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張三丰與陳王廷誰最先創立了太極拳?

徽州遠影


太極拳既不是創自張三丰,也不是創自陳王廷。

但是在張三丰和陳王廷這兩個人中,太極拳和陳王廷有關聯,跟張三丰一點關聯也沒有。

陳王廷創的拳是根據戚繼光的《拳經》裡所記載的三十二式長拳,經過陳王廷的再創造,從戚繼光的三十二式裡直接使用了二十七式,再加上自己的創造,發展到一百零八式。

陳家溝在陳王廷時期練習的都是這套長拳。

太極拳來自王宗嶽。

王宗嶽根據陳王廷的一百零八式長拳,系統提煉成了十三式,就是後來的太極十三式。

王宗嶽這個人曾經在洛陽一帶教書,是個文化人,他提煉出十三式後有總結出太極拳總訣,給太極拳進行了理論的提升。

另外王宗嶽還有一套槍法,叫做陰符槍,槍意和太極拳意相合。

看文化人創造出來的功夫名字都很文雅,太極拳和陰符槍從命意上也跟般配。

而陳家溝所傳的歌訣詞意就很粗糙,算法起初也是叫做長拳,炮錘這些名字。

到陳家溝第十三代陳長興的時候,陳家溝才以太極拳聞名。而陳長興的太極拳是跟一個叫做蔣把式傳授的。

這個蔣把式,本名叫做蔣發,是王宗嶽的徒弟。

算是王宗嶽提煉陳家長拳創造出太極拳之後的一個迴流。

這就把太極拳和陳王廷的關係說明白了。

而張三丰跟太極拳的關係就純粹是附會了。

民國的時候,提倡國語,國學,國術。這個國術就是傳統武術,那時候國家有專門機構來管理武術上的部門,據不完全統計,當年國術裡以張三丰為祖師爺的門派有一百多個,說是張三丰創造的武術種類有五百多套,說張三丰是很不可信的。

據說太極拳之所以跟張三丰牽扯上關係是因為《聊齋志異》,聊齋上有一個“武技篇”,上面有一句話,說“武當山張三丰為內家,三豐之後有關中人王宗……”。

他們牽強附會地把王宗當做王宗嶽,又再一牽強地把王宗嶽當做張三丰的徒弟了。

這都是以前練武之人要自高身價做出一些缺乏考據的事情導致的。

總結一下,太極拳創造自王宗嶽。和張三丰沒有關係,和陳王廷還算有點關係。


草野泥塗


題主的這個問題本身有點問題。張三丰和陳王廷不是同時期的人,所以也就不存在最先的問題。時間軸上沒有可比性啊。我揣測題主是想問誰才是太極拳真正的創始人吧。

我們還是來捋一捋這兩個人和太極拳的關係。

1、生平。先來說說兩個人的生平。

張三丰。有史可查的,歷史上有兩個張三丰。

一個是北宋的武林高手張三峰,一己之力搏殺百名盜賊,是名副其實的技擊實戰家。見

明末大儒黃宗羲在《王徵南墓誌銘》。

另一個是元明時期的張三丰,道法高深,朱元璋、朱棣兩任皇帝都派人找他而不得。見《明史 方伎傳》。

陳王廷。明末清初人。

時間線上,張三丰要比陳王廷早200餘年。

2、創拳。

到底是張三丰還是陳王廷,誰才是太極拳祖師,創拳之爭從楊露禪京師揚名開始也有百餘年了。太極稱道的看法是:

A、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它體現了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是多元文化的傳承、它吸收了《易經》的陰陽學說、老子的剛柔之論、兵家的虛實論、中醫的經絡原理還有道教吐納導引之術,集中華文化之大成。太極拳一定是根植於中華沃土,而不是某地某域。從這個意義上講,太極拳也非一人所創,而是博眾家之長,經歷數代,諸多高道大德、仁人志士流變成基因明晰、體系完整、理論齊備的太極功法。

B、就像黃帝、炎帝一樣,雖沒有明確的史實考證,但並不影響他們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因為張三丰在道教養生、武術方面的各種神話般的傳說,作為一個集大成者,成為太極拳符號化的人物或者精神象徵合情合理。沒有張三丰,就沒有武當派,沒有武當派,就沒有內家拳,沒有內家拳,中華武術就少了一條胳臂,就不成其為完整的武林。

張三丰雲遊四海,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所到之處善行善舉有口皆碑,影響了明朝4位皇帝,遍尋其蹤跡,這在道教史和文化史上也極其少見。所以除開陳家溝外,內家拳及太極拳各流派都尊其為祖師,絕非偶然。這是文化的大認同。

所以,奉張三丰為太極拳的始祖,符合歷史發展的邏輯,是中華文化傳承的需要,也是中華武術發展的歷史必然。以上。

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可評論區互相交流。喜歡,不喜歡都可關注太極稱道。我是武當太極愛好者,願與您分享更多太極精彩!


