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高考新方案定了:3+1+2,考生共有12種選擇

4月23日下午3時,廣東省重磅發佈《廣東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廣東省教育廳廳長景李虎發佈廣東高考綜合改革方案,高考綜合改革

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

此次高考改革主要分為四個方面內容:

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分為合格性考試和選擇性考試

合格性考試一考兩用,既作為高中畢業主要依據,也是高職院校春季招生主要依據之一。選擇性考試計入高考總分,作為普通高校夏季普通高校錄取依據之一。

廣東高考新方案定了:3+1+2,考生共有12種選擇

二、本科高校和高職院校適當分開,分夏季高考和春季高考

夏季統一高考按“兩依據一參考”進行,主要安排在夏季進行。夏季高考招生按院校專業方式實行平行志願投檔。

高職院校按文化素質加職業技能的招生錄取方式,主要安排在春季進行。

三、開展普通高中學科綜合素質評價

包括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五方面。高中學校進行記錄和管理,高等學校作為錄取參考。

四、本科高校招生考試的科目按照3+1+2的模式設置

“3”即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數外“1”是由考生在

物理歷史兩門中選擇1門,“2”是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四門中選擇兩門。


廣東高考新方案定了:3+1+2,考生共有12種選擇

高考總成績還是750分,其中“3”(語數外)+“1”(物理或歷史)直接使用卷面分,共550分。“2”實行等級賦分,各100分。


廣東高考新方案定了:3+1+2,考生共有12種選擇


廣東高考新方案定了:3+1+2,考生共有12種選擇


原來“6選3”選科的20種組合,銳減成為12種組合,物理、歷史分道揚鑣。對於高一的學生和家長來說,由20種選擇變成12種選擇,難度顯著降低。

但是根據已經實行新高考改革省份的經驗來看,12種組合全部開班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此在進行預選科的時候,避免成為小眾選科組合而被迫重新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廣東高考新方案定了:3+1+2,考生共有12種選擇

1.選科,有哪些重要參考指標

(1)能力:按自己最擅長的科目選擇;

(2)興趣:根據個人興趣,選擇最喜歡、最適合自己的學科。

(3)專業傾向:按目標專業對學科的要求來選;或根據專業覆蓋面積,選擇路徑較寬的學科

2.選科與未來選專業

選科前必然要考慮未來就讀的專業。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選科其實就是把高三的高考志願選擇提前到高一來考慮了。因為高校錄取專業將與選考科目密切相關,現在選科就需要考慮未來就讀的專業。

選科並不是任意選擇的,因為高校在錄取不同的專業時,是有專業必選的科目要求的。選擇科目要注意目標大學的目標專業類對高中所選科目的具體要求,這種要求大概分為下面幾種:有3 門科目要求、有2 門科目要求、有1 門科目要求、不限制選考科目。

以下收集了所有新高考改革相關的選科數據,為大家整理了3+1+2模式12種選科組合可報專業、不可報專業的的簡要信息,以供高一學生和家長在預選科時進行參考。


廣東高考新方案定了:3+1+2,考生共有12種選擇


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物理、化學、地理三科的組合,將來大學裡99.4%的專業都可以報考,但是如果選擇政治、歷史、地理三門科目的組合,可以填報的專業只有52.9%。其他的學科組合可以填報的專業基本都在80%以上,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只要不選政治、歷史、地理三門科目的組合,在大學專業選擇範圍上都不會太受限。

廣東高考新方案定了:3+1+2,考生共有12種選擇

但是選科僅僅只考慮未來就讀的專業就夠了麼?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對於本科生而言,學校的重要程度很多情況下是要遠高於專業的。要知道,很多專業之所以好,不是專業本身好而是頂尖的大學提供的平臺和資源使這個專業好。因此對於本科生而言,往往學校更重要,而對於研究生而言,專業則更重要。

那麼站在高一看志願填報院校選擇,我們應該明白院校是存在不同檔次的:


廣東高考新方案定了:3+1+2,考生共有12種選擇

在進行院校選擇的時候,一定要牢記優秀的院校本身所帶來的平臺和氛圍是將來就業和深造的前提,能選更高檔次的院校一定要選;同一梯隊中,則需要考慮城市的差異和行業優勢。

廣東高考新方案定了:3+1+2,考生共有12種選擇

新高考中的“3+1+2”模式,其中的“1”所對應的物理、歷史二選一的本質,就是學文還是學理的選擇。根據研究與分析:

(1)競賽班學員要求純理

(2)重點高中的最頂尖班一定是純文或者純理

(3)期末考試物理和歷史分數是物理/歷史選擇重要衡量標誌

對於頂尖學生而言,儘管新高考改革不再分文理科,但是他們最終的“自由選擇”也基本會重回純文或純理的組合,而這部分同學主要思考的其實就是文理的選擇。

那麼對於其他高一的同學和家長而言,又該如何選科呢?

步驟1:先想清楚是要學文還是學理;

步驟2:弄明白是偏文還是偏理——選物理的話,生物化學留哪個?選歷史的話,政治地理留哪個?

步驟3:選定最後一科——最後一科的選擇可以從擅長的科目(偏理解還是偏記憶);學校的師資、課外培訓機構的師資;高校綜合評測是否考本科目三個方面綜合考慮。

廣東高考新方案定了:3+1+2,考生共有12種選擇

一是重視語數外三科的學習,夯實基礎,提高學科核心素養,努力提升學科成績。得語數外者得高考,三門主科一科也不能輕敵。

同學們重中之重就是學好語數外,語數外考得好高考的分數才會高,其它科目有很多的可能性。

二是確定選考科目。

第一,在高一全科體驗的基礎上,確定自己的優勢學科,這需要首先是物理與歷史學科的選擇,也就是偏理與偏文兩個方向;其次是其他科目的四選二。

第二,做好生涯規劃,通過探索和體驗,在認識自我,認識環境和社會發展需求、客觀環境條件以及充分了解和掌握包括高考政策在內的各種資訊等的基礎上初步確定自己未來的發展和職業方向,從而選擇專業發展路徑,在確定大致專業方向之後,再倒推學科組合。

新高考改革是機遇,也是挑戰。新高考強調教育的“選擇性”,帶來了更大的選擇空間,以及更全方位的評價機制,意味著同學們除了要努力學習,提升學科成績和綜合素質,提高核心競爭力,還必須從進入高中,甚至更早,便要加強探索和體驗,學會選擇,做好“抉擇”和“規劃”。因此,生涯規劃比任何時候都顯得無比重要。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選科信息的家長或同學,請關於我哦

來源:綜合自南方都市報、領世培優、河北新高考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