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如果美國不用原子彈,日本還會投降嗎?

397765


隨著歷史時間軸的推移,到了1945年5月8日,蘇英法美等4個同盟國的代表到達柏林城郊外的卡爾霍斯特。威廉·凱特爾代表德國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5月8日這一天也成了“歐洲戰勝法西斯日”,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七點的納粹德國被粉碎,歐洲戰場到此也終於宣告結束。

再把歷史的鏡頭調轉到二戰時期的日本,此時軸心國的三個魔鬼頭子中就只有日本還在堅守著自己的“大東亞共榮圈”的美夢,先從日本在中國的侵華戰場看起,此時的日本在侵華戰場上可謂是節節敗退,除了在侵華戰場以及東南亞戰場上的慘敗之外,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也早就失去了應有的海軍支援,勝利的局勢開始推動著歷史的續寫,不僅是在侵華戰場、東南亞戰場還是太平洋戰場上,局勢都進行了反轉,日本早已經走在了失敗的道路之上。

雖然歐洲的反法西斯戰爭已經結束了,但全世界仍然在反抗的法西斯主義國家只有日本,在面對孤立無援的狀態下,日本本土也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戰爭動員,更是號稱只要有行動能力的人就抓起槍支,進行“本土決戰”。按照題主說的那樣,倘若二戰期間,如果美國不用原子彈的話,日本還會投降嗎?顯而易見,就算美國人不用原子彈的話,日本還是照樣會投降的,畢竟戰至後期,殘破的日本本土也沒有足夠的力量來對付盟軍的進攻。所以投降還是會投降的,只不過是會推遲投降的時間罷了。

“小男孩”,讓日本投降

在日本仍不知悔改瘋狂抵抗的情況下,美國人也曾計劃在關東平原和九州島南部進行登陸作戰計劃,但由於考慮到硫磺島登陸戰和沖繩島戰役的慘勝,使得登陸作戰計劃在當時受到重重質疑。1945年7月26日,中英美三國政要領導在波茨坦會議上聯合發佈了一份公告 ,全名是《中美英三國促進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簡稱為《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刻無條件投降。日本在收到中美英三方共同簽署的《波茨坦公告》之後,日本內閣舉行了內閣會議,討論是能不能接受這份公告。最終,內閣分出了兩派意見,一方建議接受,另一方則支持繼續作戰,進行動員已久的“本土決戰”。再加之由於蘇聯並沒有同意中美英三國一起簽署的《波茨坦公告》,況且在1941年日蘇兩國曾簽署過《日蘇互不侵犯條約》,正是此條約的簽訂才有機會讓日本對中國的西南大後方展開了肆無忌憚的轟炸。因此日本擁有僥倖心理向寄託於蘇聯能夠從中翰旋,讓日本同盟軍和談,這樣能夠部分保留日本帝國,但蘇聯方面卻對此無動於衷,遲遲沒有回答傳來。

1945年7月26日,美國決定用原子彈作為後備手段,希望日本能夠早點接受《波茨坦公告》上的要求,早日投降。

1945年7月28日,當時的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召開了記者招待會,並對《波茨坦公告》發表了日本政府的回應,大致內容就是明確地拒絕了《波茨坦公告》,表示要決一死戰。

迫於無奈的情況下,1945奶奶8月6日日本當地時間上午9點左右,美國飛行員保羅·提貝茲駕駛著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攜帶著“小男孩”原子彈飛向了日本廣島。這一天對於廣島市民來說只是一個很普通的早晨,上學的上學,上班的上班。雖然城市已經因為空襲將大量的普通平民轉移到了憋的城市,但廣島仍然還是有24.5萬人留了下來,按部就班的過著自己的生活。此時美軍飛行員將“小男孩”從離廣島相生橋上空約9000米處扔了下來,當地時間9點15分,原子彈在廣島上空550米處爆炸,隨即發出了令人炫目的白色閃光和傳來震耳欲聾的爆炸聲,緊接著是城市上空騰起的巨大蘑菇雲,而整個廣島市則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1945年8月9日,在廣島的“小男孩”被投放三天之後,一顆名叫“胖子”的原子彈又在日本長崎上空約550米處爆炸,根據後來日本的數據統計,截止到1999年止,這兩個被原子彈轟炸過的地方,因直接或間接原因導致死亡的人數已經飆升至36.9萬人。

