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文學作品最大的硬傷、缺陷是什麼?

樂活光陰


1、雖然一本中短篇小說集《吶喊》足夠撼動當時的中國文學界,《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中短篇小說可謂頂尖水準,但缺乏長篇小說,仍然是魯迅作為作家的一大遺憾;

2、魯迅的小說,人物基本上都侷限於江南小鎮上的底層小人物,人物形象不夠多樣化、人物群體涉及的社會面不夠廣,使得魯迅小說立意雖然足夠深刻,卻不夠開闊。放到世界文學之林中去評判,我認為魯迅小說這一不足,相對於世界頂尖作家來說,總顯得不夠優秀。

3、世界上其實也有不少憑藉中短篇小說躋身世界文學殿堂的,比如法國莫迫桑,他其實創作有長篇小說,但他賴以名動天下的是中短篇小說,他一生創作了三百五十九篇中短篇小說,還有三部遊記;再比如俄國的契科夫,被譽為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與莫迫桑和美國的歐亨利一起被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作家,他一生創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說。而魯迅小說集不過三部,小說篇數總共好像只有三十幾篇,太少了,魯迅把太多的時間放在了寫作討論時政的議論文上去了,當然在議論性散文方面,他可謂成就卓著,大多數他的那些議論性散文,迄今都是極具魅力一流文章。但因為數量太少,也使得如我上述2裡所說的,總體人物刻劃描述所波及的社會面,所蘊含的思想力量,尤其蘊含的藝術價值,總體就顯得遜色不少,而從魯迅已經顯現的才華和思想深度,如果他肯花時間去創作長篇小說、或者去創作更多的中短篇小說,其藝術成就即使在世界文學之林,也可以巍然挺立。

個人之見,不喜請噴。


久卓子60


天太晚了,該睡了。可我還是決定把這個問題答完了。

魯迅的作品有沒有內傷呢?在現在主流觀點來看,魯迅的作品不僅有內傷,還傷的不輕呢。

我們看魯迅的作品,沒有一個作品是有光明尾巴的。

我們看現代的作家們的作品,沒有一個沒有光明的尾巴的。

包括餘華的小說活著,都有一個光明的尾巴,那個富貴是無比堅強的代表。

由此看來,沒有一個光明的尾巴就是魯迅文學的硬傷。也是魯迅越來越不招人待見喜歡的原因。

我們的文學作品裡要有英雄人物,最好還要有黨的領導,這些都沒有,就要有一個好的思想,比如那個富貴,堅強地活著就是一個好的思想。

在魯迅的作品裡,這些東西一概沒有。

魯迅文學裡的人物都死了,死了就死了。沒人參加八路軍,沒人打擊反動派。

魯迅小說裡的內傷硬傷數不勝數。

魯迅的文學理念和我們大不一樣。可魯迅的作品卻打動了一代又一代人,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

而我們那些無比光輝的作品很多都成了短命鬼,消失了一批又來一批。

魯迅好像在用他嚴峻的目光看著我們,用哀憐的目光看著我們。用可憐的目光看著我們。

看著我們這些不爭氣的文學家們是怎麼糟蹋文學的。

為了躲避開魯迅的目光,最好的辦法是消滅魯迅的作品。

聽說好多學生的課本里,魯迅的作品都刪除乾淨了。

還好,我們今天還能討論魯迅的作品裡有哪些內傷。

將來的孩子,恐怕連魯迅是誰都不知道了。


呼籲法律


提問題的人,居心叵測。

回答問題的人,掉進了陷阱。

否定魯迅的人,不是無腦就是壞。

魯迅是民族的脊樑,不容置疑。

沒有魯迅,多少中國人會得軟骨病!

沒有魯迅,多少中國人會喪失骨氣!

沒有魯迅,多少中國人繼續醉生夢死!

沒有魯迅,多少中國人會成為牧羊犬!

沒有魯迅,多少人會成為公知!

凡是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應該對詆譭魯迅的人群起而攻之。凡是有骨氣的中國人,都應該對詆譭民族脊樑的人殺人誅心。

公知們,你們的美國爸爸不要你們了,看你們還能蹦噠幾天!


