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花果園?彭家灣“土著”有話說

現在提起花果園,第一個浮現在腦海的詞是什麼?繁華商業、密集人群、豐富業態,還是高樓大廈、便利交通?不論是什麼詞,總歸和落後、貧窮沾不上一點關係。然而偏偏這樣一個現代的花果園,正是從髒亂差的棚戶區改造而來。也許從花果園的“土著”老胡眼中,我們更能深刻地瞭解一個最真實的花果園。

老胡的上一輩是北京人,1958年舉家從北京遷往貴陽,此後就一直在花果園生活。當時老胡的父母是省建某公司幹部,兩人的月收入加起來足足有百元餘,在當時算是高收入人群,要知道一般人家二三十塊錢就能養活五六口人。雖然是收入高,但是那時候大家住的房子都是單位集體蓋的,一家六口就擠在單位的房子裡,無法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

如何評價花果園?彭家灣“土著”有話說

( 圖說1:老胡提供的花果園片區舊貌)

在老胡的年代,也就是六七十年代的時候,花果園裡所有的地方和現在都不一樣。現在購物中心、花果園大街、雙子塔這塊地方那時候叫彭家灣,算是地地道道的農村。花果園溼地公園這邊最開始是種的水稻,老百姓也傳說,這裡出產的糯米曾經供奉朝廷,是上貢給乾隆吃的。再後來,水稻就改成了土地,有時候還種菜。很難想象在幾十年間,農田變成了寬闊的大馬路。

如何評價花果園?彭家灣“土著”有話說

( 圖說2:老胡家庭提供的花果園片區舊貌,道路和建築都比較破舊)

1978年改革開放後,花果園的發展也是加速度。八十年代的時候,老胡開始在貴陽市百貨公司上班,分到了自己的房子,一室一廳一廚,這已經讓他非常自豪。原來家裡的房子就是一個房間,沒有客廳、臥室這些區分,只有這時候才知道一個家還有這些功能分區。1983年老胡結婚,之後女兒出生也是在這所房子裡。直到現在,老胡依舊住在花果園,只是換了三室一廳的新房,寬敞明亮,居住條件比以前好多了。

以前,花果園、彭家灣的房子都很矮,現在的花果園已經都是現代化的大型建築,購物中心、雙子塔,還有建設中的海豚廣場都很不錯。90年代的時候,花果園這片有一個高24層樓的貴州省農貿大廈,形成了一些日用品和茶葉批發市場。現在更好了,雙子塔、購物中心,商戶很多、品種齊全,比以前繁華多了。溼地公園以前是農田,現在變成了大家可以休閒遊玩的公園,生活環境非常好。

如何評價花果園?彭家灣“土著”有話說

(圖3:花果園“雙子塔”,已經是這座城市的新天際線)

女兒有時候會帶著老胡兩口子到花果園裡去轉轉,雖然儘管已經在此生活了幾十年,老胡還是很容易迷路。“現在和從前相比,真是天翻地覆的改變。在這裡生活了一輩子,我之前沒有離開花果園,現在更不會離開它,眼看著花果園的點滴變化,作為‘土著’,我是真心驕傲!”老胡感嘆到。

如何評價花果園?彭家灣“土著”有話說

(圖4:航拍花果園)

老胡帶我們回望了花果園過去的幾十年,總體上是越來越好的,改革開放後變化的速度開始加快,到彭家灣開始改造的時候就更快了。有時候站在花果園那些現代化設施、建築面前,只要能平心靜氣的去思考,應該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好時代,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好,比幾十年前不知好多少倍,錢多了、住房寬了、環境生態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很幸運,趕上了好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