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嗎?

wm30947889


焦作,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太行山腳下。山清水秀,人傑地靈。

考古發現,焦作市境內有多處和氏族公社新石器時代關聯的文化遺址,分別位於焦作市的月季公園、待王村、前夏莊、王母泉村、趙張弓村等處,足以證明約八千年前就有人類生活在這片熱土上。

歲月滄桑,這片原為自然村落的熱土,古代稱為古為“澗東、澗西”。夏、商、周時,屬冀州覃懷雍城地;秦、漢、晉時,屬司州河內郡山陽縣治;隋、唐、宋時,歸河北道懷州修武縣轄,元朝屬河北道懷慶路修武縣轄;明、清屬河南省懷慶府修武縣轄。1910年,清政府置焦作鎮;1945年置焦作市;1948年改焦作縣;1949年改設焦作礦區;1956年國務院設焦作市。

焦作市下轄孟州、沁陽、濟源三個縣級市,博愛、修武、武陟、溫縣四個縣。

修武縣,在商代末期叫寧邑,傳說武王伐紂時,曾在此駐軍休整。

後來寧邑就改名為“修武”。從那時得名至今,已有3000餘年歷史,成為神州大地最古老的縣名之一。修武縣已被聯合國地名專家組中國分部授予“千年古縣”稱號,正式列入中國地名遺產保護行列。

武陟縣,“陟”意為興起,取周武王興起之意。周武王的牧野之師從這裡開始興起出發。

溫縣古稱"溫",緣於境內有兩個溫泉。漢置溫縣,"溫"源於西周初期蘇岔生的封國名。一說因境內溫泉得名,周為溫邑。是司馬懿的故鄉。,溫縣也是“千年古縣”,溫縣陳家溝是太極拳的發源地。

沁陽市,夏為覃懷地,屬冀州。商為鄂侯國,屬畿內。到明朝稱懷慶府,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存縣,改為沁陽縣,因在沁河之北,故名。沁陽也是“千年古縣”

孟州市,是韓愈的故里。古稱孟塗國,秦朝置河雍縣,漢晉時稱河陽,唐宋稱孟州,明朝洪武年間撤州為縣。

和焦作有關的歷史名人有:神農氏、孫思邈、卜商,漢獻帝劉協、司馬懿、司馬師、司馬炎、山濤、向秀、練何、韓愈、李商隱、郭熙、

李唐,許衡、朱載堉等等。

焦作,歷史悠久可上溯到約八千年前,市內古文化遺址、古墓、名勝、寺廟多不勝數,從這裡走出許多名人,其故事至今還為人們津津樂道。說焦作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無可爭議的。


鄭桂軍zgj


一,博愛縣有個叫內都的村莊是五帝,夏,商湯的都城。這個村為啥叫內都?因為該村兩內外兩重城牆。內城牆周長九里十三步。按照《天公開物》有關城池建設的規定,天孑之城九里,諸侯之城七里,子爵之城五里,內都城應該是天子之城,是皇都。《懷慶府志》城池記載,內都是夏朝的城市,夏朝的天子之城是冀州,這說明這座古城就是古冀州城。這裡還有個傳說,任何劇團來這裡唱戲,都不準唱《反冀州》這出戏。有一個戲老闆頭腦有點熱。他說別人不敢唱,我唱。我命硬。當天夜裡就唱《反冀州》,結果在戲臺上被木頭刀子殺死了。從此沒人再敢在古冀州城裡唱《反冀州》了。古本《竹書紀年》記載,堯,舜,禹,啟,都在這裡建都。啟在此建都頗有傳奇色彩。本來啟即位於夏邑。在那裡大晏各路諸侯。酒晏過後,啟說,慶功酒也喝罷了,咱還回冀都老家吧!於是帶領諸侯浩浩蕩蕩又回到了冀州。

夏朝未年,夏桀無道,商湯滅夏,也建都於此,稱為殷。甲骨文寫作衣。衣,有兩個地方稱為衣。一是古冀州舊都,二是朝歌。查了一下歷史書籍,朝歌那個衣,是商湯的二十代孫武丁時期,才遷都於朝歌的。甲骨文中有很多商湯在這裡活動的記錄。如某年月日在那裡攷查,什麼時候回的王宮,某年月日商湯去哪裡打獵都打到了什麼,等等。在衣駐蹕的記載有幾十條,在王宮裡活動的有十來條。這裡還有個稱呼,叫大邑商。翻譯成現代語言叫商代的大城市。像這樣的皇都大邑,商朝的時候是唯一一個哦!按少處說,內都最少是堯,舜,禹,啟,商湯五朝古都,是夏商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二,這裡出的帝王多。除了堯,舜,禹,啟,商湯外,漢高祖劉邦在我們這裡打仗,留下好幾處遺蹟。一是漢高城。還有張良的駐紮地,樊噲的駐地,還有一位黃姓將軍的軍營。有漢高祖所設四個校場。兩個在蘇家寨(今上下期城)附近,一個叫上校場,一個叫下校場。在漢高城有南校場,北校場。在邱村還有五個大冢,據說是劉邦的疑冢之一。九十年代,有人盜過此墓,內中出土的都是秦漢之物。漢武帝元朔二年,曾來博愛轄境的柏山金傘山萬壽觀學習導引之術。十年之後,王母將《易筋經》傳授給漢武帝。晉朝的帝王,也出自博愛縣的孝敬村。被後代尊為皇帝的有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東晉有司馬炎,還有個白痴皇帝司馬衷。西晉的皇帝從籍貫上已經成為洛陽人了,血緣上還是孝敬村的。

