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圖為什麼像一隻“公雞”呢?

史海閒聊


這是個一言難盡的問題。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先民在長達5000多年的歷史中,不僅締造了極其輝煌的文明,更開拓了巨大的國土面積。時至今日,我國國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大國。

而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呈現出“雄雞”的形狀,表達出了“雄雞一唱天下白”的雄壯態勢。

那麼,我國的“雄雞”是如何形成的呢?靜夜史認為應該分為兩個階段,即開拓和成型階段。

雖然我國文明早已肇始,但疆域的初步成型卻是在秦朝時期。

前221年,秦王掃六合,經過10年的兼併戰爭,秦國統一中原。隨後秦朝北擊匈奴並築長城,南撫百越而有靈渠,疆域面積高達350多萬平方公里;

西漢時期,疆域繼續開拓,漢武帝時期收服西南夷,將西南地區納入版圖;

前60年,漢宣帝設置西域都護府,將新疆和中亞東部地區納入版圖;

隋朝重新統一中原後,唐朝繼續開疆拓土。

630年,唐太宗消滅東突厥,將蒙古高原納入版圖;

659年,唐高宗消滅西突厥,重新將西域納入版圖;

唐玄宗時期,隨著渤海都督府的設置,中原王朝開始將東北北部納入版圖;

隨後兩宋分裂,我國在元朝時期再度開始疆域整合。

1248年,隨著“涼州會盟”的成功,青藏高原正式納入蒙古帝國版圖,隨後被元朝繼承;

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設置澎湖巡檢司,標誌著澎湖列島納入版圖;

明朝時期,加強了對西南地區的經營,自五代十國分裂出去的交趾雖短暫收復但很快失去;

清朝建立後,再度開始疆域整合,我國數千年來的經營終於開花結果。

隨著1661年吳三桂勒死永曆帝,中原大陸統一;

1681年,清朝平定三藩之亂,西南地區納入版圖;

1683年,清朝消滅鄭氏政權,臺島正式納入版圖;

1689年,清俄《尼布楚條約》簽訂,清朝取得外興安嶺以南所有地區主權;

1691年,康熙舉行“多倫會盟”,漠北蒙古和唐努烏梁海納入版圖;

1722年,清軍驅準保藏,將西藏納入版圖;

1724年,清朝平定青海和碩特蒙古叛亂,青海納入版圖;

1727年,清俄《恰克圖條約》簽訂,清朝失去貝加爾湖周邊主權,但穩定了兩國中段邊界;

1759年,清朝消滅準噶爾汗國、鎮壓大小和卓叛亂,統一天山南北,時隔千年後再度將新疆納入版圖;

至此,我國疆域達到1316萬的規模,這是我國古代實控疆域的最高峰,其後隨著清朝的盛極而衰,疆域也開始不斷萎縮,最終成為“雄雞”。

1842年《南京條約》,清朝失去香港島;

1858年《璦琿條約》,清朝失去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共60萬平方公里土地。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40萬平方公里為清俄共管;

1860年《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給英國;失去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40萬平方公里;

1864年《勘分西北界約記》,失去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共44萬平方公里土地;

1881年《伊犁條約》及五個勘界議定書,失去西北共7萬平方公里,我國版圖被啃噬成“海棠葉”;

1898年,沙俄佔領帕米爾高原薩雷闊勒嶺以西2萬多平方公里土地;

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臺澎群島;

1900年,庚子國難,沙俄搶佔江東六十四屯;

1911年《滿洲里界約》,割讓滿洲里1400平方公里土地;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沙俄煽動漠北蒙古高層分立,隨後成立大蒙古國,並瘋狂向內蒙古和新疆進攻,後被北洋政府擊退;

1914年,英國陰謀炮製“麥克馬洪線”,奪走藏南9萬平方公里土地;

1919年,皖系軍閥徐樹錚出兵漠北蒙古,奪回漠北蒙古和唐努烏梁海,但1921年再度被蘇俄奪取;

1929年“中東路事件”爆發,東北軍慘敗,蘇聯佔黑瞎子島,隨後佔黑龍江、烏蘇里江幾乎所有島嶼;

1931年,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隨後熱河淪陷;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東部大部分區域淪陷;

1944年,唐努烏梁海“自願”加入蘇聯,被接納為俄羅斯聯邦的一部分;

1945年,抗戰勝利,臺澎光復;

1945年,蘇聯強迫南京國民政府同意蒙古分立,1946年,南京國民政府予以承認;

至此,我國版圖成為“雄雞”。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學妹在回答這個問題前,讓夢想插上翅膀繞著祖國天南地北轉了一圈,看到一個個雄雞守護在大江南北的每一個角度,黎明報曉,提醒大家該日出而作;太陽下山回籠,意在告訴大家日落而息;好的作息習慣才是革命的本錢!

至此,學妹才明白:原來公雞才是中國最主要的守護神靈,久而久之,連中國的地圖也染上了雄雞的神采。所以預言裡經常有雞的存在。比方說《推背圖》三十九象裡有:一朝聽得金雞叫……其預言的是日本侵華必敗;還有喔喔晨雞孰是雄(第三象)……

由於雄雞族的慈悲加護,中國人民總是鬥志昂揚,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走西口,絲綢之踏,下西洋……祖先的足跡從東走到西,從南越過北,漂洋過海……

由於雄雞族的美麗加護,中國人民總是熱衷於建設美麗家園,不僅把自個兒收拾得漂漂亮亮的,也把整個小家、整個民族、整個國家都打扮得美麗芬芳……

由於雄雞族愛好集體行動,所以中國人民也是典型的群居族,五十六個民族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奔小康,共圓中國夢……

學妹也是小鬥雞一枚,喜歡吹吹牛!



