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福田區突出四個“聚焦”推動28個重點改革項目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馬小晗 通訊員 萬昆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是福田區全面建設“先行示範區、強國城市範例”的關鍵之年,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全面實施的啟動之年。站在這一歷史節點上,福田人在思考,如何激發出首善之區源源不斷的改革創新力量?

4月19日,中共福田區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分析總結2018年改革工作,謀劃部署2019年改革任務。會上,福田區委書記呂玉印指出,過去一年,福田區堅持“標杆引領”,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推出一批具有引領性和獨創性的改革成果,得到中央省市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及高度關注。2019年全區各街道各部門將鼓足幹勁、再接再厲,以“勇當改革開放尖兵”的標準,把各項改革任務落到實處,推動福田改革向更深更廣領域不斷開拓,奮力書寫新時代改革開放的輝煌篇章。

2019年福田區突出四個“聚焦”推動28個重點改革項目


▲中共福田區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繪製出了2019年福田區的改革藍圖。

自2014年福田區改革元年以來,320個改革項目相繼推出,全區上下以改革創新思路突破阻礙發展的藩籬,在制約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發動攻堅,探索新路,全區各領域改革任務遍地開花、結出碩果。以重點改革、街道改革及微創新改革的架構突出改革項目的系統性,以內在的邏輯形成綜合配套體系,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和黨建工作。2019年,改革再出發,福田區將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機遇,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主動破題,勇當深圳全面深化改革的尖兵。

回顧:改革擦亮首善之區金字招牌

智慧福田建設在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中被選為典型案例通報表揚;“雙創”改革工作獲國務院通報表揚;3×4政務服務改革獲評中國營商環境創新獎;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改革,在全省範圍內率先探索政府投資項目市場化運行機制……2014年以來,福田區320個改革項目爭相結出碩果,擦亮了首善之區的“金字招牌”,這其中包括149個重點改革項目,57個街道改革項目,114個微創新改革項目。改革的齒輪朝著系統集成、整體推進的目標不斷前進,呈現出國家省市級改革項目“試點”多、基層自主創新通過改革獲得“牌子”多、基層改革經驗可複製可推廣“點子”多的“三多”特點。截至2018年底,福田區共有26個項目取得了國家、省、市的試點,平均每年有3個國家試點,1個省級試點和1個市級試點任務,位於全市前列。此外,福田區還通過改革率先成立一批新型機構,為全國基層改革探索新路徑。

展望:28個項目繪製改革藍圖

2019年福田區出臺《福田2019改革要點》,聚焦合作區建設、營商環境改革、數字政府建設、基層治理與民生四大領域的28項改革項目,形成福田新一年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綱領和路線圖。其主要目的就是解決問題,引領發展,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發展之“綱”,釋放改革創新動力,使福田改革更好融入國家改革發展大局,為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全面實施貢獻福田力量,爭當深圳改革尖兵。

●聚焦1: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引擎配套機制改革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面推進,福田區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區,正站在歷史性的發展節點上,奮力推動“二次創業”加快發展。打造大灣區創新的新引擎。

福田區針對深港兩地科技創新合作鏈條不完整、科創資源未能優勢互補,科創主體未能協同發展,體制機制不暢通等痛點,著力謀劃深港科技創新合作機制改革,在創新皇崗口岸通關模式、人員出入境、科研物資跨境流動、藥品醫療器械監管、支持港澳參與大科學計劃等方面展開先行先試。

知識產權的“保護”與“創造”同樣重要,福田區為加快建設知識產權生態區,推出知識產權生態區運營管理機制改革。依託中國(南方)知識產權運營中心,探索知識產權金融新產品新服務新模式,並配合系列服務,強化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效應,加快建設知識產權生態區。

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地處深港“直接結合部”,跨境直聯互通,具有獨一無二的區位優勢,因此其發展規劃備受期待,福田區圍繞打造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要求,開展合作區創新創業資源供給側改革,探索都市型、分佈式、智慧化高新區建設和管理運營模式,完善高新科技產業空間供給專項措施,構建綜合創新生態體系。

同時,福田區還將在落實國家科技創新中心體制技術創新上展開探索。未來,福田區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打出粵港澳大灣區創新中心和總部經濟中心的福田品牌,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典範城區的契機下探索機制改革的“福田模式”。

●聚焦2:建設數字政府系列配套改革

數據上雲、服務下沉,為切實增強推進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福田區進行了全方位的創新嘗試,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2019年,福田區將以釘釘子精神推動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取得實效,深入開展政務數據資源和數據需求梳理,不斷完善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優化再造政務服務流程,升級便企便民服務水平,大幅提高政府運作效率,打造統一高效的整體政府。在城區治理大數據預警和服務機制、安全生產大數據監測機制、生態環保大數據監測機制、基層網格大數據包乾聯動2.0機制、智慧生活社區大數據便民機制、“融媒體”新聞宣傳模式上精準發力,把已經推開的改革推進到“最後一公里”,不達全勝不收兵,也把更新的更難的任務納入改革視野。

●聚焦3:打造高品質營商環境系列配套改革

為精心雕琢城區品質,打造高品質營商環境,福田區針對轄區經濟發展需求和企業發展的難點痛點問題,進一步完善系列配套改革,為福田區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

2019年,福田區政府繼續做好轄區企業的“服務員”,減稅、減審批、降成本,實施涉稅事項清單化管理;政府服務企業時還開啟“適配式”創新機制,以“機制創新+技術支撐”加速產業政策的精準兌現和應用;進一步取消、簡化審批事項,全面優化項目審批流程;對於金融業、零售業、城市管理龍頭企業更是出臺了有黏性、切合企業需求的改革措施。

做優服務同時做好監管。為打造良性發展的企業生態,福田區還推出了“誠信福田”社會信用體系改革和產業資金績效評估體系改革,實現跨部門信用綜合監管,建立健全以信用為重要依據的市場準入、退出機制,推動產業扶持資金運用的科學、透明和規範,打造誠信福田示範標杆。

●聚焦4:推進基層治理和民生領域系列配套改革

以創新引領,福田區紮實有效的改革探索全面推開,在基層治理領域逐步走出了一條特色新路徑。以“黨建+”核心凝聚多元共治力量,通過打造高質量黨建工作體系,逐步構建起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為福田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典範城區提供堅強組織保障。而基層勞務派遣人員深化、信訪法治化提升改革、“巡察+審計”聯動模式改革將為減輕基層負擔,便民利民,提升基層品質做出探索。

公共服務方面,福田區圍繞精準服務、有效服務、品質服務的目標,通過體制機制、方式方法改革創新,建立基本公共服務標準清單和清單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增強服務項目和標準的時效性和科學性。同時,還將以數字政府和整體政府建設為核心,推動機制體制、業務融合、標準管理“三位一體”體系改革,促進政務服務的均等化、規範化、高效化發展。

改革的力量還延伸到了各個民生領域,切實增強群眾的改革獲得感。醫療方面推出了“互聯網+”公共衛生服務,讓每位轄區居民都有自己的電子健康管家;教育方面開展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退的管理體制,建構高效、務實的現代學校人事管理制度,提高轄區的教育品質;養老方面,通過探索“飛地”養老模式,解決中心城區養老用地緊缺問題。啟動深汕合作區“飛地”健康養老課題研究,試點建設“智慧+醫養+異地同城”服務綜合體,實現深圳(福田)與深汕(赤石)兩地共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