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墜江唯一倖存者:流言消失了,人群散了,她哭了

流言這東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快,比流星蘊含的能量大;

比流氓更具有惡意,比流產更能讓人心力憔悴。

——《圍城》

公交墜江唯一倖存者:流言消失了,人群散了,她哭了

​(圖為小轎車司機丈夫)

01

是誰在惡意詆譭女司機?

​這些天一直在關注重慶公交事故。

現在調查出來了:小轎車女司機,她是無辜的受害者。

之前在朋友圈罵女司機的人我全刪了,一個沒留。

她沒有逆行,也不是新手上路。相反她有六年駕齡,也是正常駕駛。

那些無端以惡意揣測別人的人,永遠不配得到善意。

還記得嗎,在事情剛出來時評論的聲音:

“女的就不該開車上路。”

“這種人應該判死刑!”

公交墜江唯一倖存者:流言消失了,人群散了,她哭了

公交墜江唯一倖存者:流言消失了,人群散了,她哭了

早在事情還沒有定論的時候,各家媒體就有了不同的態度,輿論導向也大相徑庭。

公交墜江唯一倖存者:流言消失了,人群散了,她哭了

從驚魂未定到全網聲討,女司機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險些被撞入河中,已經會讓她對開車有了陰影。

網絡上圍觀者的妄加猜測,辱罵,更是讓她對人性有了懷疑。

看了一個數據,覺得網絡上對女性歧視太大了,心疼女司機。

公交墜江唯一倖存者:流言消失了,人群散了,她哭了

公交墜江唯一倖存者:流言消失了,人群散了,她哭了

一個事件,其實只是一面鏡子。

圍觀者多是看到冰山一角,就急於發表感言,折射出的其實是自我的偏見和認知。

有個寓言故事叫“疑鄰偷斧”,是講從前有個人,丟了一把斧子。

他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的,便觀察那人:

看他走路的樣子,像是偷斧子的;

看他的臉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

聽他的言談話語,一舉一動,簡直就是偷斧子的。

但真相是,丟斧子的人,只是把斧子落在了自家的谷堆裡。

電影《讓子彈飛》中,有一幕令我難忘:

胡萬勾結米粉店老闆,誣陷小六子:“吃了兩碗粉,只給了一碗的錢。”

小六子性情剛烈,氣憤難當,為證清白割腹,將肚子裡的米粉剖出。

公交墜江唯一倖存者:流言消失了,人群散了,她哭了

別覺得電影太過誇張,因為現實更加殘忍。

2009年,河南農民張海超,在耐磨材料廠打了三年工,而染上“塵肺病”。

企業拒絕為他提供相關資料,他想討公道,卻被誣陷為“想訛錢”。

多方求助無門,張海超不顧醫生阻攔——開胸驗肺,證實了自己的清白。

公交墜江唯一倖存者:流言消失了,人群散了,她哭了

真正令人心痛的,不是剁指的慘烈,不是剖腹的場面,不是開胸的憤然;

而是在當事人證明了自己清白後,一鬨而散的人群。

他們圍觀的,不是真相,而是熱鬧。

熱鬧過了,他們走了。

“那個被冤枉的人啊,咳,管他呢。”

公交墜江唯一倖存者:流言消失了,人群散了,她哭了

為什麼很多人抓著女司機的嫌疑不放,不肯相信她的無罪?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只會相信自己看到的東西:

像這張圖,看起來,是威廉王子麵露不屑地向誰比了個“中指”。

公交墜江唯一倖存者:流言消失了,人群散了,她哭了

而實際上,從正面看過去,他只是比了個數字“3”。

公交墜江唯一倖存者:流言消失了,人群散了,她哭了

從“偏見揣測”凌駕於“客觀事實”之上開始,真相就不再重要了。

當大學生扶老人被訛10萬元,我們義憤填膺,要討個說法,還他們個清白。

公交墜江唯一倖存者:流言消失了,人群散了,她哭了

因為我們心裡知道,冤枉好人,比放縱壞人的後果嚴重得多。

可當輿論的風向,蓋過了事實的真相,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成熟不是懂得更多,而是能容不同,尤其是能容得下自己看不慣的。

“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生而為人,需得擇善而行。

​女司機作為唯一的倖存者,她被詛咒,被辱罵,照片在全網流傳。

我是女生,曾經也遭遇過暴力對待,被誤會詆譭過。

流言毀掉一個人有多簡單?只需要鍵盤俠敲擊的幾秒鐘。

毀謗無成本,學好閉嘴難。

昨天傷害的是女司機,如果沉默,明天就有可能是你!

我媽問我,怎麼還不學開車,等啥呢。

我說,我在等“女司機”不再是貶義詞的那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