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赴美上市引热议,招股书里的这三个数据值得关注

瑞幸咖啡能不能盈利?砸钱获取用户的玩法能不能持续?成立一年多时间的瑞幸咖啡,今天终于以一份赴美IPO招股书的形式,对外回应了部分疑问。在招股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经营数据,可以管窥到瑞幸咖啡运营、模式上的健康度。

瑞幸咖啡赴美上市引热议,招股书里的这三个数据值得关注

获客成本降低了,这是一个好现象

截止到2019年3月底,瑞幸咖啡用了一年多时间,开出了2370家门店,累积了1680万交易用户。去年底,销售了9000万杯的咖啡。对于这样近乎于疯狂的快速扩张打法,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都没有可参照的成功案例,所以媒体大呼看不懂,怀疑能不能持续下去,也是正常的论调。

在冷启动、扩张经营的早期,瑞幸咖啡采取了大幅补贴、社交裂变的玩法,还在分众传媒平台上砸了数亿元的广告,获客成本高是必然的。今天的招股书中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获客成本大幅降低了。截止到2019年3月底,瑞幸咖啡获取新客户的成本从103.5元降低到了16.9元,往前两个季度分别为25元、51.6元,持续下降的态势很明显,而促销费用也从15.8元降到了6.9元。

瑞幸咖啡赴美上市引热议,招股书里的这三个数据值得关注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应该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瑞幸咖啡减少了部分营销费用,这属于正常调整。数据显示,2018年的市场费用是7.46亿元,占收入88.8%,但到了2019年一季度,营销费用占比降到了35%;二是瑞幸咖啡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饱和式营销打法,邀请张震、汤唯作为代言人,咖啡口味、品质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和认可,形成一定的品牌认知度和口碑积淀,由此自然获客的比例越来越高;三是,2018年,瑞幸咖啡处于门店扩张阶段,有一个动态新增的过程,如今有了2370家门店后,加上品牌的加持,已经能形成线下主动客流量。

获客成本下降会不会带来用户增量的变化呢?这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招股书中也有表述,数据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瑞幸咖啡的新增用户为650万人,2019年第一季度,新增用户为430万人。看似有一定幅度的降低,其实这是春节假期的季节性波动造成的,剔除掉这层因素,用户增长保持了稳定态势。

复购率超过一半,快取店占了90%以上

互联网行业里有很多假想的商业模式,几年前的上门O2O浪潮,就存在很大的水分。其中最大的瑕疵是,用烧钱的方式托起庞大的单量,一旦停止促销补贴后,客户很难留存并活跃下去。所以大多数的"伪商业模式"都缺乏自然的复购率,每一单都需要大幅补贴来驱动。

瑞幸咖啡赴美上市引热议,招股书里的这三个数据值得关注

不太认可瑞幸咖啡模式的人,往往也会抓住这一点。事实如何呢?

瑞幸咖啡公布的招股书中也有所披露。数据显示,2018年瑞幸咖啡的客户复购率高达54%。对于一家刚刚成立一年多的新咖啡品牌来说,超过一半的活跃和复购率,已经算是相当高了。一是与咖啡消费本身的高频、刚性消费特征有关,而且瑞幸咖啡口味好,塑造大师品质,比星巴克便宜一大截,年轻人愿意买单;二是与瑞幸咖啡不断扩充瑞纳冰、果汁、轻食、午餐、茶饮等平台品类,有直接关系,拉升了用户的消费频次。

当然,复购率的提升还与获取产品的门槛大幅降低有很大关系。招股书显示,在瑞幸咖啡全国28个城市的2370家门店中,有2193家快取店,占比91.3%。快取店往往集中在写字楼、城市核心商圈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比起星巴克的精品店模式,投入要小,单店产出的订单量更大。对客户来说,在城市核心区,500米就能触达到一家门店,用户自提更方便了,复购率也就水涨船高了。

平台入口显现,等待规模效应放量

对于需要线下建店的重资产模式来说,规模效应是跑通商业模式后的一个稳态阶段。在规模效应出现前,探讨单杯成本、单店产出等运营数据指标,都是耍流氓的行为。所以说,去年前9个月,瑞幸咖啡亏损了8.57亿元,很多好事者分析具体的经营指标,这种逻辑本身就是站不住脚的,完全忽略了早期开店、获客、杯量爬升、客户建立消费习惯的过程,结果自然是偏颇的。

瑞幸咖啡未来到底有多大的增长空间,以及保持怎样的增速,就取决于规模放量的力度。具体来讲,主要集中在"一横一纵"两个维度上。

"一横"方面,主要是门店覆盖有了一定基础后,通过扩充商品品类,进一步提升消费频次和客单价。目前来看,瑞幸名字上虽然还带着咖啡的字眼,但品类上已经开始囊括果汁、轻食、午餐、茶饮等,未来还可以纳入更多的品类,与便利店的边界更加模糊。作为未来线下消费的入口级平台,品类扩张与单量提升的边际成本很低,对于改善财务数据有很大帮助。

"一纵"方面,指的是瑞幸咖啡的新零售模式,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化供应链、降低人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达到最优的状态。显然,瑞幸咖啡选择了一边扩张、一边打磨系统的策略。相信,随着单量越来越大,智能化的运营所带来的成本降低、效率提升的效果会越来越突出。

总体上说,在外围质疑、不理解的声音不断的情况下,瑞幸咖啡递交IPO招股书,反而是一件好事,可以让更透明的美国资本市场来检验自身的商业模式的正确性,也能让那些误解和抹黑戛然而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