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觀賣血記》:一本比《活著》更值得閱讀的書


《許三觀賣血記》:一本比《活著》更值得閱讀的書


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終於讀完了《許三觀賣血記》。

我喜歡餘華的《活著》這本書,但非常不建議大家閱讀,箇中緣由我也曾經寫過一篇讀後感,就不多闡述了。

猶豫再三,我還是捧起了餘華的另一本書《許三觀賣血記》。

酣暢淋漓地讀完後,不得不說,我更喜歡許三觀的故事。

如果說福貴的故事是個無可爭議的悲劇,那麼許三觀的故事更像個悲喜劇。

01

《許三觀賣血記》講的是蠶絲廠的送繭工許三觀,為了解決生活中出現的種種困難,不得不一次次依靠賣血來渡過難關的故事。

本書許三觀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平凡,實在是再平凡不過的一個小人物。

在餘華德文版本的自序裡說道:我在年輕時對一個血頭印象深刻,他在很短的時間內組織了近千賣血者,將他們的血賣到了他所能知道的價格最高的地方。

這隻近千人的賣血團隊給了餘華難以磨滅的印象,於是他特別想把這個血頭的故事寫出來,結果等餘華寫到第九個月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筆下的主角只是那近千人中不起眼的一個。

許三觀正是中國千千萬萬苦難者中最不起眼的那一個。

只是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亮點,許三觀帶著小人物的特點在餘華的筆下“活了過來”。

許三觀的可愛:第一次賣血得到35元鉅款後,左思右想的許三觀決定用這錢討一個老婆,於是請油條西施吃了一頓八角三分錢的午餐後便要她嫁給自己。看到這段的時候我笑了,但轉念一想,這或許就是父輩們簡單的愛情吧。

他們沒有轟轟烈烈地邂逅,有的,只是終身不離的陪伴。

許三觀的樂觀:在鬧饑荒的那幾個月裡,許三觀為了給家裡人解解饞,便想到給孩子們“用嘴炒菜”。紅燒肉,炒豬肝,荒誕幽默之下,是他那樂觀的心態。

苦難賦予人們痛苦,但不阻止人們苦中作樂。

許三觀的刻薄:沒有缺點的不是人,是聖人。許三觀同樣有著小人物的狹隘,當情敵何小勇遭車禍住進了醫院,許三觀敲鑼打鼓,幸災樂禍了好幾天。逢人便說,何小勇是惡有惡報。

許三觀的寬容:嘲笑過後,當何小勇的老婆求許三觀讓一樂去為何小勇叫魂時,再三掙扎,許三觀還是不計前嫌地讓一樂去配合叫魂,哪怕這會讓他顏面掃地,哪怕對方是仇人,他還是選擇了寬容。

... ...

正是這一幕幕的真情流露,讓許三觀不再只是一本書的人物,而是有了血肉,活成了千千萬萬小人物中的代表。

02

讀完整本書,我首先想到得就是價值。

“身子骨結實的人都會去賣血,賣一次血能掙三十五塊錢呢,在地裡幹半年的活也還是掙那麼多......”

不缺錢的許三觀第一次去賣血並不是為了掙錢,而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身子骨結實,在農村,身子骨結實的人才是有價值的人。

許三觀第二次賣血換來的錢更有價值,這三十五塊錢換回了他之前辛苦十年攢下的全部家當。

從這開始許三觀便開始自豪起來:這人身上的血就是一顆搖錢樹,沒錢了,缺錢了,搖一搖,錢就來了。

魯迅先生說: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是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餘華便是把許三觀眼中具有無限價值的“賣血”撕破給我們看。

許三觀一生中賣血11次,第12次賣血未遂。

第一次賣血,他得到了一個家庭。

第二次賣血,他挽回了他們家庭的十年積蓄。

第三次賣血,他用錢補償了出軌對象林芬芳。

第四次賣血,是為了在災荒年吃一頓好的。

第五次,六次賣血,是為了討好一樂和二樂的生產隊長。

... ...

在書中,許三觀的血越來越不值錢,這個他所依靠能渡過所有難關的法寶,價值也越來越低了。

書的末尾,許三觀年過六十,第12次去賣血被拒絕後,他的精神崩潰了。

他哭著說:“徐玉蘭,我老了,我以後不能再賣血了,我的血沒人要了,以後家裡遇上災禍該怎麼辦......”

許三觀認為他的血沒價值了,就意味著他這個人,也沒了價值。

03

我正是喜歡《許三觀賣血記》的這一點。

當許三觀徹底沒了價值的時候,他一生中所遇的災禍已經被他“賣血”給擋了過去。

許三觀無疑是幸運的,連經驗豐富的阿方和跟龍都因賣血而一死一殘,他卻在極短的時間內連賣五次血都沒事。

再現實一點,又有多少人因為賣血而染上了艾滋病和肝炎病毒。現實無疑比書中所描繪的更加殘酷,可餘華連提都沒提。

許三觀忍受著生活的苦難,幾乎被生活抽乾最後一滴血。但賣血又讓他這個小人物充滿了人生價值,他就是妻子和三個兒子的一片天。

我很感激餘華沒讓許三觀的賣血再次成了笑話,他所賣的每一滴血都得到了應有的價值。

或許悲劇更能打動人心,都說《活著》一書中的福貴更加的真實,可我就是不喜歡。

我不喜歡看著福貴拼命地掙扎,也沒能逃脫生活的絕境,家人還是一個個離他而去,他也僅僅只能“活著”。

在生活賦予的苦難面前,福貴只能被動承受,最後只剩一個人活著。而許三觀利用賣血,可憐而又艱辛地對抗著苦難。

盧梭說:人的價值是由自己決定。

許三觀不正是用他卑微的一生來闡述這個道理。

04

《活著》太真實,而其實我們是無法忍受太多的真實的。

年輕人不該想得太多,生活沒有公平?活著的含義是什麼?那不是我們這個年紀應該去思考的。

有些事,有些道理,到了一定的年齡才需要去了解。

我們只需要知道付出才有回報,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是什麼就好了。

希望是附麗於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許三觀賣血記》就是告訴了我這麼一個簡單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