座城給晉幽公留著,此外地界三家朋分了。這一來,韓、趙、魏三家就稱為“三晉”,各自自力。晉幽公只幸虧三晉的權勢之下在世。他不單不克不及把三晉看成晉國的臣下對待,反倒一家一家地去朝見他們,職位就這麼倒置過來了。

晉幽公以後,到了他孫子的時辰,三晉爽性把這個掛名的國君也廢了,讓他做個老蒼生。今後,晉國的統治體系就斷了,以後只有韓、趙、魏,連晉國這個名稱也不用了。。

參考林漢達戰國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