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日漸突出,該怎樣做才能讓他們有充實的晚年?

地球承包商


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日漸突出,該怎樣做才能讓他們有充實的晚年?這個問題我相信是現在擺在農村面前最現實的一個問題。



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兒女,為什麼城市和農村的養老差距會如此之大。如果我說農村的老人沒有為中國的騰飛做貢獻的話,我估計口水都可以把我淹死。再說我自己也是一名來自農村的80後,見證了祖國的騰飛和現在大部分農村的衰落。在農村年青人大量外出打工的今天,面對越來越多的留守老人,既替他們感到可憐,也無助。多少七八十歲的老爺爺老奶奶還在地裡刨,還在為了一口飯吃在勞累。

因為農村的老人,並沒有多餘的時間去超市搶購特價商品,更沒有那麼多時間去做晨練,打太極之類的。有的只是日起而出,日落而歸的辛苦守著自己家的一畝三分地,希望能豐收,希望不給子孫後輩添太多的麻煩,最後能獻出自己的餘輝。


那麼怎麼做才能讓農村老人有充實的晚年呢?個人認為,第一個就是應該提高農村老人的養老金問題,最少提高到400元/人每月以上,就不用再惦記自己會捱餓的問題了。第二個就是多建一些老年人的文化活動中心,增加老年人的活動項目。第三個醫療保證也保須跟的上來(治病不用花太多錢),老人出了什麼情況能在極短的時間內送到醫院。只有真正的做到無後顧無憂,才能讓農村老人有個充實的晚年。


壞男人2576


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養老問題,是目前社會上倍受關注的重大問題。也是一個突出問題,難點問題。這些老人都是建國初期的人,他們為了支援社會主義建設,響應黨的號召,出義務工修路挖河,開山修水庫。交公糧拿農業稅,交三提五統,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貢獻,這是有目共睹的。


然而這些老人,在我們國家繁榮富強的今天,仍舊還在為生活拼搏。除個別身體弱者,或者兒女條件好的,大部分老人為了生活,為了減輕兒女的負擔,拼搏在打工與田地裡。不是他們濺,愛幹活,他們傻,是無奈。如果這些老人每月也有幾千元養老金,他們也會享褔。生活無憂,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安渡晚年。可他們沒有這個條件,不幹天上不會掉餡餅。

改革開放後,國家富強了。對這些老年人發放了養老金。除個別經濟發達地區外,大部分省份每月100一300之間。就這點養老金遠遠達不到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更談不上安渡晚年。為了使這些老人,生活無憂,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安享晚年,本人提出以下建議:


(1)作為兒女應最大程度的承擔起照顧老人的義務,這是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優良傳統。盡好自己的責任與義務。

(2)國家與各級政府,對這些特殊年代的人,制定特殊政策。在國家財政許可的情下,分年齡段,加大提高他們的養老金。使他們生活有保障,安渡晚年。

(3)把當年這些老年人交的公糧,三提五統,農業稅作為入保險,提高養老金的數額。

(4)對這些老年人,實行醫療保障,或者免費醫療。做到病有所醫。

(5)國家與社會建立多種形式的養老院。兒女拿一塊,國家負擔一塊,做到老有所養。

以上為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要想解決老人養老問題,國家出臺相應的政策才能處理好這些老人的養老問題。


Xyz薛玉重


現在農村怎麼養老是個大問題,我個人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下農村老人老年生活。

第一:現在農村70歲還在種地的老人大有人在,國家可以在澆不到莊稼的山區裡多建放水渠,讓老人可以不用太辛苦的去拉水澆地。

第二:還可以把糧食補貼提高點,糧食價格也不要這麼低,有時候一斤糧食的價格甚至還不如一瓶礦泉水貴。

第三:都說養兒防老,在農村沒有能力的老人還是要靠子女養老的,國家養老金,還有低保補貼,再加上其他照顧,加在一起也不夠老人生活的。養老金110,低保60,再加上其他也不過200元錢,現在的社會200元錢夠幹什麼用?

