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的世界》第23章 逸闻轶事 第6节

第6节 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周武王大军出了岐山,东渡黄河,大会诸侯于孟津,然后合军挥师北上,从三面包抄向殷商都城朝歌,朝歌处在西岐联军大兵压境之下,危在旦夕。

亡国在即,帝辛仍不悔悟,还对身边人吹牛说:“没听老百姓说嘛,纣王江山,铁桶一般。话糙理不糙,我殷商江山坚不可摧,牢不可破,姬发小儿这是拿鸡蛋碰石头呢,让他来吧,来吧,我喝酒等着他。”狂得没边儿的纣王对周武大军的行动一点也不在乎,照例外出游猎,荒淫酒色,朝歌暮舞,滥杀无辜。

九侯是殷商最高等的三公四侯之一,镇守鲁东,镇抚东夷,屡建奇功,忠心保国,被尊为殷商第一栋梁。有一天,九侯率军正与东夷大兵鏖战,战斗间隙,姜子牙派人送来一封密信,告知他的两个女儿都被纣王害死,还要暗算他,提醒他小心防范。憨直的九侯正在怀疑,探马来报:大王宫中残害了九侯长女,又把次女月霞抢进宫中,月霞不从,被扔入虿盆,被蛇虫活活咬死,还把侯府举家抄斩,房屋烧尽。

对姜子牙密信还在半信半疑的九侯顿觉天昏地暗,速选千名将士,飞马还朝,星夜兼程,要见帝辛,当面讨个说法。

帝辛临殿,九侯抑制着内心的滔天悲愤,以臣礼朝见。心里有鬼的帝辛看九侯无甚反常,即命令道:“你来得正好,西伯侯姬发反叛,命你速速前往讨伐,活擒姬发,踏平岐山!”

九侯哽咽道:“大王啊!你只知命俺为你保江山,然何不提我那女儿之事?”

帝辛盛怒道:“你教女不严,长女竟敢弑主,次女竟敢辱骂君王,朕已将她二人处死,你当立功赎罪,居然还敢提及你的那两个逆女之事。”

九侯一听这话,断定两个女儿千真万确是被昏君残害了,当下气冲斗牛,怒发冲冠,破口大骂。纣王欺他一人在朝堂之上,无兵无将,泰然自若地命令殿下武士绑了九侯,推出午门,要将国丈之一的他碎尸万断。苏妲己、费仲加倍进谗说:“九侯朋比奸党多得很,为根除祸患,大王何不来个放长线钓大鱼,把九侯绑在午门法场,暂且不斩,看看谁来保赦,谁就必与老贼有密谋牵连,到时一齐拿下,岂不快哉!”纣王觉着这主意儿不错,就让费仲具体办理去了。

九侯被绑在午门外,等候问斩,费仲监斩官早已四下埋伏好刀斧手,吩咐谁来救人就先拿下再说。南伯侯鄂宗禹第一个跳出来,怒气冲冲手持月牙斧。聪明的他并没有直接问罪费仲,也不去救九侯,而是直奔宫殿大骂纣王:“我等边关为你浴血奋战,你却在朝污辱我等的姐妹,害我等亲眷,难道你就不怕天打雷劈,毁了江山!”说罢就要动手,纣王当即命令武士把气力不济的他绑了起来,现场制作成肉酱。

罢工已久的满朝文武如商容、箕子、微子、黄飞虎、祖伊等听说南伯侯鄂宗禹被剁成了肉酱,纣王还要碎尸九侯,大家都急眼了,豁出命来集体上访,面见纣王,保赦九侯。各位重臣推选商容为代表,上殿去见纣王。杀红了眼的纣王非但不听,在苏妲己和费仲的撺掇下下,以煽动群僚、欺君罔上的罪名,要以铜锤击顶,砸死商容。老态龙钟的商容悲愤交集,连声大骂纣王这个独夫民贼,未及武士上前擒拿,一头撞在龙柱上,自绝身亡了。

