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秦國是怎麼一步一步崛起的?

蚊子34815187


這個崛起得益於自秦孝公重用商鞅開始,而後後面的國君個個都是明主,所以才慢慢崛起了。

我個人認為,秦國的崛起得益於在四個特定的時期剛好是四個英明的國君在位。


第一個時期是秦孝公在位階段,秦孝公頒佈了求顯令,招到了商鞅這樣的頂級人才,然後重用他變法圖強,秦國在經過商鞅變法後,基本上時從垂死爭扎的困境中走了出來(秦孝公剛剛繼位那會,秦國面臨被山東六國瓜分的死境),但是經過商鞅這麼一變法,一個風燭殘年的老年,瞬間煥發了生機,但是這還只是秦國崛起的第一步。

第二個時期是秦惠文王階段,惠文王在位的時候,秦國在諸侯國之中已經算是比較強的了,當然還沒有達到最強的地步,惠文王一上位就把商鞅給殺人,但是他還是保留了商鞅的變法,是的變法能夠得以保留下來,然後重用了張儀,使用連橫的策略用張儀這個外交家去禍禍上東六國,這就厲害了,基本上張儀也就動動嘴皮子,就把上東六國忽悠的一愣一愣的,最出名的就是把楚懷王這個楚國國君給忽悠死了,這樣也給秦國獲得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第三個時期是秦昭襄王階段,這個時候秦國已經是戰國之中綜合國力最強的國家了,就軍事力量而已,只有趙國能與之抗衡,昭襄王重用了范雎,然後用了他的遠交近攻戰略,一步步將地盤擴大,最出名就是長平之戰,白起直接將趙國的主力給幹掉了,要知道當時能在軍事上和秦國抗衡的也就只有趙國了,趙國這次主力被滅,直到亡國都沒有緩過來。

第四個時期就是秦始皇階段,經過秦國先輩的耕耘,秦國的地位已經和現在美國的地位差不多了,是當時唯一一個超級大國了,其他國家的實力也早就大不如前,這時候李斯提出得時不待的言論,提議秦始皇發動統一六國的戰國,秦始皇畢竟千古第一帝,自然和李斯的想法不謀而合,隨即發動滅國大站,經過十年的戰鬥,終於統一了中國。


最後不得不說,秦國的一步步崛起,得益於他的國君的厲害,重用人才不說,制定的戰略也是非常的成功,而且秦國至秦孝公之後,基本代代國君都很賢明,都說富不過三代,人家都富了七代了,想不統一都難。


飲茶看歷史


要講秦在春秋戰國的崛起,我覺得最好從西周開始講起,否則不清不楚的。

周初周公攝政時,東部發生叛亂,即三監之亂,生活於東方的一部分嬴姓之族也參加了叛亂。《逸周書·作雒解》:“三叔及殷東徐、奄及熊盈以畔。”徐和奄都是嬴姓,盈即嬴,這三支均為嬴姓之族。周公鎮壓叛亂後,將嬴姓各族打散遷徙。一部分遷往黃淮流域,在那裡建立了許多國家,春秋時仍存,如:

另一部分則遷往西方,與原先商代便駐守在渭河中游的嬴姓部族匯合,並被趕往渭河谷地的西邊,周人邊界向西擴展,他們便進一步向西遷徙,到達今陝西天水一帶,成為最大的一支嬴姓之族,便是秦人的直接來源。非子善於養馬,周孝王命其養馬於汧水(今千河)和渭水之間,大約在今天的寶雞一帶。周孝王賜給非子秦這個地方,讓其築造城邑,賜姓嬴,非子號秦嬴。秦在今天的清水縣。

周孝王時秦族有兩支:

1,大駱之族,為大宗,居於犬丘(今甘肅禮縣一帶)。

2,非子一族,非子被周孝王封於秦。

周厲王時,犬丘的一支被西戎所滅。周宣王以秦仲為大夫。秦仲伐西戎而死,其子秦莊公,伐西戎成功,周宣王給了他們賞賜,封為西垂大夫,把原來的大宗所佔據的犬丘一帶也封給了他們,秦莊公將居地從秦遷到了犬丘。這樣秦一族就佔據了從禮縣向東北至清水縣一帶的地方,包括今天的天水。

