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饥饿思维

据说民间有一种捕捉猴子的方法: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瓶子里放些花生米,瓶口刚好能够让猴子伸进手,猴子看见花生米,就伸手去抓。结果,抓了花生米的手紧握成拳头,无法从瓶口再缩回来,瓶子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枷锁。猴子就这样紧紧抓住他的花生米,被人轻而易举地捉去。

穷人的饥饿思维

可伶的猴子,它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太缺食物了,把食物看得太重了。

我想,穷人的状况也往往如此。

穷人最缺的是什么?是钱!缺钱给穷人带来了深重的苦难,钱就成了穷人的生活重心,成了巨大的诱惑,他没法不看重。然而,对钱的过分关注,就容易忽视了钱以外的东西。结果,穷人所得甚少,失去甚多。

缺钱带来的精神上的损害,往往比物质上的匮乏更加可怕。杰克·伦敦在小说《热爱生命》里,写了一个迷途者的故事。这个不幸的人独自在荒野挣扎,饥饿、孤独、绝望,还有一匹和他同样饥饿,同样疲惫的老狼一直跟着他,老狼等着他倒下。然而最终不是狼吃掉了他,而是他吃掉了狼。小说的结尾是,这个人终于回到了船上,吃了很多东西,成了胖子,却还是惶惶恐恐地到处藏面包,以至于已经干瘪的面包被塞满了船舱的各个角落,但他仍情不自禁地四处收集面包。

穷人的生存能力很强,他们战胜困难的毅力确实令人感动,但他们竭尽全力能够得到的,或许也只是一堆干瘪的面包而已。

饿怕了的人常常养成饥饿思维,抓住一块面包就不肯松手,即使已经吃饱了,还忍不住囤积,生怕重新回到饥饿的日子。人只有一双手,既然抓满了面包,便腾不出手去抓其他的东西,结果就是再努力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

穷人的眼光有限,往往就在于思维的局限。

穷人缺钱,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没有钱,就难有大的作为,只能为柴米油盐操心;没有钱,就不敢放弃手里的面包,去追求更多更好的东西;没有钱,就进不了有钱人的圈子,就只能在穷人堆里混。身居底层,便很难高瞻远瞩,于是穷人目光短浅,总是错过机会,一生都在仰望别人,为别人的事业添砖加瓦。穷人的无奈,只有穷人自己能够体会,缺钱就没有事业的基础,缺钱就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缺钱就影响心态,缺钱就进不了上层圈子······总之,缺钱的后果不仅影响到生计,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心态和眼光,影响到为人处世的方法,影响到个人的整个前途。

缺钱就可能导致缺志。只有小计算,而无大志向,眼光盯着琐碎的日常生计,激情消耗在太具体的事情上,鸡毛蒜皮、婆婆妈妈,得小惠而大喜,还以“知足常乐”自慰。久而久之,穷人不仅缺钱,还缺钙,整个人的精神都变软了。

穷人缺志是个普遍现象,对于等米下锅的人来说,很难让他坚持自己的理想。人穷就必然要受制于人,迫于生计,很多时候只能妥协,这一妥协又埋没了自己的才华,错过了发展机会,最后只能随波逐流,一直穷下去。

穷人不仅是志短,而且还智短。缺少长远的眼光,缺少有效的方法,缺少做大事业的素质。所以尽管他们也有梦想,也在奋力拼搏,但只能在自己所处的这个层面上忙碌,辛苦一辈子,也改变不了穷人的命运。

查《说文写字》,穷人的“穷”字,本义“极也”,也就是到头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缺乏钱财”这层意思,古代叫“贫”。现在往往“贫”和“穷”通用,穷就是贫,贫就是穷,无钱万事休,充分体现了经济社会的特点。但是,仔细揣摩,还是古人用字更确切。缺钱只是人生困境的一部分,走投无路的也并非只有贫者。一切到了头的人,一切困境中的人,无论是财富、事业还是前途,都看不到希望的人,就会有穷人的沮丧和恐慌。所以,只要你还有希望,还有梦想,还满怀激情在奋斗,只要还没有走到头,你就不能算是穷人。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拾荒者改变命运的报道,把它写进自己的书里,无数人为之感动。

