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山裡的“山娃子”,15歲闖北京一罈四川泡菜,34年站住腳步


一位來自大巴山的15歲少年春明,從落腳北京垃圾場的第一天起便開始了自謀生路。34年前輟學後提前進入社會,那時滿臉稚氣,不過一小屁孩兒而已。

85年京西的馬官營垃圾轉運站的場景,背景是北京市民熟知的三環路邊的公主墳城鄉貿易大廈。第一次遇見春明是在這個垃圾場。

在這個垃圾場拾荒者中間見到了一個蓬頭垢面未成年的少年,就是春明,舅舅們都叫你“明娃子”。

春明父親是農村倒插門的女婿,老實巴交,一位萬事不拿主意的漢子。是老家巴中的蘇氏的舅舅們帶上他闖入北京城市生活垃圾場的一個謀生之地。

15歲的春明年輕氣盛,在舅舅們罩著下。對於新來垃圾山下一個新人來說,除了許多關係需要疏通,他們的必須從第一天第一個簡易窩棚開始。曾經為婚後剛3天就隨新郎闖蕩垃圾場“上班”的小舅媽遭人欺負憤然抗議。

18歲的時候明娃在老家應徵入伍,開始了3年的軍旅生涯。部隊完成服兵役後,明娃謝絕了晉升職業兵的挽留,為了快速改變人生,他又開始重返垃圾營地。

垃圾山裡的第一個五年很快過去,明娃床邊掛滿過期掛曆的洋妞玉照。20歲的春明開始倒騰各種電子設備,第一款產品是一臺垃圾裡撿來並不能使用的相機。

從那時開始明娃的興趣開始越來越大,他開始有意從垃圾裡攢出發燒音響,你還從垃圾中收集了不少和同時代接軌的盒帶。

但是頭腦靈活的明娃開始不滿足垃圾場的生活,他開始利用舅媽們做四川泡菜的手藝,試圖走街串巷。只可惜成功與城管周旋不是自給自足生活方式的大巴山人的強項。即使這樣他也開始積累到人生一桶原始資金。

明娃開了一家自己的電子垃圾回收站,帶著垃圾山的舅舅們擺脫了垃圾生活的骯髒,在電子垃圾中提取貴金屬。

從回收電子垃圾到中國電器增長最快的那個年代,明娃開始售賣各種家用電器,他的道路在快速的發生著改變,在北京的明娃已經站住了腳步,但他依然顯得樸實無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