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村小學,三名教師教13名學生,這算不算教育資源浪費?你怎麼看這種現象?

alhqqcom我是揚


在學校裡,什麼是資源浪費?我們不妨先來看看下面這些現象:

一、音樂老師教語文,體育老師教數學,美術老師教英語。

——怎麼回事?大家都知道。

二、籃球架放在操場上,從來不見學生用。

——為什麼?傷著學生怎麼辦啊!

三、體育器材,例如,墊子,一摞一摞的放在體育室內,發黴了,壞掉了。一對對乒乓球拍,完好無損得睡在那裡,不見一點使用的痕跡。

——不影響學習嗎?

四、一臺臺電腦放在電腦室內,不讓學生也不讓老師用。

——影響學習,影響教學質量。

五、圖書室裡面的書整整齊齊,一點破損都沒有,從來不讓學生看。

——老看課外書,課本怎麼學?

六,一捆捆毛筆字帖和毛筆,放在保管室內,都發黴了,也不給學生用。

——這是慢功夫,什麼時候能見效?

七,剛剛修繕好的房子扒倒重建,沒有使用半年的廁所,過時了,推倒建成水沖廁所。

——學校建設要跟上時代要求。

凡此種種,無論什麼理由,算不算資源浪費?人盡其才了嗎?物有沒有盡其用?做不到就是浪費。

無論某個學校有多少學生,也不管有幾個教師,或者說國家投入了多少費用,包括人員工資,只要全部用在學生身上,那就不是資源浪費,而是屬於教育資源的深度利用。即使學校裡只有一個學生,只要他願意學,難道老師不教他?能夠讓教育資源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就是資源更廣更深的利用!

這才是真正的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資源優化配置。

那種認為老少邊窮弱的學校學生不需要更多教育資源的想法做法,都是偏頗的甚至是錯誤的!

現在請大家討論:教育資源用在只有幾個學生的學校身上是不是浪費?


千萬不要911


我認為應當有,不浪費教育支援,早在毛澤東時代我所進駐工作的大村三千口人,帶一個自然村,只有三個學生,-個公辦老師,三個學生四個年級,為了寫這篇頂報道我和這位老師幾住了五天然而與學生交流而且學習都很優秀。而現在有很多老師名為老師不認教,這才是名符其實的浪費資源,如果現在的老師象那時的老師,學生不明白找老師,有問必答,老師試範,課後輔導,老師備課,社會上能有那樣多的補習班嗎?老師有時間出外給別人補課嗎?


簫劍367李佔先


一所農村小學,三名教師教13名學生。這不僅不是資源的浪費,反而是投入的資源發揮了其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題主認為,三名老師僅每年工資近20萬元,花在13名學生身上是一種浪費,不值得。其實,這僅僅看到資源使用的表象。而這個表象導致的一個最直接的錯誤觀點是:撤併該學校。

不錯,近年來,由於農村教育條件的相對落後與人們教育需求的不斷提高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不少農村小學或教學點因生源嚴重外流而被撒並。少量被保留下來的,基本上還是村民較集中,交通較便利,且硬件設施條件較好的學校。儘管如此,但片區內學生大多流入了縣城及鄉鎮學校,剩下的學生人數仍然較少。



那麼,這樣的學校為何不撒並掉,保留它究竟有何意義呢?又是不是教育資源的浪費呢?

“三味”從四個方面談談它的重大意義:

一、學校雖小,但它關係到“民生”的重大問題。

現在國家十分重視“民生”問題,已將它提升到戰略性高度。

孩子就近入學,也是“民生"問題的一項重要保障性措施,有利於降低農民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成本。

現在很多農村孩子是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老人在家看管並接送孩子上學。孩子就近入學,便於老人的生活、生產、及看管孩子。

如果學校被撒並,孩子將面臨著去離家更遠的鄉鎮或縣城上學。這樣一來,就必須有人脫產“全日制"陪讀,不僅耽誤生產,而且還得花費房租及生活費,大大加重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影響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民生問題,既使涉及一個家庭,也是不容忽視的大問題!