太極稱道


據某些祖譜記載,趙堡太極出現早於陳王廷這個人的出現。所以,要麼趙堡鎮趙堡太極與趙堡鎮陳家溝村陳式太極沒有淵源,要麼太極拳並非陳王廷所創。

至於張三丰創太極拳說,是除陳氏太極拳外其它流派的太極拳所承認的,是不是拜個神仙讓自己有個牛逼的祖宗就不知道了。

這個傳承之爭讓我這外人的感覺,打個比方~孫子輩的其它太極流派都認張三丰當爺爺,作為父親的陳氏則說自己不是張三丰親生的。同時,陳氏又說鄰居的趙堡太極是自己的私生子,而趙堡太極則拿出自己的出生證明文件,證明自己比陳氏的媽還早出生。

其實這涉及到的是利益問題,源於誰,誰更有炒作資本和喙頭。

大家看熱鬧就好。


雲出無心David


但是2006年河北永年和河南焦作一起申報,太極拳被列為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陳式太極拳位列其中,這個時候,武當太極拳沒有申報,自然說到太極拳幾大流派時,只有陳、楊、吳、武、孫、和。且現今陳式太極拳流傳國內外,知名度很大,武當太極拳知道的人較少。


叩天奇


大家都很少知道,陳王廷和博愛唐村李氏兄弟在千載寺一起學拳,千載寺武術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地方,陳拳多來自千載寺,在楊拳之前陳拳也不叫太極拳,懷慶人都稱陳溝架,太極拳是楊拳以後的叫法,還有一個問題,後來有個叫山西人叫王宗嶽的在博愛唐村教書,李家人在舞陽開鹽店。李家的太極拳因為戰亂失傳,但唐村的老人還是留下口傳,以前他們村也會太極拳,博愛縣現在還流傳一民間拳術,耍拳動作和方法和現在楊拳有點像,當地人不叫太極拳,叫軟十三,,


豪情在天13


陳王廷和太極沒一毛錢好關係,陳家和太極拳有關係的至今也只有陳長興一人。陳長興太極學於趙堡,後僅傳了楊露禪一人,直至陳長興去世,至此太極拳在陳家溝絕世!陳家溝歷來不准許自家任何人學外人的拳法,也不許將自己炮錘外傳。因陳長興學了趙堡之技不好獻視於陳家溝,巧逢楊露禪來求學,顧不能傳陳溝炮錘,陰差陽錯、將計就計傳楊露禪自己從學於趙堡的武當太極拳理念與十三勢,至此才有了後來的楊式太極拳,這也就是除陳家溝的炮錘門徒之外,各太極拳門都俸武當張三丰真人為太極祖師的真正原因!


劍芒


這個問答有點挑扒是非,據有關考證,張三丰並沒有創造太極拳的依據,武當山自有的記載也沒有記錄張三丰創什麼拳派之說,反觀現在存留傳世的各式太極拳均直接或間接的承學與陳式,各式太極拳創派者或直接學與陳式或間接學傳與陳式,那為什麼除了陳式不認張三丰外其他各派均認張三丰為祖師,這不奇怪,一個字,為了錢,在利益的驅使下什麼奇怪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為了錢,有些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認,見怪事多了也就不足為怪,國家正在提倡建設試信社會,練太極拳的人有%分之90都認陳王廷為祖師,只有一小部分人還在攀仙附道湖弄世人,在今天的試信社會里,再這樣下去你的門派怎能發揚光大,騙人的下場也許是自生自滅,奉勸那些認張三丰為太極拳創始者的人們及早回頭,不要再自欺欺人了,再執迷不悟下去的結果可能是你連一個弟子也招不到,佛說回頭是岸,這才是真理。


六老齡童


練過的人慢慢會體會,太極拳始於丹道之學,歸於道。應該是丹道之學派生的一個分支,從在逐漸的自發動,半自發動,發展到依形傳承,非自發動的階段,再後來就逐漸清晰變化為各派太極拳拳路。所以說,應是始於張三丰類的丹道之人,以及道家大家。


緣本性空


即使不是張三丰創拳,也決不可能是陳王廷創的。如是陳創拳,武當太極哪來的?另外陳式太極拳動作風格與其他太極拳有很大的不同,是改裝的炮捶。太極拳蘊含著易經及道家思想,當時窮鄉僻壤的陳家溝能有此文化之人嗎?陳鑫所著“拳論”是因為楊祿禪名震京師後急於創說立傳,參照易經、戚繼光拳論,形成了自己的“學說”,將河圖洛書繪成兩個“螺旋”形成纏絲,其實是違背了經絡學。如將“陳式太極拳圖說”讓一個稍懂易經的人看,就一目瞭然了。


木子1815485743147


如果真要說的話我想替楊氏喊一下不平!因為可以這麼說沒有楊露禪我們今天還不一定知道太極拳!而楊氏和陳氏的風格又不相同。(兒子怎麼也得有點像父母吧!)這裡的變化也太大了。至於是三豐祖師早還是王庭早這沒異問。所以啊我個人認為陳式虛誇的成份(水份)太多太多啦!真研究太極拳的人從現有的歷史文獻看都能多少看出一些問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