绝望的箕子眼看着商容的血淋淋的尸体被抬出来扔出去喂狗,鄂侯的头颅被挂在朝门外边,心知自己亦无退路,便颤巍巍地走上金殿,举起拐杖,要打纣王。纣王终究不能杀了自己的亲叔叔,便命武士把骂声不绝的箕子轰了出来,一路骂一路轰,气得箕子哭个不停,骂个不停,连哭带骂,骂过又哈哈大笑,笑后又放声大哭。他气疯了。

纣王闻报箕子疯了,疯了还骂他,觉着自己也不能心太软,就命恶来追上,把箕子的头发削掉,罚箕子为奴隶,关进羑里监狱,囚禁起来。

心灰意冷的微子启见箕子削发为奴,又被囚禁,冒死上殿,哭奏苦谏,哀声震天,但是不出恶语。纣王鄙夷地怒斥这位亲大哥道:“你卖弄斯文,借古讽今,不就是因为当年没当坐上我这个位置嘛,这么多年了还心不死。本应将你千刀万剐,消我心头之恨,姑念你我是同父同母,免去死罪,贬为庶人,永不得入朝参政。”微子启大哭着出外,回府收拾收拾,抱着祖先的祭器,准备随时逃离朝歌。

就这样,一班先王留下来的元老重臣一个接一个跟纣王求情,非但没能保赦九侯,反遭暴君残杀的残杀,重罚的重罚。凡有血性的大臣们抱成一团,口口声声表示要闯上宫殿,与昏君拼个死活,哪怕他纣王力气再大,能力搏猛虎。黄飞虎是过来人了,说你们去了也是白白送死,大家快去找比干老丞相拿主意。

此刻的比干府中,几天几夜没合眼的比干还不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极度疲劳的他还在批阅各地的告急文卷,看得心如火焚,肝胆俱裂。仆人来报:“九侯还朝,被大王绑赴刑场,即待要斩。”比干未及反应,微子启、黄飞虎、祖伊等一群文武大臣慌慌张张闯了进来,急赤白脸地向比干告状。比干听了大概情况,顾不上细问,急命仆人快快备马上朝。比干尚未出门,又几名军士飞马而来,手持十万火急令旗,仓惶禀报:“周武大军渡过黄河,屯兵孟津,诸侯皆响应,现在周武大军继续北进,直逼朝歌都城。”

急火攻心的比干口吐一大口鲜血,叫道:“快,备马,上朝面君!”微子启拦住说:“王叔且慢,这个昏君内听妲己,外信费仲,已是忠言逆耳,倘若冲撞了他,只怕王叔也要大祸临头呀!”祖伊也阻拦:“昏君已将那几位谏臣的首级悬在朝门,还张贴了榜文,扬言谁再说情就弄死谁。他已是六亲不认,老丞相万万不可前去送死啊!”

比干凛然道:“知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他的意思是说:明知道昏君有错误不敢去劝他,不是忠臣;怕死不敢去说他,不是英雄。知过则谏,昏王不听就是死了,也算为国尽忠了。

这时候,比干书房里的空气紧张得快要爆炸了。“是反,还是不反”,大家伙儿只等比干一句话。值此扭转乾坤的关键时刻,比干内心斗争万分剧烈。他想到自己身为一国首相,身系邦国社稷,责任无人堪比。如果带领大家反了,杀掉纣王是小,国家也要毁掉,百姓也要遭殃,上对不起青天,下对不起黄土。他又想到先王临终时,要他辅佐幼侄安邦治国,他也发誓不负重托,如果反了,黄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见先王?无比纠结的比干遽然叹道:“反不得,反不得,反了我等岂不成了叛国臣子,万般理由也说不过去了。”

微子启见二叔不同意造反,就主张把十七代神主(从成汤到帝乙三十位先王的牌位)卷走,断了纣王的统治合法性。比干也不同意。有人主张投奔周武,暂作权宜之计,来日方长,保命要紧,比干也不同意。众人急得团团转,同声道:“反不成,走不行,投也不准!老丞相啊老丞相,难道说只能等待灭门抄家,碎骨粉身等死吗?”