二、學校雖小,它關係到孩子接受教育權利的公平性的大問題。

國家在扶貧工作中提出“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中,就包括了保障孩子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雖然,現在農村中條件稍好的家庭,大多已將孩子轉入條件更好的鄉鎮或縣城學校上學,但少數沒有轉去的孩子,必然是因為家庭條件不允許。

如果撒並了學校,很可能意味著這些孩子將面臨失學。

三、每個學生都是學校一粒希望的種子。學校在,鄉村教育發展的希望就永存在!

教育均衡發展,不能讓鄉村學校面臨消失的命運!

“三味”親眼目睹了多所類似的鄉村學校被撒並的現實,可以說,從原因到結果,都是對教育的傷害!

撤併原因:客觀上學生數量減少,教師缺念乏,原學校老師調離或退休後,新老師不願前往。主觀上,也讓部分管理者產生教育資源浪費的錯角。

撤併的結果:撤併基本等同於校舍的永遠消亡。一所鄉村學校,師生撤離後其校舍及土地使用權往往被村民侵佔或毀損。

“三味"曾見過一所鄉村教學點被保留下來的“傳奇"經歷:在上級決定撒並該校時,由於一位學生家長的極力反對,才沒被撒並。一名老師三名學生保全了一所學校的命運。由於老師盡責,教學質量提升,獲的了村民的信任,生源出現迴流,如今已發展到三個年級學生已近50人,老師3位的規模。


四、三名教師教13名學生,並不意味著教學工作很輕鬆。

“三味”去考察過當地幾所類似的農村教學點。學生總數雖然少,但往往包含多個年級。有個教學點僅8名學生,卻包含一、二、三3個年級,共2名老師,常開設的課有語、數、音、體、美等,老師的教學任務並不輕,壓力也不小。

俗話講,“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上級所要求的課程,原則上必須開全開齊。上級照樣要對其教學質量進行評價。關鍵是還得給學生和家長一個交待。因此,教學壓力並不小。


說心裡話,這些老師很值得我們敬佩!他們長期堅守在這樣的環境中,並不容易。他們對教育的付出並不比城裡的老師少。

歡迎關注頭條號【三味聊教育】, 讓我們一起從新角度看教育老問題!

三味聊教育


那是1993年秋季學期,高考落榜的我,在老家一個很偏僻的一個小山村教書 ,這個村叫洪水江村,這個學校叫做洪水江小學。

開學的第一天,我拿著教辦主任給我的介紹信和17個學生名單,帶上米和菜,帶著六本教材,獨自一人進村了。

一到村口,村長村口迎接我的到來,直奔學校——這哪是學校,沒校門,一間以前生產隊的老房子,青磚蓋瓦,木板地,下面一米是地下室,進不去,專門養老鼠,二樓是也是木板的,上面放著村裡老人的棺材,住著老鼠。地下室,老鼠們的追打聲;中間,孩子們的讀書聲;上面,又是老鼠的群毆聲。

門口,17個皮膚烏黑的孩子眨巴著大大的眼睛,看著我,親切的叫著我,“老師好!歡迎老師!”,感動得我迫不及待要回教室幫他們上課。


飯堂是沒有的,也沒有老師住宿的房間。農村一個很好的大姐借給我一個五六平米的小房間,煮飯睡覺都在這裡搞定。

工資?那會靠我去收家長的學費,家長們窮,沒錢交學費,但是,農村家長人情味濃厚,經常送我一些小菜,讓我在收不到學費的情況下解決溫飽,渡過難關。

一所學校,一間教室,十來平米,一位老師,三個年級,十來個滿身泥土味的孩子。

我是校長,也是老師。我教孩子們唱兒歌,歌聲傳遍整個村莊,這是音樂課,;我帶孩子們上山抓鳥,下水游泳,留下腳印一串串,這是體育課。

我是校長,也是老師。17個孩子在這間窄小的教室裡,冬天不寒冷,夏天不炎熱。三塊掉漆的木質黑板並排在教室前面。

我的上課程序是:二三年級同學先佈置任務,自習看書,一年級的上課——語文;接著二年級——語文,一年級做作業,三年級還在自習;再接著——三年級語文,一二年級做作業,下課。這就叫做一節課。滑稽嗎?等學生休息一會,上數學課就重複操作。

