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農村老人說"清明高梁接種谷,穀雨棉花再種薯"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友君


這句諺語是有道理的,從問題本身就可以理解為,過了清明節就可以開始種高粱,緊接著就是穀子,到了穀雨的節氣開始種棉花,栽紅薯.

每一種作物的播種時間都是古人根據實際經驗總結出來的,按照24節氣的時間點來合理安排播種時間,根據氣溫變化及時播種,還有一句話就是“你誤地一時,地誤你一年”.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可見過了清明節農民就要開始忙碌起來了,每一種作物都有它的播種時間,要及時掌握,首先是把耕地備種好,種子的生長離不開土壤,合理施肥澆水做好播種前的準備工作。下來就是備好種子,儘量在正規的地方買種子,以保證種子的質量.最後一關就是做好播種後的前期管理.


黃曉紅果果


在古代農業技術比較落後,沒有化肥也沒有農藥,更沒有現在的天氣預報。那個時候種植莊稼,完全依靠人們對農作物的生長規律的觀察和實踐,以及對自然環境的利用來進行種植。


農民所種植的農作物多種多樣,每一種農作物的種植時間都有所不同。那麼,人們是如何來安排農作物的種植時間呢?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在種植的實踐中,結合二十四節氣總結出了許多的諺語。比如說,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也有的說是穀雨前後種瓜點豆。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是對的。通常在清明節的時候,人們就開始進行蔬菜的育苗工作。到穀雨的前後,氣溫升高比較穩定,這個時候的人們就開始蔬菜的定植工作。

“清明高粱接種谷,穀雨棉花再種薯”,這句諺語很好地總結了多種農作物的種植時間。讀起來朗朗上口,讓人一下全部都記住了。這個諺語的字面意思是,在清明的時候先種高粱,高粱種植過以後就開始種穀子了。在穀雨前後,就可以開始種植棉花了,棉花種植完畢就可以種植紅薯了。這實際的種植過程中,人們都是這樣來安排農時的。

這樣來安排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高粱的種植時間一般在4月初選種、育苗,到5月初移植。春穀子的種植時間一般在4月的下旬。棉花是在清明前後進行育種,穀雨前後移植。紅薯也是在4月初育苗,4月下旬移植。


隨著農業技術的不斷提高和農業設施的不斷完善,人們在種植農作物的時候會根據農作物對溫度的要求合理安排種植的時間。根據農作物各個時期對溼度、以及營養元素的需要,在合適的時間進行澆水以及施肥等農業活動。

對於“清明高粱接種谷,穀雨棉花再種薯”,這句諺語你是怎麼看的?你覺得它有道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