大朋高考


魯迅的小說以中篇小說《阿Q正傳》雄居中國現當代小說的巔峰,有點被曾經的政治有意拔高了,是的,我們當代人應該敬仰他的歷史責任感,是一個充滿道德良心的作家,是文化戰線的先驅者,他用筆作匕手剪斷封建傳統文化對人性的桎梏,喚醒世人遲鈍的心,催動國民進行自審與自奮。然而在新中國建立後,我們在文化上把魯迅學習和研究當成"造神"運動,把他變成現當代的文化"偶像",嚴重損害了魯迅的真實的文化形象。



魯迅在文學卓越之處,是他用一種文化視角去對民族集體性格心理作了深入的審視,創造了阿Q這一典型的"文化性格”形象,阿Q身上存在著中國社會痼疾的本質特徵,這一人物具有深刻的認識價值,像我們國民文化人格中的奴性、惰性、自欺欺人的民族文化人格的積澱,並對這一劣根性進行深刻批判,給世人當頭敲響一記警鐘。

除了《阿Q正傳》中阿Q這一典型形象外,他所創造的文學形象:祥林嫂、孔乙己、閨土、楊二嫂等,都未能達到阿Q這一"文化性"的形象高度,這就顯得魯迅小說的作品的單薄,而且缺乏長篇鉅作,並以雜文為輔充,像我們中學課本中學習的《從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致劉和珍君》、《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等,他的散文、雜文水平未達到他的小說的高度,遜於他同時代的周作人、林語堂、粱實秋的小品文水平。



當一種文化進入一個民族或集體性的性格心理中,就有頑固和不可逆的性質,有一種所謂"根"的堅韌不絕性,任何民族的文化性格都是兩面性的,一面是優秀的、文明的,另一面是惡劣的、落後的,它像一對孿生子一樣,相依相生。而魯迅對封建文化的殘忍和頑固之痛太切,恨不得將一切傳統文化都打翻在地,恨不能徹底剪斷古老的精神紐帶,讓中國人"浴火中重生",這談何容易,又何不偏執,建國後一系列的文化運動給國家、人民心靈、精神上浩劫,是魯迅這一思想的偏失的有力說明。



以上所述是對魯迅作品缺失的分析,而且他最大硬傷是,在他的作品中,把傳統文化等同封建專制體制一併批判、否決了,這一文化態度一直延伸至文革十七年,使建國後以此思想來規範文化走向,造成十七年文化的蕭凋。


夢裡花落知多少718


你想呼籲天下,來揭魯迅作品的硬傷和缺陷?

在此之前,試問你的文學創作能力,能超越魯迅幾許?你如果自以為是,便可拿出自己的作品,並請全社會有識之士,將其與魯迅的作品進行全方位的比較。

你若得以勝出,方有資格如此說話。

但是若是事實證明,以你的功底和表現結果,不僅無法向魯迅的作品挑戰,甚至難以望其項背,你將如何謝天下!

姑且退一萬步,不比別的,而單單隻比口碑,僅比“民族魂”這三個字,有誰認同你麼?

懵懂間,天下已然驟變,以致不畏深淺者多矣。況無知便已無畏,而無恥之流又焉存忌憚。


清心-芳


魯迅是以編故事進行思想鬥爭的先鋒,他要鬥爭的對象都設置了故事形式與邏輯,最後都是批判傳統文化,直指儒家,儒家思想是教人使壞的麼?這種以編故事進行批判的形式轟轟烈烈搞了上百年了,這就是後來普遍的以電影電視劇文學作品進行批判與反思的宣傳與教育的靈魂。文賊怎麼玩成民族脊樑的,又有幾個意識到呢,他們開創了把文學作品當歷史的大潮流!這類文學作品是無法建立理性與思辨體系的,都變成了政治意識形態操控的工具。

所謂的歷史的經驗與教訓從編的故事裡面來吸取,它只培養大量的腦殘!根本就培養不了對社會歷史與文明文化更深入瞭解與進行建設與反思的人!


楊宇林745


批判性有餘,建設性難覓


白馬非馬1001


讀了半天都不知道.他想說什麼.,魯文到底想說什麼呢,讀了半天都不懂,然後我自已專起了牛角尖,哦原來是這樣,我呸,所以魯文今天還需大神去研究研究,說要把魯文放在什麼時代背景下去讀,為什麼多年前我讀趙樹理的文章,亦讀就知時代和背影,魯文怎麼難讀出,這些東西都是我十幾,二十幾年前的感受,今天讀魯文也覺得是嚼蠟燭


白與黑946


魯迅的硬傷是:只會揭露黑暗,不會唱讚歌!想想也難為國民政府,花錢養一幫敵對的教授,還讓他們培養更多的學生來造反政府。

所以,魯迅與時不符,該涼到一邊去了。好比看《水滸》,革命年代批判宋江投降主義;和平年代頌揚他們接受招安!顧全大局!前人已死,孰對孰錯,全在自己的立場,擇為其用罷了!!


何葉192


論洞察力強如魯迅,也不免落入被蘇俄主義徹底洗腦的境地。這就是魯迅的短板。

然後,在他的作品中,頌揚蘇俄的觀點不斷推陳出新,挑釁民國政權的言論更加咄咄逼人。

但是,這個腐朽的民國政府卻能允許魯迅這個絕對的大咖自由地發表反動言論。

這可不容易!

偉人有言在後:魯迅?他要麼給我閉嘴,要麼進監獄裡去寫。

其實這種事不可能發生,因為魯迅必將和老舍等人一樣:死路一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