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易經》為代表的一些傳統文化,阻礙了我國自然科學的發展,你同意嗎?

點擊看我主頁


可笑至極。易經是個文化無底洞啊,否則你怎麼知道你占卜用的硬幣掉進去了就找不到了呢?所以凡自然科學裹足不前,或科學技術不發達,或李約瑟瑟發抖音短視頻繁出現黑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水平或或或啥的就以易經為擋箭牌註定要被我蜂刺。

易經沉默至今,沉默至金,當然大家都知道易經時候的金,充其量是銅器,這不怪易經,也不會怪罪於自然界的金元素,金文是銅器上的文字,這是漢語言自有的特徵向量。眾所周知,金器銅器可貯藏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大家有木有去想,到底是什麼讓子子孫孫永寶用?兆昌416草感:子子孫孫永寶用的,恰恰是文,少量含金(知識),少量含陶(硅),少量含鈣(甲骨),少量含義(蓍草),少量含蓄(子子孫孫永寶之序or緒),少量含情(詩經),少量含變革(易經),少量含讚頌(尚書等),少量含規矩(三禮),少量含顯擺(春秋)。顯擺的是孺子的,老二說的好,孺子可教也。不顯擺的是質子的,老子說得好,非常道不可導。非常道例如易經卦爻辭,不以時間為重,不以地點為定,不以人物為靜,不以鬥爭為命,不以禮義為勝,不以智謀為營,不以信仰為承,不以仁愛為憑,不以民族為繩,不以邦邑為城,不以家庭為承,不以鬼神為靈……………。只以籌策為應。善哉,蓍草不殺生。美哉,易經享太平。大哉,鍵元,萬法歸抗,乃成功。工事益作,告公用閨,為家遷國,乃成有終,商周之交以生民。


兆昌416


我們的思想淵源,尤其是我們的古代思想,深受易經文化影響。

馮友蘭說:“中國古代,試圖解釋宇宙的結構和起源的思想中有兩條路線:一條見於陰陽家的著作;一條見於儒家的無名作者們所著的《易傳》。”無論是儒家、道家還是陰陽家,都是易文化作為宇宙觀的基礎,所謂的“陰陽五行”相生相剋,所謂的“陰陽生萬物”,所謂的“天人合一”等等觀念,牢牢佔據主流學派。

中國古人有天地人三才之說,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裡說的“自然”與西方哲學詞彙裡的“大自然”意義完全不同。(如牛頓的著作,名為《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老子《道德經》裡五次出現“自然”。如“百姓皆謂我自然”、“希言自然”、“道法自然”、“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這裡的“自”作“自己”,“然”作“樣子”、“如此”之意。“自然”二字,實為“自己如此”的意思。

古人“天人合一”的樸素思想認為:人和自然是一體的。既然“天人一體”,知識就可以“求諸於己”,首先要修煉自己。《大學》中提出的儒者求學八階段,依次是: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格物、致知,只是非常初級的、原始的階段,並不是最終的和最高的目標。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才是求學的目標,所謂的“誠意、正心、修身、齊家”,做學問要先“修身”,然後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影響了古人客觀看待外界事物的能力,“格物”成了“修身”的手段。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就指出:“《易經》影響了中華文化的思維方式,而這個影響是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

楊振寧認為:“天人一物”、“理一分殊”和“內外一理”,起源於易經每一卦都包含天道、地道與人道在內,認為天的規律跟人世的規律是一回事。我們知道王陽明格竹子,是要用人世間的“理”追求自然界的“理”,這樣當然格不出近代科學。近代科學一個特點就是要擺脫掉“天人合一”這個觀念,承認人世間有人世間的規律,有人世間複雜的現象,自然界有自然界的規律與自然界的複雜現象,這兩者是兩回事,不能把它合在一起。

楊振寧總結近代科學為什麼沒有在中國萌生,歸納了五個原因:“第一,中國的傳統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換句話就是比較注重實際的,不注重抽象的理論架構。第二,科舉制度。第三,觀念上認為技術不重要,認為是‘奇技淫巧’。第四,中國傳統裡面無推演式的思維方法。第五,有‘天人合一’的觀念。第四與第五兩點我認為跟《易經》都有密切的關係。”

“天人合一”的觀念,導致了古人無法“物歸物,我歸我”的客觀區別地看世界,遇事喜歡求諸於自己的內心,使學問最終演化成為了“修身齊家”之倫理學、道德學。

《周易》“變經”與儒家“仁禮”之學

《周易》在我國傳統典籍中是最有特色的,也可以說是東方神秘主義的代表作。儒家以它為“五經”之首(易、書、詩、禮、春秋);道家以它為“三玄”之一(老、莊、易),無論研究天文、地理、音樂、兵法,還是研究聲韻、數學、武術、氣功,還是古典醫學,古人都喜歡援引、藉助《周易》的學說。至於江湖道士煉丹,術士算命,更是以它為招牌。

