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愛是無條件的”家庭教育指導手冊“連載”作者:張鐵剛

  • 愛的定義:

是指人主動或自覺地以自己或某種方式,珍重、呵護或滿足他人無法獨立性實現的某種人性需求。包括思想意識、精神體驗、行為狀態、物質需求等。

  • 愛的定義中說“主動或自覺”,說明愛是無條件的。

愛是一種發自於內心的情感,是人對人或人對某個事物的深摯感情,這種感情所持續的過程也就是愛的過程,愛是用行動表達由內心發出的能量。愛不附帶任何條件,就愛你原本的模樣,是因為你是你而愛你。不需要擔心因為自己做錯了什麼事,而使那一份愛少了一點點。

如果有辦法擁有對方的無條件的愛,你可以不需要顧慮,勇敢地去探索世界,毋須擔心對方是否會無端地生氣,你可以勇敢地做自己,因為你知道,就算你失敗,對方還是會愛你的。不需要特地為了討好對方而委屈自己。你可以快樂地、簡單地做自己。

倘若父母可以無條件的愛孩子,孩子們有充足的勇氣去玩耍和學習,不需要擔心會被家長拋棄,也不需要看家長臉色做人,才會成長出忠於自己、自信勇敢的健全人格。

  • 但是,我們的愛是這樣的,這是錯誤的!

常常聽見家長說:你不好好吃飯,媽媽就不喜歡你了;你不好好學習,媽媽就不要你了;你不聽話,媽媽就不愛你了。常常看見家長,孩子成績好了,表現好了,就樂的眉飛色舞;成績差了,表現不好,就愁眉苦臉;我代表孩子想問一句,你的臉色是給誰看呢?你愛的是我,還是我的成績。

為什麼說“愛是無條件的”家庭教育指導手冊“連載”作者:張鐵剛

  • 為什麼家長感覺教育孩子累?

因為你是有條件的愛孩子,你一定會不停的想,孩子現在這樣,值不值得讓自己付出那麼多,那麼多努力,那麼多犧牲。其實,愛孩子是無條件的,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別想那些沒用的,你就不累了。

一定要區別成年人的愛情和家長對孩子的愛。成年人為什麼結婚在一起?也許是因為荷爾蒙的作用,也許是因為結婚而結婚,你可以拒絕對方,甚至離婚。至於說,會不會真的產生愛,主要看相處的過程。愛情,就是為了愛要發生的事情,強調的是過程,結果可以沒有愛。孩子的愛的結果只有愛,必須愛,所以,我們必須學會正確的愛孩子,只能無條件的愛孩子。

  • 孩子為什麼會膽小怕事?

孩子膽小怕事的原因很多。但是,核心的原因來源於真愛。如果家長經常說:你不好好表現,媽媽就不愛你了;如果你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如果孩子成績好了,你就眉飛色舞,如果成績差了,你就批評、責罵、甚至家庭暴力。孩子會沒有安全感,恐懼感必然導致孩子膽小怕事。心理學認為,安全感是一切心理健康的代言詞,恐懼感是一切精神問題疾病的代言詞。

  • 孩子為什麼學習壓力大?

用愛去給對方壓力,是對人最大的恐嚇,。你要是考不好,媽媽就不要你了。孩子會把你的話當真話,還談什麼學習,孩子已經被你嚇得膽戰心驚了,課堂上,他能想到的一定是,媽媽不要我了該怎麼辦!

很多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這是對的!但是,如果你想讓孩子出人頭地,目的是為了你自己,這是錯的。所以,你不該說:“媽媽這輩子全是為了你呀,你要是沒出息,媽媽活的還有什麼意思”。很多家長把自己工作都遲了,陪兒子學習,然後告訴兒子:“為了你念書,媽媽把工作都辭了,你要是不能考上好大學,對不起媽媽。”用愛做籌碼,目的是控制操縱一個人,這招太狠毒了。你是想培養出一個歐陽克、楊康還是梅超風?這麼狠毒的招數,也只有黃老邪和歐陽峰能幹的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