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Usernamegod


這個話題,很有意思,觸動了多少讀書人的初衷啊!



讀書的目的,與人生的目的有許多相同點。

讀書,可以是一種愛好,也可以是一種需要。

第一種:為了改變命運而讀書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先填飽肚子再說,這是中國的說法。

同樣,國外也有人說過一些話,意思差不多。美國有個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一套科學的需要層次理論,在學界很有名氣,認為人的需要分5種,而且是分層次的,低級的需要滿足後,才產生高級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最低級的需要,滿足不了其它免談。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自古以來,中國人都被窮怕了,所謂“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讀書可以為進入仕途鋪路,所以科舉制度以前是很火的。因此,大批的古人天天在那讀四書五經,很刻苦,廢寢忘食啊。榜上題名的,固然高興;落榜的,垂頭喪氣,甚至有人大為惱火,比如黃巢、洪秀全,讀書考不上,那都是氣不慣才造反的。



校園的牆上大多寫“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12個字——大實話啊!所謂“不學無術”,不學習,哪能掌握一技之長!所謂‘’改變命運‘’,就是你讀書了,學到本領了,就能找個工作做,努努力還能找個好工作,甚至有可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流芳百世。當然,自個兒創業也行,前提得有知識,也得讀書。

第二種:為了提高自我而讀書



“要想成才,必先成人”。書裡面有做人的道理,自己不知道怎麼做,到書裡看看古人怎麼做,可以向他們學習,可以聽一聽他們說的做人的道理。這是一個方面。

另一個方面,提高涵養。古人說“建大功於天下者,必先修於閨門之內”。怎麼修?——讀書。

看的是書,讀的是世界。“書猶如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這是劉向說的話,一點沒錯。多讀書,懂得就多。



‘’人不讀書,則塵埃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言語無味”。常讀書,能開發大腦,提高智商,想問題也更全了,看得也遠了,說話也有文采了……看三國時期的智謀之士,別人想不到的,他能想到,料事如神啊,這樣的智囊太多了,不服不行!怎麼做到的?所謂“飽學之士”,他們墨水喝得比一般人多很多啊!

第三種:就是喜歡讀書



‘’世上萬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讀書高”。有人就是喜歡讀書,即便窮,也要讀,飯可以少吃一頓,讀書不可輟廢,讀書就高興,就快樂,這就是愛好,就是興趣。

書籍是智慧的結晶啊,好的書是作者嘔心瀝血出來的,不是簡單的寫寫抄抄。司馬遷寫《史記》用了14年,司馬光編《資治通鑑》用了19年,曹雪芹寫《紅樓夢》“批閱十載”,不是鬧著玩的,那是讀書人的良知啊!

“腹有詩書氣自華”,書讀多了,時間長了,“文質彬彬”也就出來了。

從國家層面看,也倡導讀書。為什麼?第一,“多建一所學校,就可以少建一座監獄”。第二,人才強國戰略嘛,國民的素質都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也就上去了,生產力水平上去了,國家也就繁榮昌盛了。


生活縱橫談


讀書有什麼目的,那要看個人所處的年齡、職業以及環境了,個人覺得讀書的目的無怪乎以下幾種:

一、遠大前程

作為現在的學生來說,雖然讀書不是以後唯一的出路,但還是大多數人寒門學子來說,要想拜託貧困落後的生存環境,讀書仍是他們的首要選擇。即便最後沒有在讀書的道路上走到底,但是經過多年時間的讀書學習,各種知識的理解與積累,對以後步入社會,還是有很大的幫助的,讀過書的人比沒讀過書的人接收新事物的能力要高,學習能力要強,很容易在工作崗位上脫穎而出。

二、放鬆心情

對於工作壓力大的人群,他們每天面對著各種繁瑣的工作問題,精神緊繃,到了下班後,又因為家庭生活瑣事沒有時間去調整精神狀態,這時候讀書無疑是最方便、最健康的調節身心的休閒活動。睡前花那麼半個小時看看書、讀讀報,是對一整天忙碌工作與生活的調劑,讓你疲憊的身心得到休息。

三、增廣見聞

古語有云:“活到老,學到老”!人生在世就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過程,而想要學習進步,多讀書是最直接的辦法,無論是科技研發,還是航空航天,這些都是要依靠知識的積累和創新才能實現的,人類為了認知自己所在的世界,不斷求索,他們把自己對世界事物的各種見解記錄下來,後世的人又依據前人的豐富經驗,繼續進一步的探索,這樣生生不息,人類才能不斷進步,社會才會越來越安定和諧!





煩惱飯桶


現在的我讀書,也許改變不了命運,但可以增加我的見識。讓我瞭解外面的世界,愉悅心情。

比如這段時間我做悟空問答,有時不會的歷史事件,有一些不懂的詩詞,去百度查一下,很快就可以查到。

現在的我不僅讀一些詩詞,還把自己感興趣的詩詞抄下來,有時我可以背一些。如李紳的<>崔戶的<>崔顥的<>等等。

有時讀一些詩詞,讓自己沉靜在詩詞的世界裡,心情就會可闊起來。

以前我曾經學過寫作,學寫作的人,是離不開閱讀的。也許象我這樣的人,讀書學寫作,不可能給我帶來利益。

就當是一種業餘愛還吧。


胡五妹1964


知識改變命運!