這辦法很有效率,一個學期的課程我會全部按照要求保質保量完成。

1個老師17個學生,這是我教育生涯的第一段路程,上個世紀的事情了。快樂而充實的時光總是那麼令人難忘。

這不叫資源浪費了吧,校長,老師,教研,總務,政教,一切都我一個人搞定。

過去艱苦一點,老師工資低得買不起一隻雞的時代早已成為歷史。今天,我們的社會發展的如此迅速,網絡科技醫療教育國防齊頭並進,國家繁榮富強,大家心懷中國夢,我們的教育資源也一定會得到更科學合理的整合。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哪裡有孩子,哪裡就應該有教育,為了我們的孩子,必須重視教育,重視教師。


上山畝教育


一所農村小學,三名教師13名學生。從表面上看,這是教育資源的浪費。在很多偏遠山區這樣的,學校不能稱上是學校,可能就是一個教學點吧!它是為了方便當地群眾子女就學而設立的,如果把這樣的教學點也撤了,那麼孩子上學可能離家比較遠。家長接送不方便,而且長途跋涉帶來安全隱患非常大。



大約在十多年前,國家在進行農村教育資源整合的時候,提出了一個撤點並校的工作方案,很多地方也轟轟烈烈的去開展。但是隨著撤點並校的幾年的實施,確實使農村小學的生源逐步擴大,但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就是一些小的教學點被撤併以後,孩子們要到鎮上離家十幾裡地學校去讀書。四年級以上的小孩兒還可以,低年收的小孩兒因為住校可能離家比較遠,家長不放心,而且學校的容納量有限。因此之經過實地調研,有關部門也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在實施撤點並校,要著重要考慮學生就學距離的遠近以及家長的意願。所以近些年撤點並校的步伐是放慢了。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但是從方便群眾的角度講,只能這樣做,要不然山區的孩子不能讓他們沒學上。



目前從短期看這種是教育資源的浪費,但是隨著國家對貧困山區的移民搬遷改造以及群眾脫貧攻堅,各項政策的實施。將建立集中統一的,移民搬遷安置房也配套建有小學和幼兒園,這種教學點可能隨之就會消失,所以我們期待著山村教學點越來越少,山裡的孩子都搬往山外去上學 ,享受到更好的優質教育資源。


匯智坊


教育不能只從經濟效益上考慮問題。要看實際情況。據我所知,中國的中小學校確實有人浮於事,資源浪費的情況。有的學校,行政人員,後勤人員太多。比如我們這裡有個鄉鎮學校(寄宿制的九年一貫制)校長,副校長,書記,辦公室主任,政教主任,財務部兩人,還有門衛兩個,食堂管理員兩名……這些人都不上課。全校學生1000人左右,教師有90多人,師生比1:11.1,而國家標準是1:18左右,屬於超編了。一方面一線教師教學任務重,說教師不夠,一方面人員又超編,說老師過剩!

但是,在農村,在山區,由於居住分散,交通落後等原因,有些校點又要保留。還是這個鄉鎮,有個村只有三個小學生,如果不在這裡讀,他們離最近的學校都有15公里!孩子才七,八歲,住校不方便。所以在這裡也配備了一名教師,一人教三個學生!沒辦法,義務教育,一個都不能少!


嚴紅


三位教師教13名學生,這種現象應該發生在偏遠山區的教學點,像這樣的教學點一般開設一至三年級。因為一至三年級學生年紀太小,生活自理能力低,沒辦法到寄宿制學校讀書,只能就近入學。讀到四年級時,學生就會到離家較遠的寄宿學校讀書。寄宿學校一般都按國家規定人數編班,每班多少人有定數。

三位教師教13名學生,每位教師教4或5個學生,聽起來十分輕鬆,簡直是浪費教育資源。但是,教學工作不是算教多少人的問題,工作量主要是從教內容和教學時間來定。

13名學生分三個年級,每個年級一個班,即13名學生分三個班級。這三位教師從上班開始就上課,一直到學生放學才能歇息。只要有一位教師不上課,就有一個班級學生無人教。如果搞複式教學(即一個班級裡同時存在兩個或多個年級學生),或者可以輪流休息,不過複式教學難度更大,三個教師教13名學生,應該是分三個班級上課。

按國家規定,小學一、二年級開設語文、數學、品德、音樂、書法、體育等學科,三年級增加英語和科學。三位教師上完三個年級這些學科,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學生人數少,教師備課、上課的時間沒有減少,只是在批改作業這環節花時間少。

為了貫徹九年義務教育,國家在偏遠地區設立教學點,是確保每一個適齡兒童享受教育權利。畢竟,不能因為地方偏僻人數少,就讓孩子無書可讀。

在特定情況下,三位教師教13名學生,是國家貫徹義務教育的需要,不是浪費教育資源。

向那些在邊遠山區工作的教師致教!