沈阳有个一收破烂为生的人,名叫王洪怀。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收一个易拉罐才赚几份钱,如果将它融化了,作为金属材料卖,是否可以多卖钱?于是,他把一个空易拉罐剪碎,装进自行车的铃盖里,融化成一块指甲大小的银灰色金属,然后花了600元,在市有色金属研究所做了化验。化验结果出来了,这是一种很贵重的铝镁合金!当时市场上的铝锭价格每吨在1.4万元至1.8万元之间,每个空易拉罐重18.5克,54000个就是一吨,这样算下来,卖融化后的材料比直接卖易拉罐要多赚6-7倍的钱,他决定回首易拉罐熔炼。

从收易拉罐到炼易拉罐,一念之间,不仅改变了他所做的工作性质,也让他的人生早上了另外一条轨迹。为了多收易拉罐,他那回收价格从每个几分提高到0.14元,又将回收价格及指定收购地点印在卡片上,向所有收破烂的同行散发。一周后,王洪怀骑着自行车到指定地点一看,只见一大片货车在等待他,车上装的全是易拉罐。这一天,他回收了13万多个,足足两吨半。

他立即办了一个金属再生产加工厂。一年内,加工厂用空易拉罐炼出了240多吨铝锭,三年内,赚了270万元,他从一个“收荒匠”一跃而成为企业家,成了百万富翁。

一个收破烂的人,能够想到的不仅是收,还要改造收来的东西,这已经不简单了。改造之后能够送到科研机构去化验,就更具专业眼光了。至于那600元的化验费,得收多少个易拉罐才能赚的回来呀!一般的收荒者是绝对舍不得的,这就是投资者与打工者的区别。王洪怀虽然是个收荒匠,却少有穷人的心态,敢想敢做,而且有一套巧妙的办法,这种人,他难道会永远是穷人吗?

穷人有穷人的希望,穷人有穷人的优势。穷人所有的,也许正是富人所缺的。富人富不过三代,穷人也穷不过三代,世界总是在运动中达到平衡。所以,穷人不能放弃希望,穷人不能停止思考,穷人更要知道穷的原因,更要找到出路在哪里。

历史总是不断地重复,对贫穷的冷漠并未从此消失。2015年12月28日,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一个12岁的小女孩因偷巧克力被抓而跳楼轻生。这个小女孩家庭很穷,她在超市偷了几块巧克力、果冻等零食,被超市工作人员发现并扣押。她的母亲先是打骂她,然后给超市道歉。但是超市却要求罚款,可小女孩的妈妈身上只有90多块钱,爸爸身上也没几块钱,凑不够超市要求的数额。这对贫穷的父母在众人的围观中,在自己的女儿面前,受到对方责骂和侮辱。于是,这个羞辱难当的小女孩消失了,十几分钟后从楼上跳下,离开了这个冷漠而苦难的世界。

类似的事件不胜枚举:北京农民李大伟因患重病无钱救治,不惜多次抢劫,希望进入监狱免费治病;一位在南京打工的孕妇因没钱补充营养,到超市偷肉而被抓获……

《世界人权宣言》中确认:“人人享有言论、信仰、免于忧惧、免于贫困四大自由。”从世界人权角度来看,贫困是人的基本需求无法被满足以及基本的人权遭受剥夺。所以,贫困之下无人权,无论是绝对贫困的绝望感,还是相对贫困的剥夺感,对于个人尊严与权利来说,都是赤裸裸的戕害。诺贝尔奖得主、印度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认为,贫困就是“能力剥夺”。因为没有必要的物质资料与公共服务的供给,最低生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人的价值实现与社会生产都会遭遇重重阻力。

社会已经发展到可以制造宇宙飞船,制造航空母舰,建造无数的豪华高楼大厦,几十亿几十亿地往外援助,贪官满屋子满屋子的钱放着腐烂……但是却依然有几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人都崇拜金钱、嫌贫爱富。这是整个社会对贫穷的漠视。

穷人所需要的可能并不是豪华别墅和高级汽车,只是御寒米油、过冬衣被,只是不必遭受人们的冷眼。如果社会对这些基本的民生问题都不够重视,对贫困群体的诉求不够关注,让他们倍受歧视,生不如死,就可能使他们失去生活的信心,进而仇视社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这将是一个多么残酷的社会现实。只有让穷人有活下去的希望,这个社会才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