《周易》的思維模式、人生道理、象數理論,深深地影響甚至支配了中國乃至中華文化圈內各國人的思維習慣。

《周易》的“對待”思想,與辯證法的“對立”思想是不同的。辯證法是說事物具有正反兩面性。《周易》的“對待”觀則是指:對立面的兩方實則相互依存、互為條件,並且可以互相轉換。

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陰陽五行,相生相剋”。《老子》所謂“萬物負陰而抱陽”、《易傳》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包括五行,五行含有陰陽,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根據其屬性可分為兩類,陰類和陽類。陰陽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物極必反。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間又存在著相生相剋的關係。

難怪古人總結稱:“《易》者,變也。”

一部《周易》就是一部“變經”。這種變通的思想,增加了為人處世的靈活性。相對於西方人的只認死“理”,中國人的靈活多變,可謂更“通人情”。

但這種變通思維,如果運用於科學研究,就會忽視了物質的個性、特性。

水化成氣、結成冰,那是物理變化。氧氣、氫氣經燃燒生成水,那是化學變化。用“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相互轉化之說,顯然難以看到其間的本質區別。

高曉松曾經在《曉說》節目中說:中國古代沒有真正的哲學,西方哲學是關注真理,而中國古代研究的是關係。

這句話,的確有一定的道理。

比如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孟子說:“仁也者,人也”。所謂“仁者愛人”。禮:就是讓人意識到自己的身份,從而採取相應的恰當的行為方式。在禮節、禮儀、典禮中,每個人體會到自己在等級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角色,認識到誰親誰疏,從而恰當地傳達“仁愛”。《論語》說“不學禮,無以立。”

所謂“仁、義、禮、智、信”,所謂“忠孝節義禮義廉恥”,所謂“三綱五常”,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無一不是研究人與人之間如何處理關係之學問。

詳見可參見本人的頭條號獨家長文《東西方思維方式比較之淺談》。點擊本人頭像賬號,進入關注並收看。


科普平論猿


不同意。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牽扯甚多,我認為是“實用主義”思想方式阻礙了我國自然科學的發展。

這還得從“自然科學”的根源上說起,“自然科學”最早源於古希臘哲學,哲學就是追究世界的本源終極,在邏輯思維當中,不斷縱深的一門學問。

古希臘哲學自誕生起就不追求實用,這才保證了追問能夠沿著純邏輯的思路不斷地深入,這就使得西方科學體系逐漸地被構建出來,並且逐漸地細化。

一種學問一旦被“實用”,就會使得追問停滯,無法繼續深入。

而中國作為農耕文明,更注重“社稷關懷”,古代學者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在理論上維護社會穩定,處理好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任何學術研究都是圍繞著“實用”、“落地”而搭建起來的。

例如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期,百家諸子都是圍繞著如何在變革時代保證社會穩定,國家富強而著書立傳的。

能夠“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學問,才最受中國人認可。

但是西方自然科學的誕生與“實用”幾乎搭不上邊,就是放在今天,西方科學家也不會說類似於“實踐出真理”的這類話。

例如前幾天關於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的新聞。

1915年,愛因斯坦完整論述了“廣義相對論”。

1916年,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針對愛因斯坦相對論進行計算,預測出“黑洞”的存在。

1919年,英國人愛丁頓奔赴非洲西海岸的普林西比島進行了日全食觀測,證實了愛因斯坦理論在太陽系內部引力場下的正確性。

2019年,人類第一張黑洞照片的捕獲,代表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同樣適用於黑洞極端引力場。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1919年愛丁頓通過日全食觀測,證實了愛因斯坦理論在太陽系內部引力場下的正確性,愛因斯坦從此登上神壇。1919年——2019年這整整一百年,卻沒有科學家質疑過愛因斯坦“相對論同樣適用於黑洞極端引力場”這一尚未證實過的理論。

為什麼?

