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寶寺河山70歲老人劉天送,8個正教授叫他“大哥”,這為啥?


人們每每談起河南的靈寶,必然說到蘋果。說到蘋果,必然提起寺河山。寺河山的蘋果出名,它和一個人聯繫起來——他就是今年已經70歲的姚院村農民果樹專家劉天送。

當小編在蘋果園裡見到他的時候,一副不離肩的扁擔,跳起來快步如風,你已經看不出他已是70歲年令的老人。

今年的春天來得比往年早,儘管寺河山要比山下的溫度低,在寺河山的蘋果園裡仍然是一派梳花的繁忙景象。

把“事必親躬”這幾個字擱到劉天送身上再合適不過了。每天一睜開眼,他就把自己拴在蘋果園裡,果樹就是他的痴愛。

他說,不幹怎麼行,人家都把你當專家,而專家的地裡的果樹長的一塌糟,你就沒臉在人前說話了。而他一年四季,往往把大把大把的時間都泡在了周圍相親的地理了,真的是“管好了別人家的樹,慌了自己家的田”。

當下,所有的果農都太辛苦。一年四季就沒有閒的時候,就這還不敢有個小災小難,管理到了該機械化時候了,這是果農的唯一出路,走集約化發展讓機器當家,施肥、打藥、束花、套袋、剪枝等等,每每談起他都語重心長地說。

他說,寺河山有6萬畝果園180萬棵果樹,哪一嶺哪一窪的樹長得啥樣,都瞞不過他,這裡最長的樹齡已達到百年,還能掛果,原因很多,水土好是一個原因,重要的是管理。

作為農民出身的果樹專家,他忘不了自己隨父母逃荒要飯來到寺河山的經歷。一個泥腿子,能有今天,不容易。82年村裡送他去河南農學院學習,他立志用知識改變山區的命運,摸爬滾打幾十年把心思都花在蘋果樹上。他常開玩笑說,細微紅蜘蛛的公母都能分得清。一次聚會,8個正教授的同學說我們幹不過大哥,他沒有一天離開過寺河山的果園。

果樹裡晃動著的身影,記錄下一位老人情滿山區的情懷。

村民王靈水提起劉天送,臉上總是堆滿了笑:“為了拔掉窮根兒,劉天送可操心孩子上學的事兒,曾經多次鼓勵村裡人都讓孩子們去上學。他把種蘋果的技術毫無保留的教給了大家,讓大家的果樹年年都能有個好收成。”

村民周小娜說,不是天送叔,就沒有我家的好光景。每年的不同時節,他都會不厭其煩的告訴大傢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他就是我們寺河山果農的貼心人。現在我們一家人平均一口人年收入2萬元。

1995年,劉天送便評為全國果業勞模。在他看來,“全國勞模不僅是一個稱號,更是激勵我鑽研技術、努力為群眾服務的一面‘鏡子’,我要時刻牢記這份崇高的榮譽,只要自己還能幹動,肩頭這副致富相親的擔子就一直挑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