比干流着辛酸的眼泪,挖心挖肺地给大家解释:“我们身为殷商的元老重臣,三代先王器重我们,配享高位,今日轮到我们匡扶朝廷,我们却要使殷商六百年江山付诸东流,这样愧对先祖先宗和子孙万代。眼下还有一线希望,就是强谏昏君,若他悬崖勒马,回头是岸,殷商江山就有希望;如其不然,邦国社稷毁于一旦,我等岂能忍心呢?我去进谏或许能换来社稷复兴。以我一人之死,或许换来万民乐业,为邦国、为社稷,纵然粉身碎骨也值得。”

此时周武大军前锋已逼近朝歌,后师集结在孟津,大会诸侯八百,屯兵不前,日夜操练。各路诸侯强烈建议:时机已到,请盟主出兵北上。但周武王迟迟不下命令,他怕比干遭受兵患,想事前把舅舅比干一家人救出朝歌,再作军事行动。

知女婿莫若丈人的姜子牙看出周武王的心事,不失时机地温馨提示道:“比干有功于社稷,对你有救父之恩,对我也有提携之情,念其功德,应通知前方部队派突击队把比干全家老幼救出城来,再大举进攻朝歌。”

周武王特命委托闳夭率领数十名精悍的锦甲武士星夜赶往朝歌前线,巧装打扮成朝歌郊区的老百姓,混进城去,去接比干全家老幼。闳夭率领特勤人员潜入朝歌,悄悄摸到相府。比干这时却带着黄飞虎、微子等一班文武大臣刚刚出门,上朝谏君保赦九侯去了。

闳夭单骑追上比干,原原本本把姜子牙和周武王的计划给比干陈述了一遍,并把周武王亲笔书信呈交给了比干。比干心里仿佛打翻了七味瓶子,怅然道:“承蒙武王、姜丞相厚爱,比干永记肺腑,没齿不忘。可比干身为殷商丞相,一生只为殷商,今国难当头,殷商忠良所剩无几,我要最后以死谏君,保赦忠良,也对得起天下黎民百姓。请大将军回禀武王和姜丞相,看在我比干的份上,暂缓进兵。倘如我比干死谏昏君,他执意不听,那时汝等再进军讨伐,我也做到仁至义尽了。”

闳夭觉着比干的话大有道理,当下告辞,当夜奔回孟津复命去了。

周武王听了闳夭的禀报,思念殷商还有比干这样一班忠良,比干对自己和西岐老小又有大恩大义,遂与姜子牙商议,急令围困朝歌的前锋回师,主力返回岐山,继续练兵修政,八百诸侯也各自归国了。

朝歌城内,纣王殿前,大义凛然的比干手持先王御赐宝剑,直奔纣王面前。

比干礼毕,直谏道:“大王,眼看周武大军兵临城下,殷商全境狼烟四起,大王有断头之患,百姓有悬梁之危。国难当头,大王还执迷不悟,只怕人心背尽,朝歌指日不攻自破,殷商军民不战自降,国破家亡,你还将何面去见先王和列祖列宗?”

纣王傲娇地答道:“童谣都说了,纣王江山,铁桶一般,何人不知,哪个不晓。他一个小小的姬发不知天高地厚,不思效命朝廷,恩将仇报,实乃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我怕个甚。”

比干反驳道:“西岐一方虽弱,然天下已归心,大王虽强,然已众叛亲离,你再这么颟顸下去,亡在旦夕!”纣王冷笑道:“我生不由命,死活在天吧!”