三,這裡是道教的發源地。現在.一提起道教,都說是老子,其實,道教的起源比老子早好幾千年。道教的一個標誌性人物叫尹壽子。《帝王世紀》記載他和許由都是堯的朋友。《懷慶府志》記載他說道經於河陽。河陽,今沁河之陽。《歷代佛祖通載》記載,尹壽子說《道經》《德經》一千三百卷,說《通玄經》六十卷。他才是道教的創始人。後世有人將他和尹喜,尹文拉到一塊,搞亂了道教的傳承歷史。

四,是中華武術的主要發源地之一。博愛縣有個千載寺寺廟群,由千載寺,三聖祠,大乙(太極)宮三個寺廟組成佔地五百餘畝。太乙官流傳有千古功法導引養生功。千載寺旁有個村莊叫無極裡,現在叫唐村,全村都是姓司馬的。其中,司馬凱,司馬蒯聵都是劍俠。到了秦漢時期司馬卬從無極裡隨母到孝敬村,後成為趙國的將軍。三國時期,有司馬懿弟兄,以軍事,謀略見長。導引術與刀槍劍戟戟相結合創造了多種武術。如無極拳,太極拳,心意六會拳,心意六合槍,無極通背纏拳,無極通背槍,通背六合刀,炮拳。等等。這裡出來的著名武術家,見之於中國武朮史的有劍俠司馬凱,司馬蒯聵,武術著作有《手搏》三十六篇,《劍道》十篇。晉代武術家郭黙,能跳十丈澗。明代槍法家李克復,他有個很有名弟子叫程宗猷。明末時,唐村有拳師六十人,到全國各地傳授武術。還有參加李自成農民起義的李巖李牟,李仲,李友等十個人。參加戚繼光抗倭的武魁十二人,幫助戚繼光訓練戚家軍三千人。江浙滬三地抗倭共打了六仗,六戰五勝,威震倭寇!

五,著名的唐朝詩人李商隱,元稹,聶夷中,祖籍都在博愛縣。

博愛縣的歷史僅僅是滄海一粟,不過,從此即可以見焦作歷史文化的一斑了。


魏美智


焦作是一個因煤而興的年輕城市,準確的說從1902年福公司在焦作建起第一座井架開始,這個當時修武縣西部的小村莊就開始了蛻變,1945年9月8日建立焦作市。1948年3月改為焦作縣。1949年10月15日,改為焦作礦區,1956年7月9日,改為焦作市。雖然焦作是個年輕的城市,但是河南僅有的13個千年古縣,焦作就佔兩個。可見,焦作雖然年輕,但是其歷史文化底蘊還是很深厚的。


焦作是華夏民族早期活動的中心區域之一,現存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焦作是商湯革命的起始地;是武王伐紂的前沿根據地(修武縣的名稱就來自武王伐紂);是東漢光武中興的大本營;是以八卦為靈魂的太極文化的產生地;是中國46姓和日本的坂上、大藏、原田三姓之根脈地。出土眾多的陶瓷文物及當陽峪陶瓷遺址,顯示著懷川是發達的陶瓷文化之根;是司馬懿、韓愈、李商隱、竹林七賢、朱載堉、許衡等歷史名人的故里。


全市有不可移動的文物古蹟點833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44處,縣級492處,有近代煤礦的歷史的清鐵路、澤煤盛礦井、福公司辦公房和錢莊等;河南理工大學是河南省最早的高等院校,是中國最早的礦業類大學。

焦作現擁有云台山、神農山、青天河等3個5A級景區和CCTV焦作影視城、圓融無礙禪寺等3個4A景區,2013年,焦作成為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成員城市,太極故里,山水焦作歡迎您。


雲臺山閒人


焦作市的歷史文化底蘊是非常深厚的。從兩萬年石器時代的遺址博愛縣六堆寓,到8000年前左右的裴裡崗文化仰韶文化都有。武王伐紂經過這裡留下待王、修武、武陟地名,這裡還有東漢末年漢獻帝的山陽城遺址和陵墓,司馬懿的家鄉,有晉代竹林七賢的積聚地和墓地,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故鄉和墓地,藥王孫思邈曾在這裡行醫,詩人李商隱~樂聖理學家朱載堉~許衡~臺灣名人曹謹都是這裡的人。武松被髮配到孟州市轄區,美男子潘安在這裡當官。全市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8個。太極拳發源於此地。絞胎瓷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南理工大學位於焦作。黃河流經轄區南部,有悠久的治黃文化,更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中藥四大懷藥的產地。有完整的近代煤炭工業全產業鏈的遺址遺蹟,國內罕見。很多人知道焦作的太行山水,焦作山水觀光的開發較早,但是文化資源的開發相對落後,名氣不大,有待進一步弘揚!


世界想不到


焦作稱覃懷?那古沁陽咋稱呼。


十月之交915


共和國的國旗是紅色的,焦作是革命的老區,有歷史的抗日故事,也有世界著名戰鬥之士,只可惜焦作市領導不識金,白白浪費了。


見過160


分跟誰比,跟我們的鄰居洛陽開封,那是沒法比。但畢竟地處中原,還是有些歷史淵源的。


天枰


焦作文化底蘊深厚,只是在文化宣傳和歷史文化重塑中推力不足,造成現在名氣不大。


明明如月194323705


給你說幾個歷史名人。蘇妲己,司馬懿,朱載堉,許衡,韓愈,竹林七賢,劉海戲金蟾,漢獻帝墓,呂布墓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