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區民政局“一戶一議”救助,為416名困難家庭失能人員送去生活照料

□半島記者 張海玉 報道

本報訊 “感謝這個好時代,感謝嶗山區政府對我們的救助,讓我對生活又有了希望……”4月8日,沙子口街道松山後社區48歲的居民張紅充滿感激地說。她原本有個幸福的三口之家,但美好的生活在2015年發生了變故。當年,丈夫曲知鋼突發腦血栓,導致肢體一級殘疾,重度失能。

“家裡頂樑柱突然倒了,就好像天塌了一樣,我也失去了對生活的信心。”張紅說丈夫患病猶如晴天霹靂,讓家裡的笑聲不復存在。從此,她無法工作,家裡的地也都讓婆婆幫忙種著,自己全身心地照顧丈夫。沒有了經濟來源,女兒上學又需要錢,當時的困境壓得這個農家婦女喘不過氣。

2017年初,嶗山區民政局向這個不幸的家庭伸出了援助之手,給他們帶來了希望的曙光。民政局給該家庭辦理了低保,使他們每月領取低保金1439.2元,此外每年發放低保家庭取暖補貼800元,春節一次性救助300元,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每月130元。

另外,按照特殊困難家庭“一戶一議”救助,曲知鋼作為區低保家庭中的重度失能人員,可享受每月60小時(1200元)的基本生活照料護理服務,其在校女兒可享受高等教育階段在校餐費補助每月600元。這些救助金,幾乎成了張紅家庭所有收入來源,極大地減輕了他們家庭的負擔。“感謝民政局對我們的關照,我感覺很知足,對生活又有了盼頭。”久違的笑容再次浮現在張紅的臉上,樸實的她一再表達謝意。

無獨有偶,北宅街道東陳社區的陳春梅也是因為身患疾病導致家庭陷入困境。她今年44歲,六年前,被確診為風溼性關節炎,後來雙手變形厲害,中度失能,甚至連做飯都費勁。雪上加霜的是,女兒聽力二級殘疾,出生才40多天時,陳春梅就離婚了。自此,她帶著女兒和父母住在一起。有一段時間,她喝中藥治療,半個月就要花掉1500元藥費,病情嚴重時,連躺下和起身都很困難。“以前有母親照顧我,前年母親去世了,我感到很無助,一度喪失了希望。”陳春梅回憶說。父親今年73歲了,還要幫著女兒做飯,讓陳春梅感到很愧疚。

後來,多虧了嶗山區民政局的救助,給她和女兒提供了生活保障。不僅給她辦理了低保,每月領取低保金975.2元,此外每年發放低保家庭取暖補貼800元,春節一次性救助200元。而且按照特殊困難家庭“一戶一議”救助,陳春梅可享受每月45小時(900元)的基本生活照料護理服務,其女兒可享受每月30小時(600元)的基本生活照料護理服務,還有義務教育階段在校餐費補助每月176元。

去年,嶗山區建立了特殊困難家庭“一戶一議”救助機制,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對低保、低保邊緣、中低收入和因病支出型困難家庭中的失能人員開展基本生活照料,按照每小時20元的標準進行補貼;對低保家庭入學子女發放在校餐費補助。

截至目前,共對全區416名困難家庭失能人員開展了基本生活照料,發放照料補貼136.9萬元,對265名低保家庭在校子女發放在校餐費補助45.6萬元,有效提升了全區困難家庭的救助保障水平。

便民信息 三級牌

嶗山區 “一戶一議”救助標準

1.對困難家庭失能人員提供基本生活照料

保障對象是嶗山區常住戶籍家庭中的下列人員:

①低保家庭中的輕度、中度、重度失能人員;

②低保邊緣家庭中的中度、重度失能人員;

③中低收入家庭和因病支出型困難家庭中的重度失能人員。

其中,中低收入家庭和因病支出型困難家庭中的重度失能人員,需符合以下條件:失能人員有贍養人的,贍養人因病、殘、就學等原因不具備照料能力;失能人員有撫養人的,僅有一名撫養人或撫養人因年老、病、殘等原因導致僅有一名撫養人具備照料能力。

2.對低保家庭子女給予在校餐費補助

(1)保障對象。將我區低保家庭中的義務教育(小學、初中)、中等教育(高中、中專、職高)、高等教育(全日制專科、本科)階段入學子女納入在校學生餐費補助範圍。

(2)保障形式和標準。為符合條件的低保家庭入學子女按學期(5個月)發放在校餐費補助,具體補助標準如下:

①義務教育階段每人每月176元。

②中等、高等教育階段每人每月6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