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理当“干干净净”

近日,记者从重庆市纪委监委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市进一步加大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查处力度,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858件、处理1234人。(4月21日 新华社)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责任感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精准扶贫由此大幕拉开。

精准扶贫,就是为了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共同富裕;其本身是就惠及亿万人民的民生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众多的贫困群众,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为响应党的号召,大批干部纷纷走出机关,奔赴精准扶贫的第一线,与乡村干部一道,将扶贫攻坚的责任扛在了肩上;修公路、兴水利,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找项目,添措施,结对帮扶,产业扶贫斩穷根。

然在精准扶贫推进过程中,个别干部逐步忘记了“初心”,动了歪脑筋,消极应付,弄虚作假,搞起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更有甚者,将黑手伸向了扶贫资金,借此机会谋求个人私利,触犯了精准扶贫的法纪红线。

这些存在于扶贫领域的作风与腐败问题,不仅侵害了广大贫困群众的利益,制约着精准扶贫的进程,玷污了扶贫攻坚伟业,而且还让党和政府的形象蒙羞,令精准扶贫走调、变味,削弱了贫困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精准扶贫,惠及亿万群众,倾注了党和政府的大量心血,意义重大,理当让其“干干净净”;为此,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对制约精准扶贫的问题实行“零容忍”,果断亮剑,还精准扶贫一片洁净、晴朗的天空来。

其一,各级纪监部门,要定期为精准扶贫“体检”。对照法纪要求,深入精准扶贫前沿阵地,明查暗访,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剥丝抽茧,发现的问题,绝不姑息养奸,第一时间执纪问责,敲响警钟。

同时,切实推行定期“体检”,以乡镇为单位,由县级纪监部门牵头,对扶贫资金、项目推进,日常工作等,对照标准与要求,实行拼网式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对症下药,将存在的问题,及时清理出去。

其二、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将权力关进笼子里。精准扶贫涉及面广,事务众多,要让其“干净”,更需深入推进制度建设,依据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扎紧制度的“笼口”,让群众参与其中,将权力运行置之于阳光之下,让其“不能、不敢”触击法纪底线。

其三,要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精准扶贫历时久,条件相对艰苦;要让扶贫干部全心全意、满腔热情投入其中,从根本上讲,还得让“作风建设莫歇脚、停步”,为广大扶贫干部不断补充精神钙质,夯实其宗旨意识,筑牢其思想防线,让其轻装上阵,带领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

行百里者半九十。扶贫攻坚已进入关键期,要取得扶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让扶贫大业经得起实践与历史的检验,理当清除制约精准扶贫的种种“不利因素”,让精准扶贫更加“干干净净”。(尚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