1945年,8月8日,蘇聯紅軍對日宣戰。

在經受了多方面打擊下的日本,在走投無路之時內閣政府仍然未能達成共識,無奈之下首相鈴木貫太郎只能選擇上奏天皇,日本天皇在聽取了各方面意見之後,決定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通過廣播發表了《停戰詔書》,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密蘇里”號上籤署日本無條件投降書,9月9日日均侵華總司令崗村寧次在南京向中國政府遞交了投降書。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結束。

如果美國不在後期向日本投放兩顆原子彈的話,那麼日本在此後必定也是會無條件投降,因為此時的日本已經走投無路,不僅是戰爭裝備、補給、資源、兵源、生產力、民心等各個方面,在堅持下去的話,遲早都是要失敗的,而唯有無條件投降才是日本政府乃至人民最好的歸宿。


能力有限,多有疏漏,煩請糾正。

文|宇澤歷史


宇澤歷史


日本二戰戰敗已成定局,不會因為美國一國是否擁有一種殺傷力很大的武器而改變最終結果。

日本二戰必輸的結局,在美國向日本投擲原子彈之前就已經有了預兆。

日本在二戰中奉行“以戰養戰”策略。考慮到作為島國物資有限,日本的軍備大量從被攻陷地掠奪。在日本開始走向失勢之前,其戰線囊括亞洲南部、東南部、東部,還看向了太平洋。雖然日本因為戰線過長而逐漸疲軟,但正是這樣佔領了廣大地區,日本才獲得了物資供給軍隊。


而在美國向日本投擲兩顆原子彈之前,日本在海外的佔領地基本被反法聯盟的盟軍一個又一個的奪回。也就是說,二戰末期的日本面臨著嚴重的物資匱乏問題。

可能有人會質疑,日軍憑藉二戰末期的喪心病狂的戰鬥熱情,很可能再度得勢。

確實,僅僅是從硫磺島戰役來看,盟軍為了拿下這座面積約20平方千米的火山島,就付出了6821位戰士的鮮活生命。而日軍為了戰爭,除1083人被俘虜以外,其餘22703人全部陣亡。


日軍這種已經喪心病狂的戰爭模式,確實像是迴光返照的那束光。但是一場戰爭可能僅靠破釜沉舟的決心可以獲勝,但日本要以這樣的方式對抗盟軍,顯然是不現實的。

一方面是物資匱乏,另一方面是日本在二戰末期的戰局。主戰場中國戰場,中國反攻成果日益擴大。北方是撲來的蘇聯軍隊,儘管日軍想拉攏蘇聯爭取時間,但蘇聯並不配合。而太平洋一岸,美國士兵蓄勢待發。也就是說,日本此時已經基本處於包圍之中。

日本二戰要贏,就是要實現他的大陸政策,也就是稱霸亞洲。那日本就需要衝出包圍圈,再次佔領廣大地區。可是窮途末路的日本此時已經自身難保,國內反戰勢力阻撓軍部,人民生活陷入困境,停戰情緒高漲。<strong>

當年參加原子彈投擲的美國退役空軍少將查爾斯.斯文尼曾表示,美國確實可以不在日本戰場使用原子彈而勝利,但是美國和盟友將為此再付出不可計量的傷亡。畢竟硫磺島戰役就是前車之鑑。

就像我們成事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戰爭的最終勝利也是由多種因素共同決定。日本必敗是定局,原子彈只是美國投下的催化劑。


鄧海春


二戰時期,日本莫名其妙的發動了偷襲珍珠港戰役。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香港辦事處,己經截獲準確情報,日本海軍正在向珍珠港方向集結,並將發動偷襲珍珠港之戰。

當時周恩來將情報迅速的轉交給斯大林,斯大林立即將情報告知美國總統,這麼重要的情報美國總統不信是不可能的。但是美國沒有設防,只是將重要的航母戰鬥群派出執行任務,海軍將士照常放假,留在海軍基地的戰航遭殃損失非常慘重。

當時美國內全民反戰,同盟國與協約國激戰正酣。美國的武器裝備製造商和軍需品製造商,每天日夜不停的製造生產武器裝備,交戰雙方的黃金源源不斷的流向美國,這個國際軍火市場。

經過日本的這次偷襲轟炸,美國的民眾一致要求美國政府,向協約國宣戰。據後來分析,美國己經獲取德國研究原子彈的情報,如果不參戰德國將統治世界。這時日本偷襲珍珠港,給美國政府搜供了絕佳機會,只能利用苦肉計,換喚醒美國人民。