那是因為愛因斯坦在1915年完整論述的“廣義相對論”,也就是單憑嚴密邏輯推導出的“猜想”就能獲得西方科學家們的認同。

這放在中國幾乎是不可能的。

中西文化沒有優劣之分,思維方式更沒有優劣之分,雖然我們的科學發現能力不足,但是我們的科學實用能力卻很強大。

認識到差距是件好事,但也不能妄自菲薄。


姚說


會被阻礙的是一些無知的人自己的認知。

其實,如果我們現在走進各個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你基本上看不到《易經》的身影,現在學校裡的授課主要是三大主課,理化生和史地政。語文的教學更多的是鑑賞和背誦唐詩宋詞等經典篇目。也就是說,其實近代的教學早已經摒棄了《易經》。

所以,其實你會發現經常拿《易經》說事的人,要麼就是沒咋上過學的,要麼就是算命先生風水大師,要麼就是騙子。

年輕人很少有沒事拿著《易經》,而我們國家自然科學的發展靠的是一代代年輕學者的勤奮與努力,科學注重的是數理邏輯和實驗證據。這些東西是《易經》沒有辦法涉及到的,所以根本不會耽誤到自然科學的發展。

不過,一些騙子常常用《易經》來行騙,讓一些科學意識不強的人上當受騙,這種事情幾乎天天都在發生。所以,實際上這是阻礙了科普的發展。

不過,我還是要說,傳統文化並不是不好的,甚至是《易經》也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我們平時是可以閱讀這些經典的,啟迪心靈還是很不錯的,並且《易經》也確實能給人很多精神食糧。很多學校的校訓都取之於《易經》,比如:清華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但是不要拿這易經強行解釋各種現象,強行當成科學來學習,不要有似乎一本易經就是全世界這種想法,如果有人這樣,那只是說是這個人太無知了。


鍾銘聊科學


書讀多了的人才才會覺得,易經道德經幾千年了都讀不通,還阻礙自然科技發展。就是他們不用道統文化去主導科技發展才會越來越亂,現在網絡時代更甚,動不動就多少個億。小孩天天拉去當機器人補習。學會來的盡是些義務用處的東西。天天都是唯利是圖。什麼賺錢發展哪個。啥時候考慮過。﹉西方科技吹破天都是術,越分越細。越走又偏,永遠無法知道真相。只能接近真相,而且這個真相還是階段性的。時間一過又推翻,永無止境,最後讓人類以為”知道”的真相自己騙自己,然後用自己製造的東西結束人類。人類終將死於科技。現在的人已經迷信科學科技發展。難道就沒有錯的?﹉人類永遠活在自己想象編制的真相里。﹉所以人類越多知識人類越蠢。因為事物是越來越舊,人越來越老。這是自然規律。﹉那些人為了利益富貴七搞八搞出來的東西終將讓人類越來越蠢﹉就拿吃了會拉。那麼簡單的道理人類已經忘記了。今天這個專家說這個吃了會死。明天這個專家隔夜水不能喝。腦子被驢踢了?沒有水你扯破天有鳥用,坐著等死吧。﹉諸如此類太多了。人類自我修復能力越來越差。靈氣越來少。西方的專家說自慰沒有害。可是那就是人類的靈氣。虧損過多人類就腦袋不靈光,渾渾噩噩一事無成。﹉中醫太過超前研究不了就鼓吹中醫沒用。好不容易中西合璧了。又為了來錢快,又瞎搞一堆﹉太多了說不過來。所以老子才會講絕聖棄智。這就是當下的讀書人太搞笑了。我的孩子估計也是如此吧,哎阻止不了了。人類最後終究死在自己手上。現在不是手機離不開人,是人不能沒有手機,50年後呢。會有更多的東西控制人類。﹉現在的人自私自利。沒有家庭觀念的人越來越多,以後更多的人不是生不出就是生的一代不如一代。﹉


朱哥哥zyx


在解答這一問題時,我們許多人,包括一些否定中國傳統古典《易經》文化的專家學者們,其實他們根本沒有認真系統研讀過這部被歷朝歷代推崇為中國六經群首的《易經》專著。

新中國自1949年成立以來,有著千年文化傳承的古典哲學《易經》,不知出於何種考量,被新生的人民政府定義為封建迷信和糟泊,以至於1949年後出生的國內許多專家學者們,迫於當時的國內政治原因,從未敢去研究和了解過這部東方古典哲學專著。而中醫藥學,被新中國承認,也是有特定的歷史原因。早在中國共產黨創立初期,紅色政權和它領導的革命武裝力量由於缺醫少藥,不得不採用中醫藥治療紅色政權領導下的革命戰士的傷病問題,以至於新中國成立,毛澤東主席提出“中醫藥是一個偉大寶庫,古為今用,中西醫結合”新中國醫療方針。

有鑑於中國革命那段特殊的歷史原因,中國傳統古典哲學《易經》文化不被世人所瞭解,在這樣一種講階級鬥爭為綱的歷史背景下,新中國的知識分子根本就不敢去了解和學習《易經》這部專著。至於後來的所謂專家,說到底他們職稱統統是拍馬屁得到的。當然,至於他們的言詞就更經不起歷史的檢驗了!


