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許縣硃砂鎮發展紅薯產業助推脫貧致富

映象網開封訊(記者 崔學慶 實習生 王山峰 通訊員 王和慶)

4月20日,通許縣硃砂鎮鬥廂村高效脫毒紅薯育苗基地大棚外微風習習,大棚內薯苗青青。硃砂鎮黨委書記李娟、鎮長李濤、副書記於寒冰正在大棚內一邊同貧困戶一起管理紅薯苗,一邊向貧困戶講解黨的富民政策。

通许县朱砂镇发展红薯产业助推脱贫致富

據鬥廂村支部書記彭功河介紹,鬥廂村是2019年度脫貧村,為使鬥廂村能夠順利脫貧,針對鬥廂村產業支撐不明顯、產業疊加度低的問題。硃砂鎮黨委政府提前謀劃,在產業上下大功夫。經多方考證,建立了以“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為帶貧模式的薯發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經多方努力,把貧困戶的零星土地進行整合,使之連片成方便於管理。合作社每年向貧困戶每畝地繳納800元租金,48戶貧困戶與合作社簽訂了土地流轉協議。解決了有地沒人種、種不好的問題。

合作社建成77座大棚進行高效脫毒紅薯育苗。大棚需要10名技術管理人員、2名看護人員、50名農忙季節短期工。基地無條件使用建檔立卡貧困戶作為務工人員。解決了貧困戶有人沒活幹的問題。技術人員月工資2000-3000元,看護人員月工資1000元;短期工每人每天100元-200元,每年每人最少務工收入9000元。解決了貧困戶收入低的問題 。

藉助優質脫毒紅薯育苗基地種植示範大棚,帶動發展集中連片優質紅薯種植基地1000畝,達到生態高效、綠色無公害標準。年產優質紅薯6000餘噸。按目前價格1.5元/斤計算,每畝年純利潤7000元左右。解決了優質高效的問題。

對經濟特別困難又願意種脫毒紅薯的貧困戶,基地可以先供苗。對本村家庭特殊困難,無勞動能力的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合作社每年出資救助資金1000元。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基地每個大棚每年向村集體交納700元的收益金,村裡有53900元穩定收益,解決了集體資產流失問題。硃砂鎮發展紅薯產業幫助貧困戶解決了很多難題,助推了脫貧致富。

-23216709 136 0378 9370,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映象網“大象幫辦”電話:180 0371 96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