比干质问道:“鄂侯、商容犯了何罪?为何处以死刑?”纣王回嘴道:“二贼恶言诽君,朋比为奸,欺君罔上。商容是自杀,死有余辜。”

比干又问:“九侯犯何罪?为什么你要判无门问斩?”纣王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比干道:“大王如此残忍暴虐,皆听佞臣妖后小人恶贼的挑拨!岂不闻治国有六臣,丧国有六臣吗?”纣王虚心问道:“何为治国六臣,何为丧国六臣?”比干列举道:“治国六臣,贤、智、忠、谋、正、直;丧国六臣,谄、佞、奸、邪、乱、贼。”纣王又虚心道:“请王叔细述十二臣的得失,我看看都有哪些。”比干娓娓道来:“定百世之洪基,立万年之家法,上不徇私,下不谋利,是贤臣。明主之贤,处理祸事,有智有谋,逢凶化吉,易危为安,变祸为福,是智臣。赴汤蹈火,不避斧钺,厓救君难,保全社稷,是忠臣。扶弱主,治乱国,周旋其间,继承大业,是谋臣。荐拔贤才,指责奸恶,公而无私,是正臣。面君廷诤,敢给君王提意见,规劝君王走正道,是直臣。这六臣是朝廷的股肱,当今的大贤,众民的父母,国家的柱石。顺承意旨,阿谀奉承,贪图富贵,唯唯待命,是谄臣。与众共事,貌相老实而心狠,趋贵下贱,变易主聪,是佞臣。巧言令色,胁肩媚笑,进谏自己的事情,光说好的,隐瞒坏的;汇报别人的事情,光说坏的,不说好的,是奸臣。嫉贤妒能,贪婪贿赂,败坏纪纲,不顾国法,是邪臣。离间骨肉,侵害贤良,表面是好人,内藏奸诈,办事缺德,是乱臣。说话耍威风,办事令权以欺主,生患边臣,侵扰四邻,以攘国难,为自己取利,是贼臣。这六臣是丧家败国,倾覆社稷之坏臣。臣为救大王万世之基业,不避斧钺冒死谏君,如能采纳,臣死而无憾。”

口才极佳的比干掷地有声激昂慷慨的一番演说如黄钟大吕,绕梁不绝。纣王身边左右的奸邪们听了,个个丧魂落魄,心惊胆颤。纣王也为之动容,顿生思悔之心,期期艾艾地说:“王叔言之有理,王叔忠心为大商江山,王叔我错了,王叔我理应三思。就听王叔的吧。”

亡纣之心不死的苏妲己一看势头不妙,怕纣王就此浪子回头金不换,披头散发地哭将上来,声泪俱下道:“大王,比干貌似忠厚,当众哗众取宠,其中必有阴谋,请大王切莫上当!他和九侯、鄂侯同是朋比奸党,一个都不能放过,黄泉路上,他们一个都能少呀!”

比干见苏妲己又来蛊惑帝辛,咬牙切齿地拔出先王御赐宝剑,大声道:“顺民者必兴,逆天者必亡。此等妖妃不杀等待何日?”说着说着他就要上前一步扑杀苏妲己。

刚有点悔意的纣王一看比干要杀自己最心爱的女人,马上翻脸,本能地下命令,殿下武士们一涌而上,摘了比干的御赐宝剑,剥了相袍相冠,五花大绑起来。比干见纣王无视先王祖规,连尚方宝剑都敢抢夺,大骂纣王,纣王一时踌躇,无言以对,眼睛余光瞟向费仲。

费仲心领神会地惶惶启奏:“大王,比干倚老卖老,目无君上,竟敢擅杀王后,此为大逆之罪,请大王示下,用何刑处死反贼比干?”

纣王脱口而出:“炮烙而死!”