毛驢蛋


易經是個框,啥都能往裡裝。還有個極端的例子什麼推背圖,瑪雅預言之類的,總之告訴你要發生好多事,發生的時候這些人就說,看早就說過的,可你要是問他下次什麼時間如何發生...呵呵,還有人說計算機的二進制來源於易經啊八卦啊什麼的,我真的很無語,理論上三進制的計算機效率更高(其實是e進制,但它不是整數),只是以硅為材料的半導體實現兩個狀態的開關更容易罷了!中國人這種自欺欺人的屬性自來就有,還有很多研究歷史的,拿著放大鏡尋找一絲能證明我們多牛逼的例子,什麼拿破崙說中國是雄獅,前幾天還有個文章說萊布尼茲喜歡周易云云,要我說如果砸牛頓的那顆蘋果樹是中國引進的是不是就是說沒有中國就沒有微積分和牛頓定律了呢?研究歷史的目的是為了總結教訓不要再範過去的錯誤,不是為了尋找那種虛無的優越感,不然和韓國人有啥區別?


大樹NB


錯,理由分析如下:

①《易經》、《道德經》及《墨經》

中國《易經》和《道德經》是中國文化的根基與主幹,而《墨經》正是在他們基礎上創生的自然科學之果,它是中國戰國後期墨家的著作,指今本《墨子》中的《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大取》﹑《小取》 6篇,《墨經》亦稱《墨辯》﹐主要是討論認識論﹑邏輯和自然科學的問題,其中包含了豐富的關於力學、光學、幾何學、工程技術知識和現代物理學、數學的基本要素。

②秦漢一統,儒表法裡,奠定中國秩序,宋代開啟技術創新春天

秦朝君主集權,漢代獨尊儒術,中國直到宋代真正迎來技術暴發的高潮,四大發明交相輝映,元明時期中國文化傳至西方催生西方文藝復興,驅動工業革命。而中國進入清朝後,隨著封建制度的更加完善和閉關鎖國,中國文明停滯了,靠自我力量無以喚醒沉睡的巨人。

直到八國聯軍洋槍洋炮之威打開國門,也直到毛澤東出現,才解放中國,才引領中華文化的崛起征程。


全息領導力


說幾句,吐吐槽。

*題主肯定沒看過《易經》

*估計對《道德經》也只懂得三兩句

*自己不懂,又不願意學,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問題出現。

*自以為很高明,預設結論 下套子。其實恰恰說明了無知者無畏。

*也不需要過分抬舉《易經》和《道德經》,對這兩部經典,西方的科學大神有很多評價,可以問問度娘,這樣比較客觀。

*這種帶著無知、狹隘和偏見的問題,罪大惡極,嚴重誤導人的觀念,應該痛打100大板 😁

*悟空沒審核,所以太多垃圾問題。

*太熱衷於回答問題的,有點好為人師的偏執,也是病,建議改改。

*傳統文化經典,可以學習,可以討論,但這麼瞎幾把無知無良非議或抹黑的,小心你祖宗敲你的頭!😢





觀滄海GCH


這個問題感覺風馬牛不相及。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正視歷史,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跟本就不算什麼,秦漢時期中國的冶煉,防腐,製造超越國外兩千年,唐宋時期中國在各個方面領先世界,那個時期也有儒,佛,道,怎麼沒有影響國家發展呢?中國真正落後就是明末到清朝,統治階級只看到自己的權利自己的永久地位,愚民政策才是跟本。

日本一直學習中國,當西方工業革命崛起,日本鬼子很快就醒悟,拿中國的工匠精神,搞工業革命,很短的時間就成為世界列強,到現在日本鬼子還在沿襲中國的禮儀和道德觀,怎麼就沒有影響日本鬼子發展呢?

看看清朝皇帝有多奢侈,明末有多腐敗,愚民政策有多很一切都明白了,那時的文化人少的可憐,上世紀七十年代多少人寫信找人,看信都要找人,這樣的環境談什麼科技,人與人的交流都很成問題。

中國真正飛躍發展也就是近幾十年,可以自豪的說中國很了不起,速度驚人,國人的智慧是很強大的,我們有很深的文化底蘊,有全世界沒有的倫理道德,也可以自豪的說我們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

一個民族文化丟了,那就什麼都不是了,故意貶低蔑視民族文化的人是別有用心,是民族敗類。我們自己的優秀的要發揚光大,歷史的沉渣糟粕要棄之。別國先進的要虛心學習,外國的“垃圾”就不必往回搬了,我們自己的垃圾還沒地方扔呢。

現在最堪憂的應該是教育,腐敗的教育環境最可怕,死讀書,讀死書,只要文憑,只比所謂的學歷,比名頭,嚼舌頭,亂噴,才是真的誤國誤民,一個優秀的民族,優秀的民族文化,再有真正的公平公正法制,體質合理,能看到自己的短板,而且迅速改正,一個強大的中國很快就會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