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民為啥千里迢迢到大昭寺前磕長頭?


在通往拉薩的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上,經常能看到一些藏民,三五成群,沿著公路,三步一磕,不懼路途遙遠,不懼路上艱辛,矢志不渝,靠堅強的信念,一路磕頭到拉薩。許多藏民以一生能朝拜一次大昭寺為終生願望,他們辛苦勞作,積累財物,到了朝拜之時,卻不惜散盡全部家 財,一路跪拜到拉薩,只為實現心中一個夢想。

大昭寺金壁輝煌的金頂都是藏民奉獻的。

“磕長頭”是藏傳佛教信仰者最至誠的禮佛方式之一。磕頭朝聖的人在其五體投地的時候,是為“身”敬;同時口中不斷念咒,是為“語”敬;心中不斷想念著佛,是為“意”敬。三者得到了很好的統一。

藏民的 “磕長頭”一般分為三種,長途、短途、就地三種。長途需要幾個月甚至更久。

磕長頭時兩手合十,表示領會了佛的旨意和教誨,觸額、觸口、觸胸,表示身、語、意與佛相融,合為一體。信徒們認為在一生修行中,至少要磕十萬次長頭,叩頭時赤腳,這樣才算虔誠。

磕長頭”的人是很虔誠的,很嚴苛,必需五體投地匍匐,雙手前直伸。每伏身一次,以手劃地為號,起身後前行到記號處再匍匐,如此週而復始。由於路途遙遠,跋涉山水,風餐露宿,途中辛苦,有的磕長頭者,從此再也沒爬起來。同行者會敲下死者一顆牙,帶到大昭寺,將牙齒嵌入佛前的檀香木柱的縫隙裡。表示死者已經到過這個神聖的地方了,功德圓滿了。

磕長頭,是在藏傳佛教盛行的地區,信徒與教徒們一種虔誠的拜佛儀式。是藏傳佛教的一種禮儀,一種像佛祖表示虔誠的姿勢。這是一代一代的藏傳佛教人所傳承下來的,和我們普通的佛教雙手合十來打坐實際上是一樣的道理。磕長頭是一種祈禱方式。


每一位去磕長頭朝聖的佛教徒都是心中有願的,他們或是希望贖罪,或是希望祈福。用磕長頭的方式,對大地五體投地,對佛祖、神山表達自己最殷切的期盼。磕長頭是他們的信念和信仰。不信佛的人是不會懂得佛教徒心中的堅持。佛教徒內心的堅持從他們一出生就開始了,直至死亡。磕長頭可以最直接的表達他們心中偉大的信仰。

一路磕長頭到拉薩之後,天天在大昭寺門前磕長頭,每天磕二、三千個,連磕幾個月,風雨無阻,能磕幾十萬個長頭。

在拉薩大昭寺門前,永遠都擠滿了磕長頭的信徒。

據說朝聖者都是代表一個村或家族,他們用板車拖著行裝,餐風露宿,不避雨雪,一路磕著等身長頭,經年跋涉來到大昭寺前,在此再繼續磕長頭達數月之久。

大昭寺之所以成為藏民信眾的佛土,是因為大昭寺內供奉著文成公主當年從長安帶去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金像。據說佛祖在世時,其弟子按其奶媽指點塑了8歲、12歲和25歲三尊金像並由佛祖親自開光,8歲金像已遭毀損,今存於小昭寺,25歲金像遠在印度,因此大昭寺內的12歲金像就變得十分珍貴。藏民視佛祖金像為佛祖本尊,千里迢迢從各地到大昭寺朝聖,表現出的那種無比虔誠和執著,令所有人都感到強烈震撼。


在藏族人的心目中,他們對寺廟的尊敬是非常崇高的,他們把寺廟當做是一個神聖的地方,特別是拉薩聖城裡的布達拉宮和大昭寺,是他們心目中最為神聖的地方,所以許多藏族人的生命裡,能去到拉薩的布達拉宮和大昭寺進行一次朝聖,是他們畢生的目標。

很多人都以為朝聖者最終的目的地,是聖城拉薩里金碧輝煌的布達拉宮,然而並不是這樣,朝聖者想要到達的地方,是拉薩城中的大昭寺。

大昭寺處在拉薩以西的位置,自古以來被稱為“法域衛藏”,這其中的“衛”和“藏”,即是我們所說的前藏和後藏。在被稱為法域的衛藏地區,是自古來藏民最初的故鄉,保留著眾多古老的寺廟,拉薩的大小昭寺、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桑耶的桑耶寺,但是隻有大昭寺,自古以來被稱為“覺康”,奉為聖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