苏妲己道:“比干饱读经典,自命圣人,妾闻圣人之心有玲珑七窍,何不把心给他挖出来看个究竟?也让大家去看看比干是不是真有传说中的七巧玲珑心”

纣王顺从苏妲己的坏主意,即刻命刀斧手,把比干的心挖出来。

一个高大威猛的刽子手奉命喝了口酒,喷在牛耳尖刀上,蹭蹭向比干走去,“嚓啦”一声把比干的胸襟撕开。

比干昂然挺立,岿然不动。在纣王的狂叫声和众人的挥泪呼救声中,刽子手猛力将刀刺进比干的胸膛,把手伸进去,挖出一颗殷红殷红的心来,用手托着给纣王送去。纣王和苏妲己传看一遍,又命众大臣检验,并无异常之处。行刑草草收场。

民间传说,比干的忠魂随着朝堂之上的一股青气直冲云霄,触动天庭,玉皇大帝指派南始天尊下凡来救他。南始天尊先到仙药山采了人参、灵芝配成药粉,再到昆仑山取了一颗玉皇大帝专用的“救死回生丹”,骑上白翎仙鹤,飘飘荡荡来在比干尸体上空,从怀中取出“救死回生丹”向比干尸体投去。“救死回生丹”钻入比干胸内。南始天尊又将药粉洒在比干伤口处,挥动拂尘轻轻摇三摇,顷刻间,比干胸前的伤口愈合了,比干慢慢苏醒过来。南始天尊吆喝道:“比干,你一片忠心,为国为民,被昏君残害,上天赐你死而复生。现在请你骑马南行,莫要讲话,到了心地(今河南新乡的古代谐音),自会长出新心来,长生不老。”

苏醒过来的比干摸摸胸口,肌肤如故,迷迷糊糊地按照南始天尊的嘱托,挣扎着站起来,骑上一匹快马,策马南行。

比干死而复生的消息飞快传遍了朝歌全城,也传到了纣王耳朵中。纣王生怕比干复活了找自己算账,况且他亲眼看见比干的鬼魂追过他,不由内心大为恐慌,魂不附体,忙命恶来率领一帮骑士去追捕比干。

不多时,面色惨白的恶来吓得像筛糠一样回来禀报说:“那比干远望是影,近看是风,骑马如飞,快如疾风,仿佛流星,微臣捉他不住。”纣王听报,当场吓尿了,软瘫在地,嚷嚷要苏妲己出主意。

苏妲己闪出宫门,化妆成一个快要死的老妇人,去在牧野道旁挖野菜。事先情报显示比干必经过此地,她要施展迷魂大法,把比干给气死。

比干甩掉追赶的官兵,纵马奔驰,到了牧野,见前方心地不远了,他也是人困马乏,又饥又渴。见一老妇人在挖野菜,他心想吃点野菜充饥,就问:“老人家,你挖什么菜?多少钱一斤呀?”苏妲己变成的卖菜大妈回答道:“我挖的是没心菜,只送不卖。”比干十分惊奇,再次忘了自己是不能讲话的,又问道:“菜没心怎么能活呢?”卖菜大妈道:“人没心该他死,他还不死?菜没心怎么不能活呢?没心的人就该死,还活着什么劲儿!”比干听言,长叹一声:“我比干枉为人也!”接着,口吐血浆,坠马而死。霎时天昏地暗,狂风骤起,飞砂走石,卷起一座大土墓,把比干尸体裹在其中,后人称为“天葬墓”,这就是传说中比干墓的来历,此墓现在河南省新乡卫辉市城北十里远的比干庙村。当地老百姓看到比干墓的周围长出许许多多的无心柏和没心菜,人、树、菜三者皆无心,都说这象征着比干忠贞不屈,清正廉洁。

比干的红鬃马不见了比干,颇通人性地围着天葬墓“咴咴”叫了三天三夜,还是找不到主人,独个儿继续飞奔南行,到了断肠屯(今卫辉市孙杏村乡段先屯),把肠子跑断了,力竭倒地而死。当地村民得知是比干的马,就满怀尊敬地把当作先人一样埋葬了,还修了一座宏大的马王庙,名之为“比干之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