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抓粵港澳大灣區新機遇 南沙問計粵港澳院士專家

南沙問計院士專家諮詢座談會召開。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楊智明)4月21日下午,南沙問計院士專家諮詢座談會在廣州南沙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院士聯合會會長、粵港澳院士專家創新創業聯盟主席劉人懷等十多位院士專家受邀參會。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蔡朝林表示,聽了各位院士專家的真知灼見以後收穫滿滿,南沙將把院士專家的寶貴建議轉化為動力源泉。

隨後,與會院士專家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長和研究領域,圍繞南沙區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責任與擔當等話題進行建言獻策。

院士專家聲音

劉人懷 [中國國工程院院士、廣東院士聯合會會長、粵港澳院士專家創新創業聯盟(廣東)主席]:

加大力度扶持科研成果轉化

劉人懷院士

劉人懷院士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有突出的人才優勢,而南沙有地理優勢,人才優勢卻不足。要吸引人、留住人,需要找出人才管理的不足。

同時,他看到,“我們現在創新成果很多,論文是世界大國,專利是世界大國,但是轉化太少,轉化的成果太少了,就是管理機制有矛盾”;他建議,南沙可以推出一些措施,扶持科技成果轉化,南沙將可以脫穎而出。”

“我建議把 ‘產學研’改成“政產學研金”,政府主導,下大氣力,金融機構要出錢,不要怕失敗。”劉人懷說,“科研成果創新要允許失敗,寬容失敗,讓科研人員輕裝上陣,就能做出更大成果。”

陳新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廣東院士聯合會副會長):

建議從南沙到香港的船運提速

陳新滋院士

陳新滋院士針對如何讓南沙更吸引人,談了自己的看法,首先把南沙打造成為全中國食品安全最好的地方,能吸引很多人來這裡生活;其次建議增強南沙至香港的船運,若將單程時間縮短至一小時內則更好。

劉煥彬(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原校長):

發揮優勢特色 抓好“軟硬件”建設

劉煥彬院士

劉煥彬院士針對南沙的科技創新發展提了三點建議, 第一,要做好頂層規劃,發揮南沙的優勢和特色,特別要強調差異發展。南沙地理位置非常好,可以重點發展海洋有關的科技產業,包括物流、海洋工程、海洋資源、可燃冰、新能源這些方面。第二,南沙要成為粵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載體節點。不僅要發展好交通、居住環境、教育、醫院等“硬條件”,還要有制定創投政策及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等“軟條件”。第三,現在有不少科研單位落地南沙,包括香港科技大學等,他們有些什麼經驗,又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通過調查分析來改進,南沙在科技方面就會有發展。

劉良[澳門科技大學校長、粵港澳院士專家創新創業聯盟(澳門)主席]:

找準定位 挖掘創新內在動力

劉良教授

“我今天是第二次來南沙,10多年前我來過,今天感覺有很大的變化。”劉良教授首先說。

接著,他對南沙的發展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一,南沙的定位在哪裡?珠海有橫琴,深圳有前海,廣州有南沙,一定要找到優勢和定位。第二,創新的內在動力在哪裡?基礎設施建設要到位,留住人才的條件要滿足好。第三,南沙的標籤是什麼?有很多的定位和它的策略發展都是頂層設計,涉及到很多的因素,要做好頂層設計。

吳碩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廣東院士聯合會副會長):

城市規劃要務實 打造綠色建築

吳碩賢院士

吳碩賢院士針對南沙的規劃提了以下建議,第一,城市規劃設計空間要務實,該疏的時候要疏,該密的時候要密。第二,吸引人才有兩條,一個是教育,另外做好養老服務。第三,把立體綠化打造好,這樣整個城市規劃就有特色了。第四,在建築科技方面,考慮海洋建築元素,做出特色。

範滇元(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教授):

未來應加強高等院校的建設

範滇元院士

範滇元院士指出,鼓勵創新,政策需要創新,真正要創新,要有寬容的環境。南沙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要充分利用優勢進行佈局,未來應加強高等院校的建設,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有人才方能取得長遠的發展。

姚新生(中國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學教授):

建議成立諮詢委員會 確保創新決策正確

姚新生院士

姚新生院士提出,從創新項目普遍成功率低進行思考,建議南沙成立諮詢委員會,根據不同的項目,組織專家委員會進行評估,確保決策的正確。此外,南沙想辦法留住人才,可以考慮從高校院所中吸納人才。姚新生願意推介南沙的政策、環境,鼓勵院士團隊成員走進南沙創新發展。

孫玉(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廣聯數字家庭產業研究院院長):

加強互聯網隊伍建設 支撐南沙智慧發展

孫玉院士

孫玉院士建議,諮詢會也可以問計企業家,搭建小而精的活動平臺,讓院士專家與企業家一起交流切磋。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南沙在打造互聯網平臺的基礎上要加強隊伍建設。有了自己的互聯網隊伍,就可以發展互聯網產業,支撐南沙的智慧城市建設。

鄭健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公司名譽主任):

建議建立智能化物流系統 找合適的人才承擔重點項目

鄭建超院士

鄭健超院士建議研究具有國際水平的智能化物流系統,還有相應的配套產業,比如智能化電網,智能交通系統。

對於一些重大研究項目的攻關,不能光有院士,還要根據重大的研究項目需求找有能力專門做這些事的專家。如南沙有需求,願意牽線搭橋,推薦合適的人才承擔南沙的重點研究項目或規劃設計。

謝和平(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原校長、深圳大學教授):

發展綠色能源 率先實現技術產業化

謝和平院士

謝和平院士首先肯定了南沙的發展規劃,同時,他也看到,在落實創新驅動方面,普遍現象是重申報輕研發、重“武器”輕實效管理。由此,他建議,建立一套制度保障,吸引人才在南沙創新創業產生成效。

而且,他認為,要建設一流大灣區,發展綠色能源,需要技術支撐,現在這些技術在國際上基本處於同一水平線上,如果南沙在這方面能實現率先實現產業化,將大有發展。

【圖片】廣東院士聯合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