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土雞,公雞和母雞什麼比例比較好?為什麼?

農村蔣小蘭


住在農村每家每戶都要養殖土雞的,農家養殖土雞無非就是為了吃雞肉和吃雞蛋,另外就是孵小雞,小雞長大了,除了更替老雞就是殺肉或者賣給城裡人了,養雞的人家都必須養公雞的,至於多少隻母雞用一隻公雞這個問題,多數人肯定沒有注意,只是以為有公雞就可以了,其實不是這樣的,公雞母雞的比例最好是1:10——15,如果雞群不是為了繁殖也可以適當增加母雞比例的,畢竟公雞多了也會打架的,因為"一山不容二虎"啊。



公雞的作用

(1)、除了傳宗接代,還是雞群的領導

公雞在雞群中是最有威望的,它不僅僅是用來交配,使雞蛋成為受精蛋可以孵化小雞,公雞還可以帶領母雞出去覓食,而且公雞還是很有愛心的,每當公雞找到食物後,它自己並不急著自己吃,而是發出"咯咯"的叫聲,招呼附近的母雞來吃,附近的母雞聽見公雞的呼喚就會高興的跑過來把食物吃掉,然後公雞再繼續尋找食物,怎麼樣,公雞還是很有"範兒"的吧;


(2)、公雞是雞群的安全守護神

公雞也是雞群安全的守護者,每當雞群附近有危險,公雞就會發出警告的聲音提醒雞群,雞群聽到警告就會停止採食,注意周圍情況或者多到安全的地方;有時候公雞還會攻擊多雞群產生威脅的對象,有時候公雞叨人,就是為了保護雞群的一種反應,我就曾被公雞追著叨過呢。



(3)、肩負每日提醒天亮了的重任

我們在要天亮時聽到雞叫,都是公雞打鳴叫出來的,周扒皮半夜學雞叫,就是利用了公雞一叫就要天亮了這個說法。


草原話三農


山少也是在農村放養土雞的,關於題主的問題說說我的經驗。

養殖土雞一般都不喜歡公雞比例過高,主要原因是公雞好鬥,活動能力強,吃食多,生長慢,肉料比低,雄性激素高,肉質相對於母雞腥味也重一些,而且還不能下蛋,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明顯要比母雞要少,所以一般養殖土雞都會對公母比例進行控制。山少認為公母雞的比例控制在1:20-25之間最佳。

既然養公雞有不少缺點,也許有人會問,如果只養母雞不養公雞,行不行?其實在理論上是可行,只是沒有公雞,缺點也不少。

(1)雖然沒有公雞,母雞一樣是可以下蛋的,但是下的蛋都是沒有受精的蛋,都是無法孵化出小雞的蛋。而一個健康的雞群,雞蛋的受精比例要達到80%才能算是健康。

(2)沒有公雞,母雞無法有正常的生理需求,會使雞群陰陽失衡,不符合大自然規律,使之生命力下降,健康也會受到影響。

(3)公雞在雞群裡是雞頭,是群體裡的領導者,它不關起著傳宗接代的作用,還能夠領導雞群野外覓食,並有保護雞群的作用。

(4)公雞有很強的領地意識,不但好鬥,而且警覺性也強,能夠預知危險,並且體形比母雞大,能夠起到保護雞群的作用。

總的來說養殖土雞控制良好的公母比例,可以使養殖的經濟效益最大化,一方面不至於公雞過多,使養殖效益下降,另一方面也不能因公雞過少,使雞群不健康。

在農村養土雞,控制公母比的方法一般來說只有兩種。

(1)一種是在購買雞苗的過程中,進行篩選,在篩選的過程中直接控制好比例。

(2)另一種是對多餘的公雞進行閹割。這種方法農村比較常見,在農村很多的雞苗都是自己孵化的,在沒有孵化出來之前,是無法分辯公母的,所以公母比例無法在先天上進行控制,只能在公雞性成熟之前對公雞進行閹割,使公雞變成閹雞,雖然閹雞不能下蛋,但比公雞的肉料比要大很多,並且肉質也更好。


吳家山少


也正準備養點土雞,蘆花雞和大紅公雞。

個人覺得,首先,養雞的目的是什麼?是賣雞還是賣雞蛋還是孵化雞苗。如果是賣雞,可以根據當地飲食習慣喂公雞或母雞。有的地區喜歡吃母雞,而我們當地都喜歡吃一年己上的公雞。

如果是賣雞蛋的話,那就要按照1:10~12就行,建議還是適當多喂一些公雞,長勢快,邊長邊賣,提前贏利。





鳳凰臺老李


根據科學研究,公雞達到正常的受精能力需22~26周齡,一隻發育正常的公雞平均一次射精量0.88毫升(0.3~1.5),每次射精的精子數平均為33億(1~150億),如實行雞人工授精,每次輸入最低有效精子數為1億。在自然交配中,交配大部分不完全,約有14~32%的母雞不能獲得精液,一隻公雞一大可與30~40只母雞交配,但其中僅有1/3以下的母雞獲得精液。影響受精率的因素有很多,具體現:

一、蛋用型雞比肉用型雞受精率高;體重輕的雞比體重大的雞受精水高,公母雞體重差別過大的則受精率低。

二、營養、能量和蛋白質攝取不足,影響公雞的性慾及精子成熟、密度和活力,使受精率降低。在營養因素中影響最大的是維生素E和維生素A,如嚴重缺乏時因抑制精子形成而降低受精率。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C則母雞的受精率上升。