最後國家可以把不贍養老人的子女都抓起來,嚴管。其實在很多老人心裡,錢並不能養老,子女的孝心最重要,陪伴最貼心。一首歌唱的對“常回家看看”







慧享農村


農村養老問題已經成為一個突出型的、不得不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我有以下幾點建議,或許不成熟,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1、提高農村養老金待遇,達到每人每月500元。500元在城裡人看來可能算不了什麼,但500元對於農村老人來說基本夠日常生活消費了。農民也為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作出了貢獻,為城市的發展獻出過綿薄之力,這是不能否定的。現在農民朋友年紀大了,不奢求像城裡人一樣有高額的退休金,但至少應該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將養老金提高至每人每月500元,相信大多數農民都是支持的。

2、完善農村醫療體系,健全農村醫療機構。現在除了過年,農村幾乎沒有年輕勞動力,而在農村的幾乎都是老弱病殘,同時農村醫療條件差,老人們年紀大了就容易生病之類的,在沒有年輕勞動力照顧的情況下,很容易出事情。應當建立健全農村醫療衛生體系,是老人們看病變容易,而不在犯難擔憂。

3、多開展文化下鄉活動、村鎮試點建設老年活動中心。現在的農村幾乎都是老人,他們的生活太單調了,相關部門應該多舉辦文化下鄉活動,豐富農村老人的業餘生活,同時如果有可能在村鎮建設老年活動中心,這樣整個村莊的老人都能集中在一起做做活動、聊聊天、舉辦一些公益講座等等,給平淡的生活增添些許色彩。

以上三點只是我的一些拙見,當然肯定還有其他很多很多的辦法,在養老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相信這些都將逐步解決,使老人們都能度過一個安詳的、充實的晚年。




童童話三農


關注【鄉村關中】分享新銳思想,解答實事求是,評論有理有據。洞察社會萬象,打開腦洞天窗,開啟新生思維。

農村老人都期盼著老了,“閒坐門前搖椅憩,笑看兒孫院中嬉。”兒孫繞膝、樂享天年。目前部分農村老人卻為了子女“生命不息,奮鬥不止”,隨著他們日漸年老,他們在家庭中的地位愈發邊緣,生活則維持在“有飯吃,沒錢花”的狀態。“管了自己管兒子”“養了兒子養孫子”,確實是一些農村老人的生活狀態。一定程度上講,這不失為一種天倫之樂。然而,讓老人負重前行,終究不是理想的社會狀態。我是【鄉村關中】,職業農民,農技從業者,“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隨著城市化進程的迅猛推進,農村空心化、農村家庭空巢化成了普遍現象。當分居城鄉的“兩棲”家庭越來越多,對老人疏於照顧,甚至需要老人獨立承擔照顧孫輩的重任,也就成了無奈的選擇。這種狀況,短期恐怕難有萬全之策。該怎樣做才能讓他們有充實的晚年?作為“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讓老人養老:

一,子女在外打工,給老人寄些零花錢。

農村人常說“養兒防老”,農村人老了,幹不了農活了,就要靠子女來養老,現在農村生活節奏快,家裡的年輕人都在外打工,老人就在家帶著孫子過日子,在外打工的子女每個月給老人寄些零花錢,讓老人在家有錢花。有些老人子女給的錢還捨不得花,就攢起來,家裡的門戶差事要隨份子錢,生個小病了要買藥了,能不給子女添麻煩就不添麻煩,自己在家把自己照顧好,讓子女在外打工不分心。

二,身體硬朗的老人,靠種地來地來養老。

在農村老人身體硬朗,都下地幹活,種自家的那一畝三份地,現在種地都是機械化,雖說種地利薄的很,但老人在家就閒不住,就要給自己找些活幹,來打發時間。老人年紀不管多大,只要自己有賺錢的能力從來不會伸手問子女要錢,其實如果子女條件好的話,真的可以考慮給父母買一份農村社保,這樣就為家裡的老人提供了一份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子女在外面上班工作也不至於太擔心。

三,子女在外上班,老人照顧不上,送老人去養老院。

在農村,有的老人的子女都在城裡上班,老人又不願意呆在城裡,老人一人呆在家,子女又不放心,因此子女有能力就把老人送到養老院養老。在養老院老人在這個大家庭裡,大家在一起下下棋,談談心,人老了就怕寂寞,在這裡人多熱鬧,又有人照顧,在養老院養老時老人養老的好去出。