小時候,作為七零後,老師、父母、親友總是不停的給我們說,要想走出大山深處,走進城市,走向夢想,只有讀書考上大學才是唯一出路,高考是通往山外的獨木橋,要在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努力是唯一的途徑。其實那個年代的我們,不知道夢想是什麼,父母也只知道讀書可以離開農村,山外的世界,恍如夢境,遙不可及,更沒有渠道瞭解獲悉。只有傻傻的拼命努力讀書。

上了大學,才發現自己對城市是如此的格格不入,若即若離。工作後自己才發現,除了讀書,其它的幾近空白,情商為零。知識確實改變了命運的生活軌跡,卻從沒有找到自己的精神靈魂。

隨著生活的沉浮,閱歷的積累,歲月的磨礪,哪些曾經讀過的書,慢慢沉澱成生活的智慧,激發出思想的活力,昇華成人生的感慨和品悟。

知識改變命運,年少時改變的是選擇生活的命運,而現在,改變的是自己精神靈魂的命運。因為每天讀書,心不懼怕孤獨寂寞,思想的火花常常迸發閃爍,不會人云亦云,不會朝秦暮楚,不再看人眼色行事,不再懼怕流言蜚語,心自坦然自若、從容淡定的生活。


然則然則


《讀書》

讀書就是學習,學習知識,改變命運。

從小愛讀書,看見了外面的世界。因我家在農村,讀了一本《並肩前進》,知道了在北京孩子放假可以去少年宮,可以練紅綢舞。對少年宮的是小學追夢開始,想什麼時候可以去北京少年宮?一直鼓勵我要好好學習去一趟北京。

在文革期間不上課情況下,自已也偷偷讀長篇小說,學習英雄人物,自己的語文知識是自學的多。

讀書使人增長了知識,不會的儘管查找,讀書增長了智慧,不會上當受騙。讀書提高了修養,內心的變化成為有知識,有文化,有道德,有氣質的人才。

讀書受益最大的是自己,把學的知識用於工作中,改變了自己的一生命。自己從工人一一走進財務一一走上管理企業工作崗位,展示自己的才華。是用讀書換取知識,再為人民服務,走進追夢的時代。今天仍努力學習!



3287536554


讀書的目的是為自己謀生的手段。為什麼這樣說呢?沒有文化,沒有文憑,你是會有莫大的困難的,譬如,你去耍朋友,對方要看你的文化程度,你去找工作,人家老闆要看你的文化程度。由於時間的關係,人們會簡單地看你的文憑。你是否有文化,別人會首先看文憑,如果時間允許。可能會看看你的說話(談吐)或看看你的作品(文筆)是開門錘。你要讓他人喜歡你,讚賞你,你就得拿出乾貨。文筆如何?直接影響作你在他人的眼中,心裡的好壞感受。別人感動了,才會理解你,交往中,才會認識你,認識後才會信任你,信任你後,才會讓你擔當重任。你是金子才會在眾人面前發光。一個人的文化文筆的好壞來之於文化水準。文化水準的高低來自於知識的多寡。知識多寡來之於讀書的多少。所以我們。特別是青少年朋友們更要有潛心挑燈夜讀的習慣才好。希望大家去領悟讀書的好處,去好好讀書吧。


王哥詩


我喜歡讀書。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從小爸爸就在我耳邊說:“知識改變命運”。要想走出農村,就得好好學習,好好唸書,爭取考上大學。我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不擅長交際,讀書成了我唯一的娛樂活動。而且只有讀書的時候,我才是不孤獨的。沒有書讀的時候,感覺自己的靈魂很孤獨,思緒飄散,不知所蹤。我非常喜歡獨處,也是不合群吧,所以朋友少。聚會、旅遊等,基本與我絕緣。這點很不好,可是我又實在不愛往人堆裡去。讀書,給了我機會,體驗不同的人生。坐地日行千萬裡。讀書也能如此吧。




雅魚書


我看到過一段話當時讓我很受觸動:

是龍應臺寫給兒子安德烈的一段話: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隨著年齡和生活閱歷的增長,我越來越能感覺到讀書改變命運,不愛讀書的人是沒有未來的。有一個時期社會上一直鼓吹不唯學歷論,但我認為,在一個人的人生經歷中,學歷是至關重要的,它影響著就業,影響著人際關係,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我不想誇大讀書能帶給我們什麼,但讀書一定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而且是正面的好的影響。

讀書使人明理,讀書使人上進,讀書使人走向光明!


懶媽說養兒


現在讀書就是為了有個好的工作,沒有學歷能力幹什麼都不行。

現在用人單位無論機關事業單位還是個人民營都是需要一技之長,這些你要學習和實踐才能成功。將來生活好不好要看有什麼工作,掙了多少錢。

所以說現在讀書就是為了有個好的工作,希望你會滿意。

我想你不喜歡這環境吧。


或便經濟觀察報


最近我看到中科院士失聯博士劉春楊的報道,警方判斷其大概率是自殺。看完之後我感覺特別痛心,這個孩子從小到大都是個品學兼優,讓家裡感到很省心,很驕傲的孩子,他之所以走到這一步,家人判斷是因為學業無法完成的壓力造成的。舍友說他90%的時間是在宿舍裡面打遊戲。

讀書可以明智,我希望讓孩子多讀書,能夠終身愛上閱讀,讓書成為孩子的好朋友,就像和智慧的人交談一樣。

最近我在看吳軍博士的兩本書,《態度》和《見識》。他提到自己年輕的時候有一段時間身體不好,人變得有點兒憂鬱,自己又不願意和老師、同學和父母說,幸運的是他讀了很多經典名著,幫助他走出自己。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兩個孩子多讀書。

人的一生中難免遇到各種問題和挫折。內心迷茫不知道怎麼樣解決,和別人講也不一定有用的時候,讀好書就好像是跟古往今來優秀的人在交談,讓人找到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