寧怡524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學校的人數越來越少,這是不爭的事實。我熟悉的一所鄉鎮小學,十多年前在校人數1000多,如今只有300多學生,老師人數幾乎沒有變化,大量的教室空置。一農村小學,3名教師教13名學生,這不屬於教育資源浪費,為了學生的教育,國家需要加大投入。

有些農村小學,分佈在離鄉鎮較遠的不同位置,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就近入學。我老家的一所村小,也是我們讀小學時的學校。原來小學實行五年制,每個年級兩個班,每個班有近40位學生。前段時間回老家瞭解到,這所學校還有六個班,每個班上五個人左右,六位老師教30位學生。

由於這這所村小離鄉鎮小學有八公里路,學生到鄉鎮小學上不方便,家長不同意將孩子轉入鄉鎮小學就讀,教育主管部門也考慮到具體情況,所以學校遲遲未能合併。



為了農村孩子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國家也在大力發展農村教育,鼓勵年輕教師進入教師隊伍,支持農村教育的發展。有學生的地方就要有學校,就要配備相應的師資力量,保證農村學生就近入學。


Lance課堂


這個問題不能用錢的多少上來判斷。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得知一個人的成就,就像美國的那些總統林肯一樣,沒有人知道這樣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最終會成長為一位總統。並且解決了美國的奴隸制度。

同樣,我們不知道我們在農村學生,三個老師13名學生,我們任何人都無法預知這13名學生是不是能夠為我們以後的國家建設,創造一些無窮的財富,人的一生都是無可預知的,我們只能在現有階段下保證最大的公平。

國家在整個教育房地產也是嚴格執行了這一個策略,這裡面主要向貧窮者傾斜,向農村傾斜。

這是一個良性的制度,任何人都沒有把握,我們的生生世世都是在富貴之中,中國人有一句話富不過三代,那麼三代以後我們或者也是窮人,我們或者也是在農村無法到好的地方去讀書,而這種情形下我們就需要國家伸一把援手,或許這一把援手能改變我們整個人生的方向。

我覺得,我們在農村教育方面,任何時候不能用單純的金錢來衡量是不是投入值得,當然在教育效益好這一塊來說,是有點浪費。不過這種浪費是必須的。


宜城老師


保留這樣的“農村小學”算不算浪費資源?

題主說到的這種“農村小學”實際上只能算是一個偏遠地區的“教學點”,還不能稱之為“小學”。這種十幾個,甚至幾個學齡不同,年級各異的學生,合班就讀,配備若干個老師的情況並不罕見。當然,不同的地區,人口的結構和數量不一樣,教學點的規模自然也不一樣。

下圖是我山區老家的一所教學點,叫作“黃柏富橋教學點”,大家看到,教學點外觀新淨,設施設備完善。教學點裡有學前班和一、二年級。有六個孩子在裡面就讀,他們來自附近幾個小村落,兩個老師,都是接近五十歲的男老師,他們倆每天都從二十幾公里的山外騎著電動車來教學點。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這種情況會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繼續存在下去。村子裡年輕人都紛紛外出創業務工,有些人掙了一些錢,也在縣城裡買了房子,把父母和孩子接到縣城裡面去了。有些年輕人還沒有能力完全離開這裡,自己出去闖蕩,孩子留給村裡的老人帶著,孩子們的上學問題自然就成了一個現實的問題。


題主問,這算不算是浪費?從學生數量與教學點硬件設施和教師編制的配備比例來看,當然是很浪費的。但是,每一個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權利,GUO家要盡全力去滿足他們的需求。教育是良心事業,不可能因為學生人數少就丟下他們不管的,這是一種責任,一種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