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八景古今便览

在《乾隆二十六年通渭县志》第二卷之《地理志》中,详细记载了古代通渭八景。分别是中林春晓、温泉冬涨、白塔晨烟、悠江夜月、华川芳草、桃岭红霞、锦鸡循界、玉狼屏迹,并插绘收录了八景绘图。通渭古八景中,中林春晓、温泉冬涨、白塔晨烟、玉狼屏迹景迹保留意境尤在,温泉冬涨、玉狼屏迹开发为旅游基地,中林春晓、白塔晨烟保持着人文景观,避为道观寺院,每逢庙会,人潮如织,而悠江夜月、华川芳草、桃岭红霞、锦鸡循界四景则迹可寻意尽逝,不见当年诗情美景。

中林春晓

通渭八景古今便览

《乾隆通渭县志载》(以下简称志载):"中林春晓在县西北二十里中林山,上有太白庙"。景观地位于通渭县平襄镇中林村中林山,山上太白庙历史悠久,山坡上绿树环抱,寺院内松柏点缀,大殿气势恢宏,殿内供奉李太白。明代通邑诗人王瓒赞曰:"四壁青山互罗列,中林矗立倚苍穹。满川花柳争春发,却在扶桑日影中"。

温泉冬涨

通渭八景古今便览

志载:"温泉冬涨在县西南二十里,俗名汤池口。" 即现在通渭县第三铺乡温泉村。小时候,据我父亲讲,温泉的水温很高,气浪翻滚,很是汤手,在光绪年间回变时,因在滚烫的泉眼中煮了牛肉,从此泉水就不那么烫了。 父亲的小腿上曾患严重的皮肤病,结痂流黄水,奇痒无比,在汤池中浴洗了大约半月时间就痊愈了,再未复发,足见其在治疗皮肤病的功效。明通邑诗人王瓒诗赞"万壑琼瑶早雪天,灵泉汨汨泛青烟。路人莫讶色如涨,谁煮金鹅不记年"。

白塔晨烟

通渭八景古今便览

志载:"白塔晨烟在县南九十里即白塔寺之塔"。在今通渭县榜罗镇毛店村下街社,该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在方圆百里之内具有很高的声望,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都有众多善男信女敬香供奉,尤其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上香者更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清朝通渭知县,著名诗人顾竟成的赞美诗"七级浮屠碧玉妆,千年华表胜辽阳。晓风吹送白云护,疑是玉龙飞上方"。时至今日,在早晚的空旷地带遥遥观望,犹可见炊烟缭绕升起,彩霞孤鹭起飞的壮观景象。

悠江夜月

志载:"在县北五十里,昔名幽,今改悠。"在今通渭县义岗镇。清代通渭知县顾竟成这样赞美悠江胜景:"半轮玄月

通渭八景古今便览

半轮秋,影入悠江波不流。几欲乘槎一间渡,银河疑在昆仑头。"不过,现在玄月可寻,秋波难见。

华川芳草

通渭八景古今便览

志载:"华川芳草在县西八十里,上连禅牧山。" 位于通渭县马营镇西约2里,在华川水(牛谷河)上游,今亦称华川村。自唐宋以来,这里水草丰茂,一直是专为国家牧养军马之地, 清通邑通议刘宪诗赞"春风绿遍华川崖,肯为王孙患别离。 山雨一灯孤患夜,谢家清思梦中诗。"昔日的华川平畴早已垦为农田,芳草存遗甚少,但今梯田层叠,嘉禾翻浪,远山耸翠,花果葱茏,别有一番田园风情。

桃岭红霞

通渭八景古今便览

志载:"在县南七十里,三月之间,桃花盛开,人望见之若一天红霞耳。"为今通渭县榜罗镇桃园村。清代文人蒲瑞卿有诗曰:"路向桃源去,霞从岭上飞,一时红烂漫,花气袭人衣"就赞誉了当时"桃岭红霞"的自然风景壮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避为占地350余公顷人工林场,上小学时我曾在这里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只可惜年幼不知这里曾是闻名遐迩的"桃岭红霞",现种有杏树、杨树、榆树等各杂树种,后又补植松树,却唯独没有种植桃树,虽可见绿油树林,却不见红遍山岭的桃花。

锦鸡循界

通渭八景古今便览

志载:"在县西北六十里,相传以为鸡未鸣时此鸡先鸣,逐夜如是且有定处,由是众鸡皆鸣,父老即呼少壮供事耕牧,后为懒妇所击,天明视之则石也,其形如鸡,且有血迹,自是鸡不复鸣,人皆穷苦,至今石鸡血迹犹存"。这是《乾隆二十六年通渭县志》对通渭古八景最详细的传说记载, 邑人清典史王秉宪赋诗"十里声传午夜鸣,岿然独立势峥嵘。 如今懒逐凡鸡唱,尤恐惊人梦不成" 。锦鸡循界是一历史自然景观,在今通渭县北城乡与义岗镇相交界的锦鸡峡,在南北两峰之上,各有一块巨石,斜对相像,极目远眺,好似一对石鸡,概锦鸡循界由此得名耳。

玉狼屏迹

志载:"在县北三十里即玉狼山,旧传元末有白狼梗于此"。玉狼山即鹿鹿山,位于通渭县城北部,距县城15公里,

通渭八景古今便览

位于陇阳、北城、寺子三交界处,传说唐王李世民求贤访能至此,只见山峦叠峰古木参天四野浓雾笼罩,唐王迷路不能出山,踌躇间突然从林中窜出三只白狼挡住他的去路,唐王遂封三狼为白马三大王,此地为玉狼山,三狼受封遂引唐王出山。清参议刘宪"玉狼山下玉狼游,狼去山空春复秋。当道无声山色净,樵歌牧唱自悠悠"以赞。2005年列为省级森林公园,海跋2300米,森林面积12000亩,是通渭少有的避暑胜地,也是通渭古八景实有胜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