二戰末期,美國攻打日本佔領的每座島嶼非常吃力,往往要付出比日本兵恓性多的代價收復該島,當時的日本全民皆兵,以效忠天皇而死為榮,攻擊佔領日本的代價將無法預測,如果美國不使用原子彈,日本天皇和日本軍部不會投降,會拖延戰爭進程,兩棵原子彈敲響了日本法西斯滅亡的喪鐘。

謝謝各位



快樂老張


兩顆原子彈實際是救了日本。

1945初,日本的絕對國防圈被擊破,對馬海峽被美國潛艇封鎖,日本四島已基本斷絕資源輸入渠道。伴隨美軍轟炸,日軍工生產水平下降50%,所謂本土防衛總軍擁有350萬士兵,實際缺乏200萬支步槍機槍。1945年7月總戰略物資儲備,主要是槍彈、油料、藥品只30萬噸,不足一次反登陸戰役使用。同時,日本所謂2500萬民軍基本持有竹槍。

1、日本女中學生組成的姬百合戰隊:


2、男中學生的木刀隊:

3、家庭婦女的軍事訓練

4、童子軍戰隊:

5、日本的抗戰(反登陸如何襲擊美軍)宣傳畫

6、日本設計的帶有吸盤的國民反坦克武器:

7、老年婦女學習如何使用機槍

因轟炸及運輸斷絕,缺乏農藥化肥,大量人口被徵集,日本當年的農業生產下降到六成(1945年日本糧食自給率只有七成),整體糧食自給率只有40%。也就是說,只要美軍繼續再圍困三個月,到1945年11月日本就將餓死700萬人,其餘人也將連槍栓都拉不動。

此外,蘇聯已準備施滅絕計劃,即使用重轟炸機群轟炸富士山,以引爆火山。

8月6日第一顆原子彈沒有引發軍部重視反而封鎖現場,他們認為美國沒幾顆。8月9日第二顆就難以掩飾了,緊急評估結果認為,美國最少還有100顆甚至200顆。所以決定投降。

雖然軍部最初猜對了。但猜錯了才保護了大多數人口。否則近3000萬缺欠彈藥武器的日本軍隊及民軍將遭到團滅。而且蘇軍最少會佔領北海道甚至本州北部地區,那就將出現南北日本。後果嘛,會令日本人慾仙欲死的。


四川達州


二戰期間,如果美國不用原子彈,日本還會投降嗎?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如果當時美國不用原子彈,日本就不是投降這麼簡單了,直接滅國了。這兩顆原子彈雖然炸的挺響,挺驚心動魄的,但是導致日本投降的原因可不止這麼一個 因為日本這個國家資源貧乏,被原子彈炸了就炸了,還可以找殖民地繼續生存,日本為什麼要侵略,還不是因為國家沒有資源,可以說原子彈是投降的契機,東北關東軍被蘇聯全軍抗日搞怕了。

而且太平洋諸島相繼失陷,日本國內資源匱乏,兵員枯竭,當時10歲的孩子都送上戰場。歐洲戰場都勝利會師柏林了,神一樣的隊友德國都投降了,日本如果再堅持不投降的話,滅國是遲早的。


如果沒有沒有這兩顆原子彈的,以日本天皇那個忽悠勁的話,日本民眾還不知道什麼情況呢。等反法西斯陣營打到日本本土的時候,性質就不一樣了,當時的德國首都都被炸平了,還無條件投降?
到底投不投降就不是日本決定的了。


吾評武願


日本投降是早晚的時期。德國投降後,日本就已經在研究如何體面結束戰爭了,最初希望是通過尚未對日作戰的蘇聯出面進行調停,讓日本“有條件投降”,即外國軍隊不在日本駐軍,不更改日本國體,日本自行審判戰犯,日本退出部分已經佔領的土地等等。


後來美國對日本的持續轟炸以及蘇聯參戰,讓日本人絕望,轉而寄希望於“一億玉碎”計劃,即犧牲一億日本人,換取盟國被迫接受“有條件投降”——直到美國投了兩顆原子彈,日本再也支撐不下去了,只好接受博斯坦公告,選擇“無條件投降”。


象眼觀天下


要是慢慢的停戰而己,不至於到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