西周末年,周幽王被殺,秦襄公救周,並派兵護送平王東遷,因此被封為諸侯,將岐山以西封給他們。襄公死後,秦文公繼位。居住在西垂宮,即清水一帶。文公三年東獵,實際上是向東開拓,四年到達汧水與渭水的交界處,並在這裡營造都邑。文公十六年,伐戎,收周餘民,底盤到達了岐山,並將岐山以東獻給周王室。文公在位50年,死後秦憲公(文公之孫)繼位。憲公二年(公元前714年),遷徙至平陽,即今岐山縣西南,寶雞縣東。伐蕩社之毫國,並滅之。 已然觸及到西周豐鎬二京中心地區。秦獻公之後,經過幾代君主,尤其是秦穆公的努力經營,秦國在關中的越來越穩固,其勢力也不斷向東擴張,並且一度突破關中,觸及到關東平原地區。如三十三年,欲攻鄭國,不遂,又滅滑國。滑伯最初見於《左傳》莊公16年,楊伯峻雲姬姓,國於費,亦稱費滑,其地在今河南省偃師縣,洛陽以東。說明秦國已經可以將觸手伸向關東的中原地區了。秦穆公時,秦國由於積極向東發展,與晉國的衝突不斷,比如穆公三十三年,秦晉戰於殽(崤),即今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秦國大敗。第二年,穆公三十四年(春秋在穆公三十五年),秦國又與晉戰於彭衙,彭衙即今陝西省白水縣,秦師又敗。穆公三十六年,又伐晉,封崤之屍而還。取得了一定的勝利。

與此同時,秦國也積極向西,穩固後方,秦穆公時用由余,伐戎王,開地千里,霸西戎,鞏固了在渭河平原西部的統治。這樣就徹底奠定了秦國在關中的統治基礎。

但是秦穆公死後,秦國並沒有太大的發展,甚至到了戰國初期,秦國一度陷入混亂和衰退的狀態,直到秦獻公於公元前384年繼位,才結束了這段長期衰弱的歷史。秦獻公積極改革,使得秦國重新走上了正軌。獻公死後,秦孝公繼位,孝公又任用了商鞅進行改革,改革的效力相當明顯,秦國立刻走上了強大的道路。孝公在位二十四年死後,其子惠文君繼位。惠文君元年,楚、韓、趙、蜀來朝見。二年,天子賀。都說明了秦國的強大。至此,秦國算是真正重新崛起了,並且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一路滅掉了東方六國,統一了全中國。


識小錄


過程如下:

秦發源地甘肅,陝西不過是當年東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豐鎬(西安)被犬戎殺得片甲不留。

秦國發源地在甘肅天水,秦公墓在甘肅隴南禮縣大堡子山。

秦攻破豐鎬(西安),趕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陽。

秦王仁厚,講究不戰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秦王滅六國,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幾個?

人屠白起敗壞秦王名聲,被秦王直接賜死。


用戶67724358697


秦國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秦最初的領地在今天陝西省西部,在當時屬於中國的邊緣部分。在春秋時代早期是比較弱的國家,到秦穆公時出兵攻打蜀國和其他位於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開地千里,開始參與中原爭霸,成為僅次於晉國、楚國、齊國的次一等強國。曾經三次幫助恢復晉國,又在強大的吳國手中恢復了楚國,這時的秦國雖然不敢說一定能打敗齊、晉等強國,但至少也能分庭抗禮,而且也奠定了秦國重視人才的國策。

戰國初期,秦國還是次一等強國。曾經被魏國擊敗,喪失了河西之地。到秦孝公時,遷都咸陽,任用商鞅變法。“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知人善用,大膽改革,使秦國一躍成為戰國七雄之首。所以說,秦國的崛起起自與秦穆公,而實現於秦孝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