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一個不斷探索與追求藝術之美的時代

魏晉南北朝,公元220-589年。這三百六十多年,是歷史上公認的亂世,戰亂頻繁,社會動盪,但思想文化領域卻極為活躍,異彩紛呈。其藝術代表為:

雕塑、書法、繪畫三個方面。

雕塑

這個時期佛教、道教開始真正進入中國人的生活。佛教的興盛,帶動了佛教造像的快速發展,致使佛教造像進入了繁榮時期,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雕塑藝術的代表。佛教造像大都在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石窟有:敦煌石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等。

魏晉南北朝,一個不斷探索與追求藝術之美的時代

雲岡石窟 第五窟大佛造像

魏晉南北朝,一個不斷探索與追求藝術之美的時代

雲岡石窟 第八窟菩薩造像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造像,既有佛教源頭印度的特徵,又自然帶上了漢民族的理念。比如雲岡石窟的佛像大都軀體健壯,面相豐滿、鼻樑高聳、耳垂寬大,帶有比較明顯的異族特徵,但圓胖的臉型就是漢族人特有的了。

魏晉南北朝,一個不斷探索與追求藝術之美的時代

雲岡石窟 大佛局部

魏晉南北朝,一個不斷探索與追求藝術之美的時代

雲岡石窟 菩薩局部

書法

晉代,上自皇室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皆好書法,名家輩出。“晉字”也因此得與唐詩宋詞等並列為中國藝術史上的豐碑。南北朝時期,書法出現了南北風格的差異。北朝以魏刻書法為主體,南方以紙本書法為主體。南朝書法家均為當時名士,北朝則多為民間無名書法家。

南方楷書、行書、草書並稱,以行書成就最高,比如王羲之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便出在這個時期。

魏晉南北朝,一個不斷探索與追求藝術之美的時代

王羲之 《蘭亭序》 摹本

魏晉南北朝,一個不斷探索與追求藝術之美的時代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魏晉南北朝,一個不斷探索與追求藝術之美的時代

王獻之 《中秋帖》

魏晉南北朝,一個不斷探索與追求藝術之美的時代

王珣 《伯遠帖》

北方則是魏碑獨步,楷書為尊。魏碑統指北朝碑刻,全部雕刻在石頭上,因此魏碑有著自然天成的陽剛之美。

魏晉南北朝,一個不斷探索與追求藝術之美的時代

北魏 鄭文公碑

魏晉南北朝,一個不斷探索與追求藝術之美的時代

北魏 張猛龍碑

繪畫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繪畫方面最為突出的是人物畫。中國人物畫出現在漢代以前,但真正興起並對後世產生重要影響是在魏晉。這一時期的集大成者為東晉顧愷之。他的人物畫真正形成了充分體現中國文化精髓的“以形寫神”特徵。

顧愷之主要畫作有《女史箴圖卷》《洛神賦圖卷》《列女仁智圖》《斫琴圖》等。然而顧愷之畫作真跡並沒有流存下來,今天存世的作品都是唐宋人的臨摹本。

魏晉南北朝,一個不斷探索與追求藝術之美的時代

顧愷之 《女史箴圖》局部 摹本

曹植在《洛神賦》中用“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形容洛神輕盈曼妙的體態,顧愷之在畫作中將鴻雁游龍作為襯托洛神的背景畫出來,使畫作具有了強烈的神話氣氛和浪漫主義色彩。

魏晉南北朝,一個不斷探索與追求藝術之美的時代

顧愷之 《洛神賦圖》局部 摹本

魏晉南北朝,一個不斷探索與追求藝術之美的時代

洛神賦圖摹本局部 (細緻地描繪出洛神的神態、服飾、動作)

魏晉南北朝,一個不斷探索與追求藝術之美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