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技术趋势分析:量子计算(中)

这是《 》的续篇。

海森堡的不确定原理

德布罗意波粒二象性的提出,给经典物理来了一个极具颠覆式的冲击,经典物理认为,物质的属性及状态都是确定的,要么是A,要么是B,而德布罗意的波粒二象性,却说物质即是A也是B。

在波粒二象性理论提出之后3年,也就是在1927年,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不确定性原理,这个理论是说,你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

不确定性原理最初叫测不准原理,说的是当物体小到一定程度,我们是无法同时测出它的位置和速度的。

未来技术趋势分析:量子计算(中)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要理解海森堡的不确定原理,还是得从对宏观世界物体的观察开始说起。

平常如果我们要观察一个物体的位置或者说速度,我们首先必须要看见它。

而看见一个物体,是因为有大量光子打到了该物体上,然后有部分光子反射并飞入你的眼睛里,你的视觉神经感受到了这些光子,你的大脑通过对这些光子的入射方向,速度等,计算出你要看到的物体的大小,位置,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所以,我们平时说看到一个物体,你不是真正的看到它了,看到的是从该物体弹过来的光子。

对物体的观察,在物理学中,也等价于对物体的测量,这种观察或者说测量,并非说你直接观察或测量到了该物体,而是你借助了其他东西,达到了观察或测量的目的。

比如我们借助尺子测量出了桌子的尺寸,但现实世界的物体,我们必须借助光来进行观察或测量,如果没有光,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观察或测量则无从谈起。

在宏观世界中,由于物体很大,我们观察或测量一个物体,通过光子打在目标物体上,实际上我们把光子对于目标物体的影响忽略不计了,因为光子实在太小了,打再多的光子到宏观物体上,也仍然无法把目标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影响多少,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微观世界中,比如你要去测量一个电子的位置或速度,你用什么去测量呢?

除了光子,似乎也没有其他更合适的东西了,正因为如此,对一个微观粒子的测量,比如说对电子的测量,我们借助光子,哪怕拿一个光子,都会严重扰动该电子在该时刻所处的状态(位置和速度),这就好比你为了测量一个足球的位置和速度,拿另外一个足球打到该足球上,你是无法得到他的准确状态的。

不确定性原理及波粒二象性理论,不同于经典理论的那种“物质状态是确定的,知道现在就可以预测未来”的哲学观,它给人一种模棱两可的感觉,让人感觉摸不着头脑。

但薛定谔更让人摸不着头脑。

薛定谔与量子叠加

不同于海森堡从粒子角度来观察微观世界,薛定谔是从波动的角度来观察微观世界的。

电子是一种波动,是电子波。电子的能量与动量分别决定了它的物质波频率与波数。既然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应该会有一种能够正确描述这种量子特性的波动方程,这个点子给予薛定谔极大的启示,他因此开始寻找这波动方程。

1926年,薛定谔提出量子力学基本方程,叫波动方程,也叫波函数,薛定谔方程。

未来技术趋势分析:量子计算(中)

薛定谔及其波函数

波函数是概率波。

既然在微观状态下,我们无法百分之百确定粒子的状态,那么使用概率的形式来描述,更为合适。

比如该粒子在此刻此处出现的概率是50%,在此刻另外一处出现的概率是50%,那么描述该粒子在此刻的状态,用波函数表示就是这两者状态的叠加,即位置A的50%+位置B的50%。

由于这种波函数的描述方法太过抽象,太过违反直觉,薛定谔还提出了一个思想实验——薛定谔的猫,来进一步阐释这个理论。

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

根据经典物理学,在盒子里必将发生这两个结果之一,而外部观测者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结果。但在量子的世界里,当盒子处于关闭状态,整个系统则一直保持不确定性的波态,即猫生死叠加。

未来技术趋势分析:量子计算(中)

薛定谔的猫实验

这个思想实验,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了。

猫居然可以是生死叠加的?

尽管这一理论太过违反直觉,但它却是量子计算的核心。

量子比特

量子比特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在此就不赘述了,我们不妨直接来说说量子比特和普通的比特有何不同,你就能明白什么是量子比特了。

传统计算机中,数据存储是以“比特”(bit)为单位。每个比特在特定时刻只有0或1的一个状态。而在量子计算中,信息以量子比特的形式存储,量子比特是0和1的叠加状态,既可以是0也可以是1。

叠加状态,不就是前面薛定谔的猫思想实验所提到的吗?

所以说,量子叠加,是量子计算的核心。

由于量子比特具有状态叠加的能力,它的计算能力就大大提高了,不是一点点,而是指数级的提高。

正是因为量子可以呈现即是0又是1的叠加状态,让量子的计算能力远超传统计算机,同为十个比特位,普通的计算机一次只能表达一个10位的二进制数,而量子计算机一次可以表达2的10次方(即1024)个二进制数。

其实量子计算(quantum computation) 的概念早就由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P. Benioff于80年代初期提出了,但为何经历了这么久,量子计算机还是个庞然大物呢?在展会上也仅仅只能进行概念展示呢?

理想很完美,但现实很残酷。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