三、溫度和光照。成熟公雞在30℃以下的溫度內對精子生產無害,而30℃以上則有抑制作用,故夏季應做好雞舍降溫。光照時間長則公雞睪丸活動旺盛,精液量增加,受精率要高。而在秋冬短日照下則睪丸機能降低,精液量減少,受精率要低。據報道,公雞每天光照時間最低需12小時。

四、爭鬥性與順位性。在一個配種群中有數只公雞時便會發生爭鬥,通過爭鬥排列出順位,這個順位制一經確定幾乎不能改變,如果頻繁地向群裡放雞,則破壞順位制,爭鬥增加,減食,體重減少,產蛋下降。所以一個配種群中不要同時放入很多公雞,配種群不宜過大。

五、年齡。公雞18個月齡前時期受精率高,隨年齡增加受精率降低。因此在組群時,儘量多用健康而年輕的公雞。

六、換羽。大面積換羽會降低受精率,公雞性慾降低,精液量和精子數明顯減少,嚴重時會陷入一時性不育。為此要採取各種措施防止非正常換羽,一旦發生要立即採取有效措施。

綜上所述,在自然交配中,公母雞比例適宜,才能獲得較高受精率。否則,如公雞過多,因公雞爭配母雞而發生爭鬥,踩傷母雞,干擾交配,影響受精率。反之公雞過少,因母雞得不到足夠交配次數,也會降低受精率。綜合各地經驗,公母雞適宜的性比例是:輕型雞(蛋用白色雞)為1:12;中型雞(兼用型)為1:10~12;重型雞(肉用型)為1:8~10。謝謝



龍字清


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983年,來自美國田納西州的養殖專家John·Maximum在自家的蛋雞養殖場投下了一部分小公雞,原本只是出於寄養的目的,卻在接下來的幾個月發現,自家的母雞下蛋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這在當時的美國養殖界引起了轟動,原本人們一直以為,蛋雞的養殖是不需要公雞的,只有孵化場的飼養過程中才會配比一定量的公雞,以促進雞蛋孵化。但是直到的John的這個無心的發現,它徹底改變了人們的認識!第二年,美國聯合養殖協會的專家們開始著手研究,他們在一家規模達十萬只的蛋雞養殖場進行實驗,經過歷時兩年的不斷嘗試,最終發現,在公雞與母雞比例為1:23時,母雞的產蛋率得到有效提升,並且下蛋週期得以延長,給養殖場帶來的經濟效益顯著提高。這也成為了美國蛋雞養殖界秘而不宣的秘密!時間進入2000年,來自中國南方的部分養殖場,將這種先進的理念帶到中國,實踐證明,給廣大養殖戶們帶來的也必將是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


河弟養豬









上猶要爭上游


大家好,我是大溼兄,擅長禽病診治以及家禽飼養管理工作。從業經驗近20年。關於農村散養土雞公母配比多大為最好呢?我是這樣看的。(僅供參考)


農村散養土雞公母配比適當,既可提高種蛋受精率,又可節約飼料開支。一般來講散養土雞在進雛時,公雞佔母雞比例的15%,到20周齡時保留11%~12%,產蛋期保留8%~10%即可。(以上僅限於自然交配)若是採用人工受精公母配比保持在3-5%即可。


大溼兄聊禽病


養殖土雞,公母比多少?筆者從我的養殖實踐和大家談談,我覺得首先要明確養殖的目的,才能確定公母比例。

一、養殖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土雞好的品質。從這個方面來說就是要通過公母比例的投放,促進群體的活動,從我的實踐,建議公母比例在1:20-30。

二、養殖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受精率,那麼,我建議公母比例在1:8-12。

至於為什麼有很多專業的農友已經回答了,我就不花費大家的時間了。


慢生活青春家


農村養殖土雞,一般在母雞群裡都要混養一些公雞,混養的比例的話在1:8-12之間。混養公雞有幾個好處:第一,提高母雞的產蛋率,公雞能對母雞起到一個性誘導的作用,促進母雞雌性激素的分泌,提高母雞的產蛋量。尤其是對那些還沒有開產的小母雞,還有產蛋量不穩定的母雞,能夠促進它們開產和增加產蛋量。第二,有公雞的存在可以讓母雞保持較高水平的雌性激素。維持高的生產水平。並且也會有高安全感,提高抗應激能力。第三:公雞比較機警,性格比較兇猛,遇到危險會發出叫聲,能起一個警示作用!第四,有公雞就會有受精蛋,如果母雞在野外下蛋,沒有被發現,就會自動抱窩,這樣就有小雞出生了,不至於浪費了那些蛋。


興化小林哥


這個要根據你當地的需求量來決定的,如果當地人比較喜歡吃母雞的話,母雞的量會大一些,而且可以產雞蛋可以有一些經濟收入,雞蛋的話,農家雞蛋的話,最低的話是一塊錢一顆,如果按按三天一顆的話

一個月收入的話也會很多,但是母雞的體積量會比較小,要是殺的話斤數比較少,但是一般農村機的話都是按個賣一隻的話,大概是100到150之間,如果是當地人愛吃公雞的話,可以多養一些公雞,少配一些母雞就可以,如果要是正常情況下的話,是一般是20只母雞配一隻公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