四,作為子女不能給自己留下遺憾,子欲養而親不待。

人都要變老這是個自然規律,做為子女和父母相處就短短几十年,雖然現在生存壓力很大,賺錢固然重要,還是多抽出時間多陪陪父母,父母不圖兒女大富大貴,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就好,現在老人不過多追求物質,而更是精神寂寞。有點時間常回家看看家鄉的父母,在他們健在的時候,多想一下天倫之樂,多進進作為子女的孝心,讓自己人生不能留下缺憾,趁現在父母還健在,就多陪陪他們吧!

總之,老人一輩子為操持這個家,辛勞一輩子,在他們晚年,做子女的儘量滿足老人的一切訴求,讓他們開開心心的安度晚年。和老人相處的日子是減法,見一面就少一面,不要等你醒悟的時候而親不在,那你想彌補自己的虧欠就沒有機會了,要珍惜和父母相處的日子,父母在,家就在,那裡有你牽掛的雙親,有對你無私奉獻的老人,要有感恩的心對待你的父母,父母晚年才能過的舒坦。你覺得呢?

條友們,對這個問題有何高見?我們留言評論區恭候。


本問答權屬【鄉村關中】,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本題作答:職業農民、農技培訓師“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基哥。


鄉村關中


老人其實挺好養的,你想他們都是辛苦了一輩子,老了只要他們還能幹的活,他們一定會去幫忙乾的,你要他不幹,他還不高興!

我家有三個老人,不管是婆婆還是我的父母,他們都是特別勤勞的人,三個老人都快七十歲了,我常要他們少幹農活,多休息,爭取多活幾年,多看看世界比什麼都好,我說我們不會讓你們沒吃沒喝的,不管怎麼講,他們還是拼命幹活,可以說我們做孑女的都特別孝敬他們,想想他們年輕時把我們養大也不容易,希望他們多享福幾年。

我現在能做的就是把我想到好吃的,他們也喜歡吃的多買點給他們吃,因為就是給錢他們,他們也捨不得買了吃,只有買給他們,時間長了他們也怕過期浪費了,所以他們就會吃了,把他們穿的衣服都給他們買點穿,他們吃好了穿好了,我心裡也踏實點。

有時想想每個人都有離開的那一天,希望自己多為他們做點,到時不要他們離開了我們還會有遺憾,讓自己的心裡也得到安慰吧!

一句老話說的好,家有一老千般好,希望我們作為晚輩的不要把老人當成自己的負擔,他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我們今天為他們的付出,也是我們孩子們明天會對我們做的,我們都做個好榜樣吧!


姐妹在農村YD


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日漸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農村空心化嚴重,留守老人孤獨感強烈。子女不在身邊,沒有人噓寒問暖,生病了也得扛著,現在大多靠鄰居們互幫互助。張大爺兒女都在外邊,上個月感冒發燒迷糊了一天,直到第二天鄰居破門而入,才讓他喝了水,吃了藥。

二是農村老人養老資金不足,基礎養老金不能完全滿足老人生活之必須。老人的生活質量一看自己的健康狀況,七八十歲的人了,能勞動的絕不偷懶,吃糧吃菜能自給自足的就會好一些,子女條件不錯的,也需要再貼補點。

三是農村醫療條件還不是很好,老人們有病常常拖著,捨不得花錢吃藥,更捨不得住院花大錢。所以說,農村老人在醫療保健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的提升質量和保障。

四是農村老人們精神生活匱乏。他們不像城市老人那樣有些書法愛好,寫作愛好,音樂愛好,運動愛好那樣,甚至於連看電視的激情和愛好都沒有。除了農業勞動之外,就是聚在一起聊聊天,等他們的老鄰居老朋友一個個都逝去的時候,那就是一種煎熬。



所以只有徹底解決了上述這些問題,農村老人才能夠過上充實的養老生活。

一是提高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讓老人的子女能夠就近就業,這樣的話,不僅老人的養老金水平能夠得到提高,而且因為有子女的陪伴和問候而變得充盈起來。

