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心存僥倖,抓緊提升!今後,蘋果產業優質優價已成定局!

從近年全國各產區的蘋果產銷情況看,今後優質優價已成定局,果農朋友在生產中應當正視存在的問題,看清發展的趨勢,積極採取應對措施。

別再心存僥倖,抓緊提升!今後,蘋果產業優質優價已成定局!

一、正視問題

目前,我國蘋果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方面:

1. 品種單一,銷售期集中,質量不高,市場銷售壓力大。

2. 一家一戶的經營模式造成生產成本高,難以標準化。

3. 果園用工量大,機械化程度低,勞動力不足,加之目前主要是喬化栽培,面積大,管理成本高,經濟效益低。

4. 果園農藥和肥料使用量大,有機栽培面積極小,大量果品湧向低端市場,高端消費市場佔比低。

5. 蘋果園腐爛病和早期落葉病仍是當前最主要最嚴重的病害,缺乏系統控制技術,尤其是符合綠色、有機生產的系統控制技術。

6. 果面不乾淨,嚴重影響果實外觀品質,生產中缺乏代替套袋的產品。2017年春季的異常氣候導致花腐病、黴心病和霜環病局部大發生,富士系蘋果因幼果期低溫普遍出現果面不淨的問題(果鏽、雞爪紋、裂果、黑紅斑點等),果實商品率明顯低於往年,許多新型“不套袋技術”全面失敗。

別再心存僥倖,抓緊提升!今後,蘋果產業優質優價已成定局!

二、看清形勢

我們認為,今後蘋果產業發展趨勢如下:

1. 穩定面積,調整佈局。蘋果發展主流是向高海拔轉移,淘汰低海拔產區,適當增加高海拔面積;雖然甘肅蘋果面積比陝西少50%,但海拔高度均在1000m以上,發展優勢明顯。陝西蘋果在海波1000m以上產區的面積與甘肅接近,在今後發展中延安應作為重點產區。

2. 省力省工,矮砧密植。省工省力化栽培是今後的發展方向,通過矮砧密植栽培、水肥一體化和機械化管理等措施,可以大幅度降低勞動強度,特別是大苗建園當年即可見花,來年畝產可達500—600kg,第3年畝產即可達到1000—1200kg。水肥條件好的地區,建議優先發展矮砧蘋果園。陝西延安北部可發展短枝型品種,延安南部則可發展矮化自根砧大苗栽培。

3. 多元化、優化品種。增加早、中熟品種比例,滿足市場對蘋果的多樣化消費需求。

4. 覆蓋保墒,適度高產。我國西北黃土高原蘋果產區集中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年降水量500—600mm,抗旱栽培成為頭等大事。實施果園行間生草,多施有機肥和生物肥,覆蓋保墒(園藝布)和節水灌溉(滴灌、滲灌、微噴灌等)等田間管理措施的應用,不但能夠蓄水保墒,提高肥料利用率,而且可以有效抑制地表水分蒸發,滿足樹體對水分的要求,提高果品質量,改善果品質量。

5. 安全生產,有機栽培。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對有機水果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國外有機蘋果生產技術有成功的範例,已經成為消費潮流。我國有機栽培面積很小,產量不大,所以生產有機蘋果也是將來的發展方向之一。

別再心存僥倖,抓緊提升!今後,蘋果產業優質優價已成定局!

三、積極應對

針對存在的問題和發展趨勢,生產者應根據自身情況做出適應性調整。

1. 區域調整。減少低海拔區蘋果面積,穩定和適度增加高海拔區蘋果面積。我國是世界上蘋果栽培面積最大的國家,蘋果栽培品種以晚熟富士係為主(佔很大比例)。建議在優生區多發展中晚熟品種,在適生區發展早中熟品種,注意早中晚熟品種和加工品種的搭配,最大限度地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近年蘋果效益下滑,陝西一些適生區和非適生區開始產業結構調整,比如陝西大荔、禮泉、興平、武功等產區一些生產者已經開始行動,挖掉蘋果樹,發展冬棗、葡萄、桃等其他果樹。

2. 品種調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果品市場開始多樣化,目前上市的優良品種也不少,生產者可根據自身條件,增加稀有、著色濃或不套袋品種。

3. 技術調整。第一,在栽培模式上,由喬化栽培改為矮砧栽培,由傳統的矮化中間砧改為矮化自根砧,砧木由M26改為M9T337,苗木選擇上注意由普通苗改為無病毒苗。以陝西延安地區為例,北部由喬砧改為短枝型,南部由喬砧改為自根砧。第二,在土壤管理上,由地膜覆蓋改為黑色地布覆蓋,由施用化肥改為施用有機肥或生物有機肥。第三,在病蟲害防治上,綜合利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術,最大限度地減少農藥的使用次數和用量,生產無公害、綠色蘋果。

4. 經營模式調整。一是通過公司、合作社或協會、家庭農場或種植大戶進行連片生產,採用集約化栽培,機械化管理,團購生產資料,大幅降低生產成本;二是通過技術升級,矮砧栽培,水肥一體化管理,實施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等先進管理技術,提質量,穩產量,保效益;三是通過標準化生產,可追溯管理創立品牌,統一銷售,提高果品附加值。

作者:李丙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裴宏州,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農村能源辦公室;張立功,陝西西果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王金山,陝西省洛川縣農技中心。

轉自:全國優秀農業期刊《西北園藝》第1期(有刪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