馨鈺數碼


首先記住一件事情過程或一個物體形狀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它變成你感興趣的東西,就有了中國地圖像一隻公雞,把地圖給抽象化了。

在上地理課的時候,老師很定給我們說過中國地圖的樣子,像一隻公雞,看著就是昂首挺胸的樣子,而且旁邊的日本瘦瘦小小的像一條蟲,這樣的寓意還有這麼特殊的形狀,大家想不記住也很難了。但是中國的地圖為何偏偏是一隻雞?

其實中國最初的版圖不是這樣的,在經歷了二戰之後,外蒙被正式分離出去才形成了雞的樣子。其他的國家也一樣,地圖都是有一定的形狀的,只不過大部分是不規則的,為了好記,我們才從其形態上儘可能的去聯想到生活中的一些東西。我們的疆域從秦統一後,一直在不斷的變化,中間經歷了幾千年,才形成今天的樣子。

秦朝統一全國後,整個中國的疆域從朝鮮半島,到臨洮,然後北到遼東地區,南邊到了嶺南地區,整個疆域的面積有三百多萬,這是我國第一次形成版圖。在秦始皇之後的統治中,中國的疆域在不斷的擴大。到了漢朝的時候,開始對西域和兩越地區徵收,讓我們的領土在不斷的壯大。後來經歷了幾朝的分裂,在隋唐時期再次統一,並且在唐朝的時候,外族對大唐的呼聲達到極致,很多的小國自願加入大唐,唐朝的領土再次得到擴展,當時的疆域已經上千了。這是我們最繁盛的王朝,之後朝代的發展雖然無法和大唐相媲美,但是之後的元朝再次將中國領土面積刷新,將西伯利亞地區和西藏地區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範圍內。可是在元朝敗落後,中國的疆域就開始出現衰退,明朝時期繼承的領土幾乎和現在擁有的差不多,因為明朝是從中原內部崛起的勢力,對收復邊疆地區的能力有限制。之後清軍入關,在遠征數次之後再次將新疆及中亞地區收復,別看清朝是大家口中最失敗的王朝,但是清朝期間,我國地領土達到1300多萬平方公里,也是非常厲害的。可是清末一切都不一樣了,各種條約,各種各地,中國先後失去了數百萬的領土,縮減到二戰之後,中國的版圖就形成了公雞形狀,為960萬平方公里。






鯨探長砥礪前行


是因為它的前面有條蟲子——日本。其實中國的雄雞版圖並不是天然形成的,它是歷史朝代演變的產物,記述了中華民族在發展過程中的一部部的血淚史。原本中國的版圖並不是今天的“雄雞”狀,也不是因為它的前面有條像蟲子的日本,而是在清末時我國遭受列強的侵略,特別是鴉片戰爭後,當時的清政府腐敗衰弱任人宰割,被迫割讓了大量土地給俄羅斯,同時也在民國時期國內外因素導致國民政府丟失了外蒙古,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最後才得以保存今天的“雄雞”狀的祖國版圖。我們要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努力做好本職工作,自覺維護國家的安定團結大局,讓“雄雞”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吳衛


1.中國地處亞洲東部,有漫長的海岸線,這是國土型似公雞的主要部分。也是近代中國的魚米之鄉富饒之地。

2.古代中國西部和北部不是今天的疆域形態。那時為了爭奪土地戰火紛飛,最終形成了今天的狀態。當代中國地圖是最漂亮的。背靠高山面向大海,昂首挺立迎接太陽的升起。這是造物主對中華民族的饋贈。

3.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國都一般位於中原腹地,象徵著國家統一和民族的向心力。朝代更迭最終定都北京,是因為這是塊絕佳的風水寶地,也是處於“公雞”的咽喉,是國之命脈。

4.經過幾千年的風雨,證明了北京風調雨順氣候適中,有山有水。是世界上最好的首都。東三省物產豐富是中國的糧倉。傳統的主體部分的黃河長江流域依然構成了中華民族的脊樑。而嶺南地區臨海佇立,是中國走向海外的出口。


錢小明678


這個問題不用答那麼多,就一句話,地圖的外形一看就像一隻雞!還有用那麼多費話來解釋幹啥呢!顯示有文化嗎?



海南土地資訊


本來是肥荷葉,被侵略者刨了邊,就成了雄公雞。也叫金雞獨立,一唱雄雞天下白。


成林盡染


這個沒有具體的答案。。。因為很多國家都是奇形怪狀的,誒,很有可能像一些動物。


皮皮羊為豆子加油


中國地形圖兒歌

中國地圖像雄雞,

昂首挺胸真神氣。

雞頭東北三個省,

遼寧,吉林,黑龍江。

雞背甘肅、內蒙古,

雞尾新疆和西藏。

雲南、廣西、海南島,

就像雄雞的腿和腳。

廣東、福建是雞脯,

浙江、江蘇是雞胸。

山東、河北是雞頸,

臺灣圍在東海中。

天津守在雞胸口,

保衛首都北京城。

小朋友們看地圖,

祖國地名記得清。

東方一隻大雄雞,

伸頸昂頭喔喔啼。

雄雞身旁兩個蛋,

血肉相連不分離。

雄雞一叫太陽出,

萬道金光照大地。



笑道道


前清時候,中國地圖是桑葉圓圓的,清末,蒙古獨立,外東北又被俄羅斯佔領了,所以現在像大公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