二是提高農村醫療服務水平。現在農村開展了家庭醫生簽約這樣的活動,其實大多流於表面形式,要真正提高醫療服務水平,還需要提高醫生素質,培養好的醫生,讓好的醫生願意來到農村了,改善醫療設備水平,好鋼用在刀刃上,而不是用在表表冊冊這些表面的玩意兒上。

三是大規模建設養老院,敬老院。並且打破老人和子女思想上的禁錮。不要再認為進養老院就是子女不孝順。即使子女在身邊,老人有費用可以進得起養老院那就是一件好事兒。閒下的時候老人們可以在一起玩玩聊聊,能夠讓他們更多地開動腦筋,增加交際機會,人的大腦就不會停止起來,有利於老人的健康養生。子女們經常去探望就可以了。

只有實現精神和物質上的雙充裕,農村老人的養老生活才能充實起來,幸福起來!

你覺得呢?


村姑說村事


關於農村養老問題我來說一下,四十.五十.六十.年代的人,從建國初期直止開放後幾年,那一代人在黨的領導下把一個貧窮落後讓世界各國看不起,經過堅苦奮鬥,戰勝白然災害,興修水利,改造良田,辛勤勞動,起早貪黑,取得了優益的成績,為國家付出了辛勤的勞動,農農和工人都一樣,只是分工不同,對於養老來說就應平均對待,同樣為國家付出了,請問那些說一面之詞的人,當然我們要區分年令段,不能統統包刮,最低應從六五年後前推基本準確,那時國家沒有養老保險的政策,而且農民才基本上能填飽肚子,,他們以最好的糧食上交國家,現在應不應當給一些養老的補貼,憑心而論,他們也沒想和工人比,只要能有一個幸福晚年,在評論中有人提議,有兩千.一千.仍低上五百的,就我


雷福林手機用戶135713


老是扯這個問題有意思麼?請問,古今中外有哪個朝代,哪個國家的人靠種兩畝地能擺脫貧困的?米國,種地的人均種千畝,所以一畝補貼10美元就差不多能收入6到10萬美金。日本算少的,人均50畝,同時,人家算精細化種植。新疆生產兵團也人均種500畝左右,所以老了把土地還國家,拿退休工資。現在一幫種2畝還是粗放式種植的鬧要跟人家比收入!?給你發一千,兵團退休的發2萬3萬?幹活到連自己都養不活了怪社會?78年的時候你咋不說你不要土地自謀生路?那麼多連一畝土地都不到的農民一樣擺脫了貧困自己養老。你咋不行?


製圖員No33


在這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快節奏的生活導致人們顧此失彼,忙於生計而忽視了家庭的照料,導致空巢老人急劇增加,針對這一現象,我們應該以積極的態度應對此事,下面我先談談我個人的一些想法,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改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首先國家在逐漸加大老年人的養老金補貼,殘疾老人的護理補貼,以維持他們最基本生活,並且支持村集體建立老年娛樂場所,鍛鍊身體場所及老年公寓,使空巢老人在這些公共場所,由村集體有關人員督促和指導大家建立互助組,形成一個互助群體,使他們在這個大群體裡幸福快樂的度過每一天。

其次希望國家加大農村60歲以上老人的住院報銷比例及慢病的報銷比例,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大,老人患病的幾率也逐步增大,適當的提高也是情理之中,根據歲數大小調整報銷的比例,歲數越大報銷的比例越高,這樣為歲數大的有病的老人及時就醫創造條件,增加他們的幸福指數。

再次我們談談子女對老人的養老問題,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尊老、敬老、愛老、孝老的優良傳統,我覺得現在人們的這些優良傳統美德的意識淡漠了,我們要從小培育孩子,讓他們傳承這一美德,對現在的青年人和中年人加強這方面的教育,讓他們發自內心的去尊老、敬老、愛老、孝老。

子女不論有多忙,都要常回家看看;都要多陪老人聊聊天;都要常給老人做做飯;都要多陪老人吃頓飯;都要多給老人洗洗衣……

子女不論有多忙,當老人身體不適時,都要多照料照料,都要為老人尋醫問藥……

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願每個人都能善待自己老人,願每個老人都能有個幸福的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