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與老子相比較,誰的思想境界更高?理由是什麼?

醉墨客林世偉


中國儒釋道三位創始人,論境界應如下分析和定位:

①釋迦牟尼佛是精神大師

釋迦牟尼佛本是錦衣玉食的太子,卻拋棄一切,為救眾生而選擇修行道路,終於在普提樹下頓悟,創建佛教,成為世界連鎖的最大慈善組織,功莫大焉,堪為精神大師。

②老子是戰略大師

老子是春秋周朝圖書館館長,博覽群書,視野前瞻,實為戰略大師。他為社會統治者提供社會治理的無為而治方法,是當今國家乃至企業戰略管理的鼻祖。

③孔子是人力大師

孔子一生致力於恢復周禮,顯然是理想派和復古派,但抱有對社會秩序的期待,並且提供了一套可行解決方案,孔子顯然是跨時代的人力資源大師。和老子比起來,境界當然不如。


全息領導力


如果你看過了孔子的弟子整理而成的《論語》,讀過了老子自己撰寫的《道德經》,誰高誰低,高下立現。

再看各種文獻記載,包括孔子弟子的記述,孔子幾次問道於老子,你就知道到底是誰的思想境界更高!老子講道可,道非,道常,……眾妙之門,玄之又玄,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為天道;孔子講性善,性忍,中庸,是為人治,也就是人道(人治之道)。

再看歷史,孔子是周遊列國而四處碰壁,終生不得其志。是其弟子與再傳弟子整理而成《論語》,而老子是被攔於函谷關,留下千古絕唱《道德經》,而後西出函谷。再看沒有儒學的大秦帝國是縱橫馳騁打的匈奴屁滾尿流聞風喪膽。漢朝是以道家立國,講求無為而治,到武帝一舉擊潰匈奴,永絕後患。而後,啟用董仲舒獨尊儒術,再後來,再有遊牧民族(號稱蠻族)來犯,朝廷懵逼,大臣愚忠,亡國叛國,亡種滅種,再也沒有了大漢族的血性與霸氣!楚雖十戶,可以滅秦的傳奇歷史被永久的塵封於記憶之中。

道法自然,中國思想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科技水品是蒸蒸日上一路領先。道法人治,中國是思想禁錮,中庸而圓滑,面善而心惡,科技水品是一路下滑,再無長進,百姓是血性盡失再無抵抗外族入侵之拔刀相向的勇氣!

所以,道有道不足,儒有儒弊端,道為上,儒為下。然,其儒道只差,差之千里,不是一星半點。現如今都在提回歸國學,而國學千萬不敢囚困於儒學,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國學,法墨儒釋道,兵家帶雜家,一個不能少,兼容幷蓄,去其糟粕存其精華,才是迴歸正道。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唯此,中華可興,未來可期。


行雲流水


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又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老子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孔子沒聞到道,老子可以道卻非常道。

名,孔子非常重視名,老子可以名卻非常名。

據《史記》,孔子適周,問禮老子。老子毫不客氣:子所言者,其人及骨皆已朽矣,,。

捱了老子一頓批評,孔子回去之後,對學生曰: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由此可見,孔子還是很謙虛的。

司馬遷曰: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

道不同不相為謀,司馬遷引的是孔子曰。

由此可見,儘管孔子贊老子如龍,卻對老子不以為然。

老子與孔子,誰的思想境界更高呢?

彼此彼此,半斤八兩。


趙日金141


原建標題就在不顧是存在老子是古籍老子的著作名稱”老子”而死死絞住由董仲書團伙炮製”道德經”時使用古籍老子五千言的文本來偽造出”老子”是一個自然人!再將”老子”偽造成是”李耳”而李耳是西周的守藏史在過關口時為尹喜寫出”道德經”。從表面上的以書為證的判斷上看起來像一個天衣無縫的騙局而無法拆開其中的把戲是的!沒想到中華文化並沒有像董仲書團伙設想的那樣北徹底消滅掉而使用中華文化的事實甚於雄辯的方法去求證必能分辨真假偽劣來使偽造與偽裝者原形畢露的!

僅舉兩個事實存在的真實與儒偽造進行比較來分辨真假偽劣:古籍老子也好!道德經也罷!其中都談到”無為”與”為無為”那是中華民族在進入智人就一直在使用的原創財富與創新中就一直使用著的方法文化為何儒術就一直將其註解成:什麼事都不做的頹廢與消極呢?什麼實際事情都不做符闔誰都思想呢?只有儒術者才是這種思想與行為成四體不清五穀不分的編造謊言者還自我標榜是積極入世!入世是那種狀態嗎?若是 ,中華民族早就滅絕了!且是被自己的肚子消滅掉的!這是其一。其二:孔子去見老子談”強弱關係”:那個偽造的老子用舌頭與牙齒來作議證不知道有多荒唐就有多荒唐的議證還要強加於老子!活人社會的勞動創造歷程中都知道具有各不相同特性的生命體都是在經歷由萌芽→_→弱狀態→_→生長中逐漸變強→_→變老→_→死亡。的歷程。假若是真的老子還會不使用著作中內容來闡述強弱關係嗎?為何要去選擇舌頭與牙齒來作議證呢?誰都能分辨出那個守藏史李耳是偽造出來的老子!你說是不是呀?

既然那個守藏史李耳是儒偽造出來的老子那孔子又如何能見到真的老子呢?何況”老子”只是一部古籍的名稱是”老子”又如何見呢?只能從書本上見!可惜孔子沒有見到那時還是獸皮烙書的古籍老子又如何能有見到還有交談記錄呢?……

既然最基本的條件都沒有還能有設題的比較成在之理嗎?設題的目的只能是繼承儒術的偽造之路而已!


公議


孔子、老子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不同的人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階段又有不同的收穫等,都值得研究。比如,毛澤東在他的一生中,他很多的場所引用了儒家思想,小時候讀了七、八年的四書五經,到了第一師範受到了他的老師,也是他的岳父楊昌濟影響,楊昌濟常在課堂講論語,自己出了一本《論語類鈔》,在《毛澤東早期文稿》《講學堂》《毛澤東文集》《毛澤東評論語》等都有過毛澤東對孔子的話句。孔子倡導了“仁德、禮節、誠信、大同世界、民本思想、孝道”等,也是最早提倡了“學而思、因材施教”的教育。

唐太宗李世民開唐朝盛世、貞觀之治,也是儒家思想的執行者。

統治日本三百多年的德川家康家族,讓日本平穩快速的崛起,日本企業之父金融大王澀澤榮一等諸多日本政客、著名企業家是忠實的儒家思想者。

老子是全世界最早的真正平等的倡導者。民主的倡導者,也是反戰爭最早的意識者,同時也探討的世界運行的規律。老子講到了“治國以正、用兵以奇”、“治大國,烹小鮮”等。老子說的“無為”並非真的無為,老子說的不爭也並非真的不爭,也是要遵守“道”、遵守自然規律、世界運行規律、倡導了“上善若水、上德若谷”等,看的出老子還是一位品德高尚而善良之人。老子說的話往往是反話,需要好好理解,比如“至下”“至柔”等。

沒有誰最好,只有用真誠崇敬之心好好讀原著研究,選擇適合自己的,為自己所用,取其他們之精華。


國經音療


沒有什麼境界高低之分。老子尚“柔”,孔子尚“仁”。老子講“治大國若烹小鮮”,講究無為而治,孔子講“以仁治天下”,講究以“克己復禮”用禮樂教化治理天下。他們的最終理想目標都是想達到“大同世界”,都尚古,認為上古時期都是好的,排斥隨意變革。也就是他們的目標一致,只是走的路不同罷了,謝謝,點贊加關注,謝謝!


倉說公元


老子講的是道理,是自然規律,是人們必須遵守的東西,比如農民按照節氣勞動,收成就多。而孔子講的是應該遵守的東西,若遵守了社會就會好,但這個“好”只是理想化的社會,並不一定符合社會的客觀,比如一個社會風氣好,遵守道德的人就會受到尊重,若社會風氣不好,反而要吃虧、認為是傻子。


惠舒旅社老闆


重要的話說三遍,老子參透了宇宙規律,沒有跟人比高低的慾望,孔子只看到宇宙的一面,是狹隘的思想,不要把這兩個人放一起來討論,只會耽誤自己,也會誤導別人的。


呈源三夢


神龍見首不見尾,這是老子的思想的內涵,孔子去向老子請教禮方面的知識,回來後把老子比喻為龍,不知道他的真實,一部道德經讀下來,整個人超然灑脫,雲淡風輕,而論語呢,淨是些條條框框。


萬卷古今情


老子的思想境界最高。道德經涵蓋了人類認知的一切領域,並且闡述了全然不同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孔子不過侷限於人文領域,在倫理方面有一定的影響力而已。後者,在歷史進程中一步步被證明是人類思想的糟粕,一直在束縛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裹足不前!

是時候迴歸百家,並且面向整個世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